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KW-21)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冯慧冯成利任轶黄原刘晓农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林麝
  • 1篇动物
  • 1篇兽类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多样...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系统进化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羚牛
  • 1篇毛发
  • 1篇进化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发育分析

机构

  • 5篇陕西省动物研...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冯慧
  • 4篇冯成利
  • 3篇任轶
  • 3篇黄原
  • 2篇刘晓农
  • 2篇王璐
  • 1篇汪晓阳
  • 1篇陈晓宁
  • 1篇杨美霞

传媒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羚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长距离PCR扩增法对秦岭羚牛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拼接、注释并对基因组特点和羚牛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羚牛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662 bp,GenBank序列号:KU361169。该基因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组成。基因组核苷酸组成为A:33.9%,T:27.0%,C:26.3%,G:12.8%,(A+T)含量(60.9%)高于(G+C)含量(39.1%),有一定的碱基偏好。ND2、ND3、ND5基因起始密码子为ATA,其余1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起始密码子为ATG。ND2、ND3、ND4、COⅢ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蛋白质基因为完全终止密码子TAA和AGA。预测了22个t RNA二级结构,共有38处错配,以GU错配为主。基于14种有蹄类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羚牛与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应归为羊亚科。
冯慧冯成利黄原王璐
关键词:羚牛线粒体基因组RNA二级结构系统进化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冯慧冯成利刘晓农任轶
关键词:林麝线粒体DNA系统发育
陕西秦岭非法贸易动物(兽类)基因条码构建及分子鉴定被引量:5
2016年
现今秦岭珍稀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频繁发生,野生动物仅通过外表难以准确鉴定。通过构建陕西省秦岭地区羚牛、林麝、斑羚、鬣羚、金丝猴、黑熊、小麂、毛冠鹿、果子狸、豹猫、野猪、大熊猫、黄鼬、鼬獾、獾15种兽类线粒体DNA Cytb基因条码,对3例来自秦岭森林公安收缴的无法鉴定的动物肌肉样品进行分子物种鉴定。利用Neighbor-joining法和非加权配对算数平方法,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对比三种待鉴定样品样本和15种动物的Cytb序列的遗传距离和序列相似性。经分析,待鉴定样品A1与斑羚聚为一枝,序列相似性为99.4%遗传距离为0.006;待鉴定样品A2与鬣羚聚为一枝,序列相似性为98.8%遗传距离为0.012;待鉴定样品A3与黑熊聚为一枝,序列相似性最高为100%遗传距离为0.000。从而鉴定出三种物种分别为斑羚、鬣羚和黑熊。基因条码为物种鉴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便利条件。
冯慧汪晓阳冯成利黄原任轶王璐
关键词:CYT分子鉴定
陕西省林麝mtDNA D-loop区序列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7
2014年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盗猎和栖息地缩小,秦岭地区野生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圈养繁殖种群已成立了几十年,但大多数圈养种群的遗传背景不清,种群规模增长非常缓慢。为了给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调查了陕西省林麝1个圈养种群3个野生种群线粒体DNA(mt DNA)D-Loop 632 bp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在69个个体中其碱基组成为A+T的平均含量63.2%高于G+C含量36.8%,共检测到变异位点171个(约占总位点数的27.05%)。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442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9.908。69个个体分属32个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70。32个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树聚为3个分支,4个林麝群体中的单倍型是随机分布的。4个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3(标准误SE为0.005),凤县养殖场群体与留坝和陇县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3,可见其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分化的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林麝群体mt DNA D-loop区序列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凤县野生群体和凤县养殖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较高,养殖场种群没有出现近亲繁殖及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情况。凤县野生群体和凤县养殖场群体两者遗传分化较小,存在着较高的基因流水平。
冯慧黄原任轶冯成利刘晓农
关键词:林麝线粒体DNAD-LOOP区
基于AFLP技术的菜粉蝶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选用陕西境内5个采样点采集的30个菜粉蝶个体,用AFLP技术分析了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凝胶图经染色和分析发现总位点数为540个,其中504个为多态性位点,36个共有位点,具多态性的条带百分率为93.33%。结果表明:AFLP技术适合应用于菜粉蝶遗传多样性分析;荧光标记法在AFLP分析中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南北坡5个地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化显示出山脉对菜粉蝶的隔绝作用。
陈晓宁杨美霞冯慧
关键词:AFLP菜粉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