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农科院青年创新基金

作品数:18 被引量:116H指数:7
相关作者:林洪鑫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株距
  • 4篇高产
  • 3篇栽培
  • 3篇施氮
  • 3篇晚稻
  • 3篇木薯
  • 3篇超高产
  • 2篇氮量
  • 2篇早晚稻
  • 2篇施氮量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空心化
  • 2篇人工栽培
  • 2篇芦笋
  • 2篇空心化
  • 2篇花生
  • 2篇间作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养分

机构

  • 14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蚕桑茶...

作者

  • 10篇林洪鑫
  • 9篇肖运萍
  • 9篇袁展汽
  • 8篇刘仁根
  • 6篇汪瑞清
  • 4篇彭春瑞
  • 3篇彭柳林
  • 3篇吕丰娟
  • 2篇余艳锋
  • 2篇刘光荣
  • 2篇钱银飞
  • 2篇邵彩虹
  • 2篇邱才飞
  • 1篇罗绍春
  • 1篇谢启鑫
  • 1篇谢江
  • 1篇陈华玲
  • 1篇刘增兵
  • 1篇邓仁根
  • 1篇余丽琴

传媒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Agricu...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综述了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冷浸田今后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林洪鑫刘光荣
关键词:冷浸田栽培技术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于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中嘉早17和淦鑫203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淦鑫203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5.0(40.0 cm×8.0 cm)和RS/IS2.8(30.0 cm×10.7 cm)略高,在施氮时以RS/IS2.8和RS/IS2.0(25.0 cm×12.8 cm)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1.3(20.0 cm×16.0 cm);而中嘉早17的产量在不施氮时以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和RS/IS2.8;在施氮时以RS/IS2.8、RS/IS2.0和RS/IS1.3显著高于RS/IS5.0。淦鑫203以RS/IS2.8和RS/IS2.0,中嘉早17以RS/IS2.0和RS/IS1.3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而RS/IS5.0不利于水稻高产和氮高效。RS/IS对倒一叶的开张角和叶面积,倒二叶的基角,倒三叶的基角、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淦鑫203倒二叶的开张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叶面积与产量正相关,而中嘉早17倒二叶的基角、叶宽和倒三叶的开张角、叶宽与产量正相关。
林洪鑫彭春瑞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
关键词:施氮量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
2014年
2011和2012年,采用再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丛/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对不同品种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淦鑫688不施氮时,RS/IS(行株距比值)为2.0和2.8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比值为5.0和1.3的处理;在施氮时,RS/IS为5.0和2.0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2.8和1.3的处理。五丰优T025不施氮时的产量表现为RS/IS为1.3的处理显著高于5.0和2.8的处理;而在施氮时表现为RS/IS为5.0的处理显著高于2.0和1.3的处理。施氮时,RS/IS为2.0的处理提高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而RS/IS为5.0的处理降低了籽粒需氮量;不论施氮与否,两个品种在RS/IS为2.0时,倒1至倒3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较小。
林洪鑫袁展汽彭春瑞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施氮量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被引量:7
2011年
以5个芦笋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进行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探索高频率获得雄核发育个体的技术途径,为芦笋全雄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服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是小孢子适宜培养的最佳时期;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小孢子进行变温预处理,其膨大率比对照高出6倍多,最高达到22.5%;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加0.5 mg/L6-BA、1.0 mg/L NAA、0.2 mg/L2,4-D、400 mg/L Glu和6%的蔗糖。
汤泳萍周劲松罗绍春盛文涛谢启鑫朱友林陈光宇
关键词:芦笋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胚状体
地稔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被引量:8
2009年
综述了国内对地稔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保健价值、色素利用价值等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及加工利用现状,展望了地稔开发利用前景。
邱才飞邓正根邵彩虹
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水稻品种育种和产量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两系杂交稻比较少。
束爱萍温闵赟余丽琴黎毛毛刘增兵陈大洲
关键词:水稻品种审定
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间作方式对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试验以木薯净作(M1)、花生净作(M2)为对照,研究了木薯间作1行、2行、3行花生(M3、M4、M5)对共生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间作对木薯、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木薯与花生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株高协同增高,在间作后期,在无氮时以M1、M2和M5的株高较高,而施氮时以M3、M4株高较高;间作提高了叶片温度,但不同间作处理间无明显规律。间作提高了干物质总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和膨大期30 d,干物质总产量以M5最高,而在块根膨大期60 d以M4最高。间作降低了单一作物产量,但提高红壤旱地经济效益;不施氮和施氮时木薯产量分别下降25.35%、14.55%,花生产量分别下降28.76%、52.60%,而经济效益增加了72.90%、56.82%。[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1行、2行和3行花生均提高了经济效益,且随间作行数增加而增加。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吕丰娟王子君
关键词:木薯花生间作共生期生长发育
我国芦笋产业布局优化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却不是芦笋生产强国。该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及调查和文献研究法,对我国芦笋现状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芦笋存在产业缺乏完整的布局规划;小农生产模式普遍,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芦笋加工企业小而散,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滞后,未真正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芦笋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正视这些瓶颈,以优化芦笋产业布局为着力点之一,提出重力打造湖北黄陂﹑山西永济﹑山东曹县﹑福建东山等四大芦笋产业基地;构建芦笋产业八大集群,形成产业规模、集群优势;推进重点加工企业基地建设,打造中国芦笋知名品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彭柳林余艳锋周开洪
关键词:芦笋产业产业布局优化
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1年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合理的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3部分。笔者从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3个方面综述了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林洪鑫肖运萍袁展汽刘仁根汪瑞清
关键词:水稻合理密植优质高产
地稔人工栽培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地稔为野生多用途植物,摸清地稔的需肥特性是决定地稔人工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研究了在地稔人工栽培中N、P、K三要素对地稔的生长状况及植株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N、P、K均可以有效增加地稔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开花量、结果数和干物量,且以N肥效果最明显,其次是K和P肥,研究还发现三元素间配合施用具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对促进地稔生长的效果更加明显,且养分配合效果大小依次是NPK>NK>NP>PK。
邱才飞彭春瑞刘光荣钱银飞邵彩虹谢江邓国强
关键词:人工栽培养分吸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