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698)

作品数:7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祖元刚王文杰张衷华关宇贺海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薇甘菊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木本
  • 2篇木本植物
  • 1篇对光反射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叶片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荧光参数
  • 1篇有害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绿素
  • 1篇韧皮部
  • 1篇色谱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王文杰
  • 7篇祖元刚
  • 4篇张衷华
  • 3篇贺海升
  • 3篇关宇
  • 2篇孙伟
  • 2篇陈华峰
  • 2篇李文馨
  • 1篇王辉民
  • 1篇崔崧
  • 1篇廖文波
  • 1篇曹建国
  • 1篇胡英
  • 1篇赵则海
  • 1篇许慧男
  • 1篇杨逢建
  • 1篇王莹
  • 1篇郑广宇
  • 1篇刘玮
  • 1篇王宇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传导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08年
以2003-2005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状况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热传导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4—8月为正值,9月至次年3月的绝大部分时间为负值,其年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热导率(k)受净辐射影响显著,并存在时间延迟效应,冬季为4~5 h,夏季为2~3 h.基于实测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差计算得到的k值早春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其他月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我国大多数气象观测站积累的土壤温差数据和 k值进行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估计时,早春季节(3—5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王文杰崔崧刘玮祖元刚孙伟王辉民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通量净辐射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非同化器官光合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固定对群落碳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非同化器官光合电子传导速率均低于叶片,但是其色素利用效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叶片。在生殖生长季节,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时期内,非同化器官的光合碳固定对薇甘菊生长起到积极作用。把不同器官的光合碳固定量尺度放大到群体水平发现,基于使用红外线CO2分析法和叶绿素荧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布的薇甘菊非同化器官(生殖器官、茎和根等)分别占群体总光合能力的19%和49%,说明非同化器官光合在薇甘菊生长和入侵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尽管薇甘菊叶片为典型C3植物特征,结果发现了茎以及主叶脉内存在类似C4途径的、具有丰富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结构。C4途径的光合效率远比C3植物高可能是薇甘菊非同化器官光合叶绿素效率高于叶片的一个原因,尚需要更多的直接生化证据支持。
王文杰张衷华祖元刚贺海升关宇李文馨
关键词:薇甘菊
林业有害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气体交换特性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对不同条件和状态下的薇甘菊叶片光合能力(Pn)、呼吸(R)、气孔导度(gs)、蒸腾(Tr)、羧化效率(CE)、最大表观量子效率(ф)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大量测定,并与同一地区(群落)其它对照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薇甘菊具有以下特征:(1)薇甘菊叶片CO2和水分交换参数在上述不同条件下变化范围达数倍至十几倍,显示其强可塑性。种间比较发现,营养及生殖生长季内薇甘菊Pn与当地木本植物相当,稍低于其它藤本植物,远低于草本植物,说明薇甘菊的强入侵能力可能并非依靠单位叶片的强光合能力,而是其它因素,如前所述光合作用在不同生境、不同生长状态下的光合可塑性等;(2)林下生长薇甘菊的光合能力低于林间空地,而林间空地薇甘菊低于林缘(外)生境。对照实验也证明阴生生境薇甘菊光合显著低于阳生生境。说明薇甘菊是强阳性植物,与其它因子(水分)相比,光照条件是影响其光合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林分群落结构、增大郁闭度等降低光照措施来进行生态防治;(3)综合所有室内和野外数据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各指标均呈现(偏)正态分布。其中Pn集中分布区在2~10μmol.m-2s-1之间(占所测总数据的70%);gs集中分布在0.05~0.45 mol.m-2s-1之间(73%);Tr的集中分布区为1~5 mmol.m-2s-1(66%);CE分布于0.01~0.05 mol.mol-1之间数据占64%;近半的R分布在集中区域0.5~1.5μmol.m-2s-1之间,而在0.5~2.5μmol.m-2s-1之间的数据占所测总量的66%;ф的集中分布区在0.04~0.08mol.mol-1之间(77%);这些数据为种间比较等统计分析比较工作奠定统计基础;(4)薇甘菊叶片对Pn和WUE的调节具有类似的方式,即光合作用最主要的调节因素是CE,其次是gs,而与ф的相关不显著;WUE主要是由Pn大小控制,Tr的影响相对较小,薇甘菊叶片WUE随gs的变化而保持恒定。上
王文杰祖元刚陈华峰张衷华杨逢建赵则海曹建国
关键词:呼吸速率气孔导度
丙酮和二甲基亚砜法测定植物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学比较被引量:46
