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8084)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艳萍连海燕黄晓莉丁琴闫明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阈值下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趋化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趋化素(Chem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5 mg·kg^(-1)链脲佐菌素对40只Brown Norway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20只造模成功者为实验鼠,造模后2周右眼采用IQ577 nm激光行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处理为微脉冲激光组,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在微脉冲激光光凝后3 d、7 d、14 d、28 d随机各选取5只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双眼视网膜VEGF、NGF和Chemerin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VE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氉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3 d、7 d、14 d、28 d NGF mRNA和蛋白均逐渐下降(均为P<0.05),7 d NGF比3 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脉冲激光组NGF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上升,且在14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脉冲激光组Chemerin mRNA和蛋白在3 d、7 d、14 d、28 d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阈值下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可降低早期糖尿病大鼠VEGF、Chemerin表达,上调NGF表达。
- 连海燕宋艳萍易敬林杨海军罗云峰杜红岩
- 关键词:糖尿病趋化素
-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阈值下光凝的光生物调制效应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脉冲激光阈值下光凝对色素兔视网膜形态结构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色素兔视网膜,光凝后1 d、3 d、7 d、14 d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匀浆中VEGF mRNA、PEDF mRNA、b-FG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光凝后FFA检查未见荧光素渗漏;组织切片各层结构基本完整。免疫荧光表明,光凝后VEGF、PEDF在视细胞层及RPE层表达明显增强;b-FGF在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也有表达。RT-PCR表明,激光后3种细胞因子mRNA含量均增多,光凝后1 d PEDF mRNA(3.748±0.890)表达最高,3 d次之,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FGF mRNA光凝后1 d(1.578±0.299)增高最明显,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3 d VEGF mRNA(2.301±0.378)表达最高,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14 d,3种细胞因子的升高幅度相近(1.283±0.310、1.662±0.409、1.310±0.184)。结论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可刺激正常视网膜RPE细胞协调表达分泌3种细胞因子,且对视网膜组织结构无损伤。
- 杨宝娣宋艳萍陈中山丁琴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 微视野计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功能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采用微视野检测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微视野检测指标与视力之间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确诊为DME的患者164例(220眼)。方法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全视网膜镜、MAIA微视野等检查。按微视野检查结果中的固视率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并根据视网膜敏感度差异将固视稳定组分三个阶段:A1(正常)、A2(可疑)、A3(非正常),并比较三个不同的阶段视力。主要指标BCVA、平均视网膜敏感度(AT)、2°固视率(P1)、4°固视率(P2)、由注视点组成的63%二元轮廓椭圆面积(BCEA63)、BCEA95。结果DME患者中,稳定组、相对不稳定组、不稳定组的AT分别为23.55±3.90 dB、20.87±6.04 dB、19.30±5.41 dB(F=9.824,P=0.000),logMAR BCVA分别为0.38±0.24、0.59±0.29、0.63±0.31(F=9.808,P=0.000)。稳定组中,视网膜敏感度不同的A1、A2、A3三个阶段组的BCVA分别为0.22±0.15、0.36±0.21、0.51±0.24(F=16.14,P<0.001)。在DME患者中,logMAR BCVA与AT(r=-0.712,P=0.000)、P1(r=-0.380,P=0.000)、P2(r=-0.370,P=0.000)呈负相关,与BCEA63、BCEA95呈正相关(r=0.352、0.355,P均=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T(OR=0.576,P=0.000)、P1(OR=0.800,P=0.000)是影响logMAR BCVA的独立因素。结论MAIA微视野计可对DME患者黄斑区视功能进行评估。AT与P1可作为评价黄斑部视功能的良好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反应DME患者的视功能状态。(眼科,2021,30:236-239)
- 李红宋艳萍
-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微视野
- 伪狂犬病毒在视觉系统跨突触神经示踪中的应用进展伪狂犬病毒在视觉系统跨突触神经示踪中的应用进展
- 2014年
