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111010205)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禹权恒陈国恩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歧途”还是“正途”——对李金发诗学思想的重新考察
- 2013年
-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人,有效地继承了早期新诗拓荒阶段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融汇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等诸多艺术创作手法,采用中西兼容的诗歌创作原则,基本祛除了早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文化的严重弊病。此种诗歌主张承前继后,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种可能性,重构了一种现代诗学理路,为现代派诗歌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李金发诗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理应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
- 禹权恒
- 关键词:象征主义暗示诗歌地位
- “民国文学”的话语蕴涵与阐释空间被引量:1
- 2014年
-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民国文学"的结构框架之内,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细节,能够有效地调整文学史研究的固有路径,极大地增强文学史书写的自觉意识。作为"民国文学"的一种阐释模式,"民国机制"的生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完整地呈现文学史建构过程中的事实真相,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禹权恒
- 关键词:现代文学
- 上海时期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被引量:1
- 2014年
- 上海时期是鲁迅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上海这一“都市场域”之中,中国共产党及左翼、国民党右翼、自由主义文人等几股主要力量,按照自身的现实需要,分别对鲁迅形象进行了有力塑造,而鲁迅则对此做出了及时回应和拆解。此时,他们把鲁迅作为一种特殊“符号资本”来消费,一方面反映了鲁迅具有丰富的价值蕴涵,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他们各自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政治立场。在和“他者”不断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鲁迅逐渐实现了思想升华和跨越。因此,鲁迅的思想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
- 禹权恒陈国恩
- 关键词:鲁迅形象符号资本
-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多维建构和递嬗被引量:1
- 2014年
-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 禹权恒
- 关键词:延安时期鲁迅形象
- 经济话语与鲁迅小说的功能阐释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俗化思潮"在中国迅速地传播开来,在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社会思潮的裹挟之下,鲁迅研究逐渐摆脱了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阐释模式,开始从"集体化鲁迅"向"个体化鲁迅"的态势发展。鲁迅对经济因素的基本立场投射在小说之中,就构成了具有丰富蕴涵的经济话语。经济话语是鲁迅小说叙事进程中的一个主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一方面,经济话语在鲁迅小说中的大量呈现,反映了其对经济因素的极为重视;另一方面,经济话语在连缀小说故事情节、规范小说的文学风格、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显著作用,理应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 禹权恒
- 关键词:小说经济话语文本建构
- 政治附魅与形象书写——1950年代新文学史著中的胡适
- 2014年
- 20世纪50年代,在王瑶、张毕来、刘绶松等人的新文学史著中,建构了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形象。与民国文学史著中对胡适形象的经典化塑造不同,建国之后,文学史家们从"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出发,对胡适形象进行了否定性改写,几乎泯灭了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的实际贡献。追溯胡适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被妖魔化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总结文学史编写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评价观念,从而避免走入一种"总体性历史元叙事"的陷阱。
- 陈国恩禹权恒
- 关键词:文学史著阶级论意识形态
- 论鲁迅作品中的流氓形象被引量:3
- 2014年
- 流氓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因素。鲁迅的作品塑造了多种流氓形象,寄寓了鲁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一些社会阶层的批判,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则。流氓的意义不全是消极的,但这往往有严格的前提,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禹权恒陈国恩
- 关键词:鲁迅作品流氓中国社会社会因素社会阶层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