2009年
丙酮和二甲基亚砜作为提取剂测定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是最为普遍的两种方法,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探讨很少。本文基于对19中木本植物叶片和树枝内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如下结果:(1)二甲基亚砜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结果均显著高于丙酮测定结果(而对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较小),与此相反,丙酮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测定结果要远高于二甲基亚砜的测定结果。(2)两种方法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测定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可以应用相关线性拟合方程进行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转换,以减少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测定方法误差。(3)不同单位表示方法,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存在影响,使用鲜重单位表示的相关程度普遍高于以表面积为单位的相关程度。(4)两种方法对树枝和叶片测定结果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叶绿素含量低的树枝,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较小,而对于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二甲基亚砜测定结果则远高于丙酮的测定结果,可能原因在于丙酮对于叶绿素的提取效果远低于二甲基亚砜。(5)以二甲基亚砜为浸提试剂,通过不同精确度仪器(0.1和1nm)检测发现尽管不同仪器之间相关关系达到0.99以上,但二者相比精确度为0.1nm检测叶绿素a、总叶绿素浓度高出15%~33%,而叶绿素b浓度低4%左右。这些研究发现为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依据。
王文杰贺海升关宇李文馨张衷华祖元刚
关键词:叶片树枝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薇甘菊叶片对光反射、透射和利用效率及其与同群落植物之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该文对薇甘菊及其所在群落内19种植物(草本和木本)的叶片透射率、反射率和光合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薇甘菊与其它植物透射和反射图谱的变化趋势都比较相近,在各个光学特征指标与光合相关指标的相互关系中,薇甘菊并没有表现出区别于同一群落内其它植物的特征。从平均值来看,200-800nm下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薇甘菊>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薇甘菊各光学植被指标(SR680、SR750和PRI)均低于其它植物的平均值,但是其光合能力(光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与其它植物接近或稍高。而且,薇甘菊夏季叶片反射和透射率明显高于冬季,这有利于散失夏季过多光照和充分利用冬季短缺光照。薇甘菊叶片的上述光学特征,可能是其生长于其它植物表面强光照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有利于其在入侵地快速生长。
王文杰关宇祖元刚廖文波张衷华陈华峰贺海升
关键词:薇甘菊木本植物光合能力
3种C_3木本植物绿色组织C_4酶活性、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对3种C3木本植物丁香(Syringa meyeri)、杨树(Populus alba)、落叶松(Larix gmelinii)叶片和树枝绿色组织相关指标分析发现:3种植物叶片Chl.a+b含量均显著高于树枝,但是树枝较叶片Chl.a/b比值差异不明显(丁香、落叶松)(p>0.05)或显著高(杨树)(p<0.05)。单位叶绿素内各酶活性显示,丁香树枝PEPC、PEPCK、PPDK、NADP-ME、NADP-MDH酶活性分别是叶片的2.4、4.1、3.2、4.5和1.9倍;杨树树枝分别是叶片的2.1、15、6.3、6.3和2.8;落叶松树枝分别是叶片的6.8、6.3、4.3、4和5.5倍,而单位鲜重内各酶活性显示出的树枝与叶片的差异均小于单位叶绿素的相应结果。种间比较发现,杨树叶片和树枝5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丁香和落叶松。树枝绿色组织内C4酶活性普遍高于相应叶片的事实说明,木质化绿色组织内可能存在C4酶相关的生化过程。丁香与落叶松树枝的电子传递速率、PSⅡ效率大于叶片,杨树叶片的相应值大于树枝,相关分析表明,这种高的C4酶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叶绿素荧光参数(p>0.05),显示出树枝绿色组织和C3植物叶片内C4酶对光合影响的复杂性。
王莹王文杰许慧男郑广宇孙伟祖元刚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种间差异
样品制备方法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松树干中可溶性糖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木质部和韧皮部为研究材料,从提取方法、粉碎程度、提取次数、色谱条件以及重现性、精密度、回收率等方面对木质化器官糖类——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超声法较水浴法能使韧皮部3种可溶性糖提取率提高2%-15%(P〉0.01),但是可以使木质部可溶性糖的提取率提高57%~73%(P〈0.01)。韧皮部和木质部样品可溶性糖的提取率随着提取次数的提高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LangrnuirEXT1能够很好地模拟这种关系,在保证3种糖类均达到90%的精度下,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提取次数需要至少3次。样品粉碎程度对木质部和韧皮部糖类提取效果表现不同:木质部样品的粉碎粒径为0.15mm时,3种糖类的提取效果最高;韧皮部样品粉碎得越细,可溶性糖的提取效果越好,指数模型模拟效果很好(r^2〉0.9)。
王文杰孙伟王宇祖元刚胡英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韧皮部可溶性糖木质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