- 跨突触神经传导示踪对于研究神经网络以及单个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和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伪狂犬病毒(PRV)作为一种噬神经组织病毒,因其可跨突触传递、高效转染和表达、具备独特感染模式等特点.在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神经元之间的网络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基因重组后的伪狂犬病毒无明显神经毒性,此外不仅继承了原有病毒的特性,同时还可携带荧光标记蛋白,使得对神经环路的标记和显示更加简单和直观。我们就PRV应用于视觉传导通路的标记、在非图像视觉传导系统中的应用、视网膜组织和细胞移植后示踪、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潜在不足,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 陈中山叶湘湘宋艳萍
- 关键词:伪狂犬病毒神经示踪视觉通路
-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黄斑疾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被引量:17
- 2019年
-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激光对多种眼底黄斑疾病均有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激光,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选择性作用于RPE细胞,对视网膜的损伤降至最低的亚损伤程度并具有明显的疗效。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机制、对多种常见黄斑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发展,进一步明确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适应证与优势,有助于其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
- 连海燕陈晓闫明宋艳萍
- 关键词:激光凝固术黄斑疾病
- 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疗效及对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武汉临床医学院确诊为慢性CSC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方法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彩色照相及黄斑色素密度(MPO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对比敏感度检查。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光斑直径100μm,曝光时间0.2 s,负载系数5%,治疗能量为50%P,根据检查结果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跨出渗漏点约50~100μm)进行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复查相关检查。主要指标BCVA、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FT)和对比敏感度、视网膜下液(SRF)吸收率、预后相关因素及黄斑色素密度。结果治疗1、3、6个月后BCVA分别为0.36±0.15、0.35±0.16、0.32±.021,均较前好转(P均<0.05);CFT分别为(305.56±62.53)μm、(298.29±46.42)μm、(253.81±57.18)μm,均较前下降(P均<0.05);对比敏感度分别为14.32±1.02、15.68±0.98、17.53±1.32,均较前提高(P均<0.0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疗效与病变类型和年龄相关,当病变为点状渗漏其SRF吸收率最高为100%,病变为局限性渗漏伴RPE萎缩时SRF吸收率为72.73%,当病变为弥漫性病变及RPE萎缩时SRF吸收率最低为64.25%。阈下微脉冲治疗慢性CSC无反应组平均年龄高于有反应组(t=-9.23,P=0.001)。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所有检查上均未在治疗部位观察到可见光斑。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1、3、6个月MPOD平均值分别为0.15±0.18、0.16±0.05、0.16±0.21(P均>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慢性CSC安全有效,对MPOD水平无影响。
- 连海燕宋艳萍
- 关键词:黄斑色素密度
-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8月,临床确诊为干性AMD患者12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病变区均行全黄斑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斑直径200μm,激光光凝时间0.1 s+间歇时间1.9 s。光凝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将BCVA检测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边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同时记录黄斑部患眼(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高度的改变。并观察眼底玻璃膜疣变化。结果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30±0.09,PED高度为(336.3±86.6)μm;治疗后1、3、6、9和12个月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9±0.1、0.29±0.1、0.30±0.1,0.31±0.1、0.32±0.1;平均PED高度分别为(322.0±83.2)μm、(249.8±56.9)μm、(205.9±69.1)μm、(160.3±103.8)μm、(137.6±132.7)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无明显提高;PED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高度明显降低。开始治疗后12个月,治疗眼玻璃膜疣数目明显较治疗前减少,未发现新的玻璃膜疣产生。12例12只眼中,视力下降2例,视力无明显改变10例;PED高度改变不明显2例,PED高度升高1例,PED高度明显下降9例。12只眼均重复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复治疗2、3、4次的例数分别为2只眼、8只眼、2只眼。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能有效治疗干性AMD,使患者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消退玻璃膜疣,并降低PED高度,可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李红宋艳萍宋艳萍闫明黄晓莉叶娅
- 关键词: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