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5225013-1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孙英慧韩秀敏崔春生朱鲜阳盛晓棠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介导
  • 2篇RAC1
  • 1篇单纯性
  • 1篇凋亡
  • 1篇人内皮细胞
  • 1篇人脐
  • 1篇人脐静脉
  • 1篇人脐静脉内皮...
  • 1篇人脐静脉内皮...
  • 1篇四联症
  • 1篇通路
  • 1篇通路介导
  • 1篇突变
  • 1篇脐静脉内皮
  • 1篇脐静脉内皮细...
  • 1篇脐静脉内皮细...
  • 1篇缺氧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朱鲜阳
  • 3篇崔春生
  • 3篇韩秀敏
  • 3篇孙英慧
  • 2篇盛晓棠
  • 1篇张坡
  • 1篇张端珍
  • 1篇方敏华
  • 1篇于卉影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纯性法洛四联症TBX1基因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TBX1基因与单纯性法洛四联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TBX1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RT-PCR分析3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TBX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BX1基因9个外显子未发现致病突变,TBX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01)。结论 TBX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可能不是单纯性法洛四联症的致病原因而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参与其发生的一种潜在机制。
韩秀敏孙英慧朱鲜阳方敏华盛晓棠崔春生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TBX1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RAC1活化介导缺氧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目前研究证实,Rac1蛋白能够调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氧化酶的表达,刺激内源性活性氧产生,引起内皮细胞毒性改变。目的:探讨Rac1蛋白在缺氧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1/2008-05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材料:自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hoenix amphotropic 293包装细胞、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和主导抑制的pLNCX-N17Rac1反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以体积分数为1%O2、5%CO2及94%N2缺氧条件下培养72h。用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L61Rac1感染组)和主导抑制型pLNCX-N17Rac1(N17Rac1感染组)反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主要观察指标:①感染后稳定表达阳性克隆筛选。②采用pull-down和Western blot分析感染前后细胞内Racl的活化。③采用持续缺氧的方法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用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氧72h后各实验组细胞中cleave-caspase3表达。④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血清反应因子的表达和定位。结果:筛选出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pLNCX-L61Rac1和主导抑制型的pLNCX-N17Rac1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克隆;应用pull down和Western blot证实各组细胞内Racl的活化改变;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N17Rac1感染细胞比较,缺氧72h后L61Rac1细胞发生明显凋亡。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证实3组细胞中血清反应因子表达无明显改变,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N17Rac1-HUVECs中血清反应因子为入核表达,而L61Rac1-HUVECs中血清反应因子蛋白在细胞核周大量表达,血清反应因子发生出核转位。结论:Rac1参与了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血清反应因子蛋白核转位有关。
韩秀敏孙英慧朱鲜阳盛晓棠张端珍崔春生
关键词:RAC1凋亡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Rac1/MAPK/ERK通路介导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LPS诱导的人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感染并筛选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Rac1和主导抑制型Rac1的人HUVEC细胞,应用LPS刺激并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HUVEC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刺激前后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的改变及加入PD98059阻断ERK表达后,细胞内F-actin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HUVEC相比较,LPS刺激后,感染活化型Rac1和主导抑制型Rac1的HUVEC中F-actin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显著增加。而抑制型Rac1感染后的HUVEC中F-actin无重构现象,同时细胞单层通透性无明显增加。LPS刺激前后,各组细胞中ERK1/2总蛋白均无明显改变。LPS刺激后,感染活化型Rac1的HUVEC中,p-ERK增加。经PD98059阻断后,细胞内p-ERK表达下降同时伴随F-actin解聚发生。结论: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是经过Rac1-MAPK/ERK通路介导的。
韩秀敏于卉影孙英慧朱鲜阳张坡崔春生
关键词:HUVECRAC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