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农业科学院院市合作研究项目(2013HM09)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鹏周宾吴星陈世建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桂林市农业科学院怀化市鹤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院市合作研究项目怀化市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早籼
  • 1篇水稻
  • 1篇提纯
  • 1篇区试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籼型
  • 1篇温敏核不育
  • 1篇温敏核不育水...
  • 1篇温敏核不育系
  • 1篇核不育
  • 1篇核不育水稻
  • 1篇核不育系
  • 1篇繁殖
  • 1篇不育
  • 1篇不育水稻
  • 1篇不育系
  • 1篇产量构成因素
  • 1篇产量及其构成

机构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怀化市鹤城区...
  • 1篇桂林市农业科...

作者

  • 2篇王鹏
  • 1篇陈世建
  • 1篇吴星
  • 1篇周宾

传媒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在自然冷水源条件下的提纯繁殖技术研究
2015年
于2012-2013年利用自然冷水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2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同一温敏型两用籼型核不育系水稻进行不同水温处理;利用2个处理群体抽穗时间差,通过育性镜检等,实现核心种子的生产。研究了奥龙1S在自然冷水源条件下的提纯繁殖技术。
王鹏王鹏陈世建王杰贺美君周宾曾海刚马全姿
关键词: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
2011—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2011一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的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早籼组合的总粒数、实粒数、有效穗有较大的变异空间,桂林稻作区早籼稻产量在7.5t/hm^2以上,产量构成因素95%的置信区间为:有效穗数267.4万~298.3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10.0~125.8粒,结实率77.6%~84.3%,千粒重25.8~27.2g;影响参试品种(组合)产量差异的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是粒数、穗型、粒重,其中粒数因子的贡献率最大,同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笔者认为针对桂林稻作区的早籼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注重选择大穗、重穗型组合,同时兼顾生育期、株高等其他性状的协调发展。
王鹏
关键词:早籼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