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SNXD-CC-YJXYY)

作品数:118 被引量:811H指数:15
相关作者:何立群陆灏张雅丽陶枫汪小冬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中医
  • 25篇糖尿
  • 25篇糖尿病
  • 19篇肾病
  • 11篇中医药
  • 11篇慢性
  • 10篇肾脏
  • 8篇清化
  • 8篇慢性肾脏
  • 7篇肾纤维化
  • 7篇肾炎
  • 7篇名医
  • 7篇IGA肾病
  • 6篇肾脏病
  • 6篇慢性肾脏病
  • 5篇蛋白
  • 5篇蛋白尿
  • 5篇肾衰
  • 5篇肾小球
  • 5篇脾肾

机构

  • 118篇上海中医药大...
  • 22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电子信息...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中医药...
  • 2篇研究发展基金...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中西医...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40篇何立群
  • 23篇陆灏
  • 17篇张雅丽
  • 14篇陶枫
  • 12篇汪小冬
  • 11篇陈清光
  • 9篇沈远东
  • 8篇唐英
  • 8篇高建东
  • 8篇陈刚
  • 7篇蒋健
  • 7篇吴锋
  • 7篇元唯安
  • 7篇章丽琼
  • 6篇黄迪
  • 6篇陶乐维
  • 5篇徐佩英
  • 5篇曹和欣
  • 5篇李俊燕
  • 5篇陈建

