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46)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占伟董龙昌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艺术
  • 4篇艺术人类学
  • 4篇文学
  • 3篇再政治化
  • 3篇文艺
  • 2篇血气
  • 2篇政治
  • 2篇人类学
  • 2篇融通
  • 2篇三俗
  • 2篇斯特劳斯
  • 2篇思维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危机
  • 2篇列维-斯特劳...
  • 2篇结构主义
  • 2篇救赎
  • 2篇布迪厄
  • 1篇当代道德
  • 1篇道德

机构

  • 10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1篇李占伟
  • 4篇董龙昌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
  • 2篇当代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再政治化”批判——兼论文学与政治的深层融通
2012年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文学拘囿于政治牢笼的状况,学界以文学'纯'化、'审美'化、'主体'化作为知识策略(也就是'去政治化'),拯救文学于水生火热之中,肯定了文学的自主性,功不可没。然而,作为'策略'行为的'审美'、'美感'、'纯化'不知不觉中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审美霸权'与'美感殖民',文学已然成为了'审美'单向度的存在,甚至讳言任何文学与外在的关联。文学好不容易走出了'政治城',却不小心又跌人了'审美自主城'。面对此种现状。
李占伟
关键词:牢笼学界政治文学
文学“再政治化”批判——兼论文学与政治的深层融通
2013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大致沿着从文学"政治化"到"去政治化"或"非政治化",从"去政治化"到"再政治化",从"再政治化"到"泛政治化"的路线进行。然而,学界在进行文学再政治化研究时,却基本忽略与搁置了文学究竟与何样"政治"有何样深层关联的问题。检视目前学界拿来作为文学再政治化知识建构前提和指归的"政治",无外乎来自于两个系列:一种是事关政治实践性的"政治学"、"政治科学";另一种则是各种"主义"性的"文化政治"、"政治文化"。那么以这两种"政治"为前提与指归进行文学再政治化的知识建构是否"自然正当"?文学又究竟该面对何样"政治"并与何样"政治"在何样层面上融通呢?
李占伟
莫言小说的叙事现代性被引量:1
2015年
莫言曾经说:"好的小说家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人的难以摆脱的欲望,以及人类试图摆脱欲望控制的艰难挣扎。"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好人与坏人、穷人和富人、都没有明显的区别,他们都是欲望的奴隶,都是值得同情的,也都是必须批判的。"a用小说家最为平实而中肯的语言道出了现代自由主义伦理背景下人的境遇悖论。在没有了传统宗法伦理的规约,
李占伟
关键词:宗法伦理现代自由主义小说叙事民间叙事
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被引量:1
2013年
结构主义是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特色,它具有系统性、转换性、恒定不变性、二元对立性、共时性及无意识性六大特征。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艺术人类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为美学、艺术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作为坚定的结构主义者,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在其文本中围绕结构与经验、结构与历史、结构与形式的关系为结构主义作了有力辩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结构方法的运用有时过于主观随意,其对具体研究对象"结构"的剖析充满了先验性,具有极强的演绎色彩。
董龙昌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方法论结构主义
文学危机与救赎之途——文学血气论纲被引量:1
2014年
由于科技理性的强势僭越、欲望主义的高调统治、审美主义的惯性殖民,我们时代的人和文学出现了巨大的危机。究其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时代的人与文学遗忘了古典教诲中的"血气"。血气使人义愤、英勇无畏、充满正义之感、满怀悲悯之心;而血气之于文学,便是文学血气的批判性、担当性、崇高性与审慎德性。恢复与肯定文学血气是拯救我们时代文学危机的重要途径。
李占伟
关键词:文学文学危机血气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7
2013年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大致可划分为哲学人类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文艺人类学取向、艺术学取向、美学/审美人类学取向和民俗学取向六大类。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反映出国内学者的本土自觉意识,是对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反思与总结,它拓宽了学术疆域,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同时为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凭。在复杂性思维的启示下,坚持多元性与主导性的统一,努力发掘艺术的本土性、中国性根基,走一条综合创新之路,构成了未来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的总趋势。
董龙昌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复杂性思维
列维-斯特劳斯研究在中国——兼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研究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学界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人类学总体研究、神话理论研究、社会学理论研究、结构方法研究和图腾、野性思维思想研究及美学、艺术思想研究六个方面。当前在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上出现一种研究其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新趋向,这一新趋向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思想,而且能够为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及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提供启思和借鉴。
董龙昌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艺术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道德价值探究被引量:16
2013年
作为人类的历史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关联,因此它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价值——道德价值,学术界却鲜有论述。在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民俗性,挖掘民俗与道德伦理深层关联的基础上,便不难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道德价值:就道德个体而言,它事关个体的名誉与自信,可以形成强烈的个体自豪感,张扬个体的生命力;就道德集体而言,它事关集体的归训与教化,可以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彰显集体的自觉规约力;就道德群体而言,它事关群体的繁衍与归属,可以形成强烈的族群认同感,达成群体的核心凝聚力;就国家伦理而言,它事关国家的公正与平等,可以提升最广泛民众的幸福感,进而提升国家的整体软实力。
李占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德价值
血气重建:文艺家的自我救赎之途
2014年
由于当下文化中工具理性、欲望主义、消费主义、道德无痛主义的大行其道,我们的文化事业中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深层次看,"三俗"文艺的泛滥,还在于我们时代的人和文化出现了深层危机,并根本遗忘了古典教诲中的"血气"。血气使人义愤、英勇无畏、充满正义之感、满怀悲悯之心。血气对于文艺家来说,便是文艺家的批判性、担当性、崇高性。恢复与重建文艺家的血气是抵制"三俗"文艺的重要途径。
李占伟
关键词:文化危机三俗血气
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理论诉求——布迪厄“艺术场”理论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布迪厄的思想在中国哲学界、社会学界、教育界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艺界也概莫能外。"艺术场"理论在整个布迪厄文艺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布迪厄看来,"艺术场"在整个艺术话语环境中具有"双重位置"的特征,其自身又具有着"双重结构"的特征,因此,这些"双重"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着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双重拒绝"的理论诉求。
李占伟
关键词:布迪厄艺术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