传媒

  • 19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华中医药杂...
  • 8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中医药导报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解放军护理杂...
  • 3篇护理管理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河南中医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卫生资源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18篇2016
  • 24篇2015
  • 41篇2014
  • 19篇2013
  • 1篇2012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质量保证体系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保证临床试验质量是新药审批的关键因素,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将对提高临床研究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正在逐步规范,但仍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使之更加符合伦理和科学的要求。本文拟从研究者、机构专职质控员、申办者与监查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保护受试者利益,并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彭朋元唯安胡薏慧汤洁朱蕾蕾蒋健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益肾止衰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益肾止衰颗粒对 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CKD3~5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止衰颗粒,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疗程24周,每8周观察治疗后eGFR、Scr、BUN、UA、Alb变化。结果:两组的总体疗效相当,组间比较eGFR、Scr、BUN、UA、Alb在各个随访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eGFR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益肾止衰颗粒组在治疗期间相对保持稳定,而尿毒清颗粒组呈现下降的趋势。益肾止衰颗粒组的Alb有升高的趋势,在2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肾止衰颗粒具有一定的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其疗效与尿毒清颗粒相当,并且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在卫生经济学上更具有优势。
吴锋张新志王骆冰陈刚邵命海沈沛成何立群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研究
中成药内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慢性肾脏疾病( CKD)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1]。2012年中国CKD 发病率横断面调查显示,CKD 总患病率达10.8%,估计全国总患者人数约1.2亿,成为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2]。慢性肾衰竭( CRF)是各种原因的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结果,终末期肾病( ESRD)是CRF进展的最终结局,其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治疗费用昂贵。在中国,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平均每人花费8~10万/年[3]。CRF的治疗消耗了巨大的卫生资源,并且ESRD的病人社会回归率低,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吴锋陈刚何立群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内服治疗中成药慢性肾脏疾病公共卫生问题肾脏替代治疗
消胀散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外治便秘的效果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消胀散脐部敷贴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改善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功能性便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情志护理、指导运动等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消胀散巴布剂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体疗效,观察周期均为12d。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便秘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者无一例需要使用药物辅助排便。结论消胀散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有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汪小冬蔡俊萍张雅丽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穴位指压
自发IgA肾病的ddY小鼠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Ig A肾病(Immunoglobulin Ig A nephropathy,Ig 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5%~50%,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并伴有以Ig 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刘伟伟万强吴燕升史丽强黄迪高建东
关键词:IGA肾病小鼠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
海派中医童少伯治疗慢性肾炎经验被引量:3
2015年
童老根据慢性肾临床表现,其认为慢性肾炎应属于中医"水肿,关格,腰痛,血尿"等范畴。并结合古代医家对"慢性肾炎"相关症状的论述,得出慢性肾炎的发病分为内因、外因。外因多为风寒外乘、风邪夹热、感受寒湿等;内因多为饮食不洁,酒食所伤、房事劳损、情志所伤等。根据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应从肾的气化理论出发,"不论水肿与否,主要与体内的水精散布气化功能障碍有关"。由于"水精散布气化功能"是整个机体的重要的生理功能,应以肾、脾、肺三脏为中心,确立了"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的治疗原则,在根据不同临床情况,来辨别标本、轻重、缓急。
陈建曾莉何立群
关键词:水肿海派中医慢性肾炎中医药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IgA肾病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Ig A肾病小鼠模型,并观察模型的生化及病理指标特点。方法 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单次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0.8 mg/kg,第二周开始,连续注射三周,第四周结束后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BUN、Scr、UA;蛋白指标TP、ALB;肝功能ALT、AST、ALP;血脂TC、TG、LDL的情况,肾脏免疫荧光Ig A的沉积,肾脏病理HE、PAS、PASM、Masson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的观察肾脏超微结构,以及肝脏与小肠HE染色、免疫荧光Ig A的沉积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功能指标CREA,UA均高于正常组(P<0.05),BUN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蛋白指标TP、ALB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肝功能指标AS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ALT、ALP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小鼠血脂TG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LD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TC差异无显著性。肾脏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团块状的Ig A沉积;模型组小鼠肾脏病理轻中度损伤,系膜区免疫复合物增多;模型组小鼠肝脏HE染色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有部分肝细胞坏死,小肠绒毛缺损,肠绒毛变短变细、间距明显增宽,有部分分上皮脱落,中央央乳糜管扩张显著,淋巴细胞增多,明显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使用超抗原SEB尾静脉注射小鼠可以成功复制Ig A肾病动物模型。
史丽强万强吴燕升刘伟伟高建东
关键词:IGA肾病动物模型SEB小鼠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95例DPN患者并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46例)和对照组(49例)。临床路径组按照DPN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评价入院和出院时DPN严重程度。比较2组FPG、2hPG水平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临床路径组出院时FPG[(7.25±2.07)mmol/L比(8.20±2.48)mmol/L:t=2.540,P=0.015]、2hPG[(10.87±2.65)mmol/L比(12.40±4.10)mmol/L;t=2.744,P=0.009],对照组FPG[(7.00±1.86)mmol/L比(8.38±2.47)mmol/L;t=4.031,P〈0.001]、2hPG[(9.97±2.35)mmol/L比(12.37±2.93)mmol/L:t=4.851,P〈0.001]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临床路径组出院时TCSS症状评分(Z=-3.856,P〈0.05)、反射评分(Z=-2.359,P〈0.05)、感觉试验评分(Z=-0.079,P〈0.05)和总分(Z=-4.464,P〈0.05)较入院时显著增高;临床路径组总费用(Z=-2.558,P〈0.05)和西药费用(Z=-2.815,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住院时间无差异(Z=-0.647,P=0.518)。结论2组DPN患者症状、神经反射功能和感觉功能均显著改善。但按照DPN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治疗的DPN患者改善程度更优,且治疗费用更低。
沙妙清顾逸梦侯瑞芳徐隽斐陶乐维章丽琼陆灏沈远东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CKD2~3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CKD2-3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两组均为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4周)后,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Scr、BUN、e GFR、Cys-c、24 h尿蛋白定量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各项证候,明显降低Scr、尿素氮、Cys-c、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e GFR(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BUN、24 h尿蛋白定量、Scr值、Cys-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 GFR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CKD2-3期的中医证候,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
欧娇英高建东
海派名医童少伯临证医案探幽被引量:1
2016年
海派名医童少伯先生临证医案存有《有见必录》《随笔录》。童少伯先生一生临证讲求治病求本。用药遵循《内经》法度,强调正气对抗外邪贯穿疾病始末。治疗上讲求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为根本大法。疾病初期也必当扶住正气,以防疾病传变,伤及根本正气。童氏临床积累大量用药经验,尤善用清热补写之品,疗效卓越,其经验可供从医者研习。
袁杭海何立群
关键词:名医经验湿热病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