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2)

作品数:33 被引量:205H指数:9
相关作者:高星陈福友李锋周振宇关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历史地理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石器
  • 19篇旧石器
  • 12篇石器时代
  • 12篇旧石器时代
  • 11篇遗址
  • 8篇石制品
  • 6篇更新世
  • 4篇晚更新世
  • 4篇晚更新世晚期
  • 3篇水洞沟遗址
  • 3篇细石
  • 3篇旧石器时代晚...
  • 3篇旧石器遗址
  • 2篇直立人
  • 2篇石叶
  • 2篇旧石器地点
  • 2篇古人类
  • 2篇出土
  • 1篇代人
  • 1篇丹江口库区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甘肃省文物考...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天津市文化遗...
  • 2篇吉林省文物考...
  • 2篇山东省文物考...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古脊椎动物与...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22篇高星
  • 16篇陈福友
  • 13篇李锋
  • 5篇周振宇
  • 4篇关莹
  • 4篇刘德成
  • 4篇李罡
  • 3篇彭菲
  • 3篇裴树文
  • 3篇徐廷
  • 3篇张晓凌
  • 3篇王山
  • 2篇张东菊
  • 2篇徐欣
  • 2篇张双权
  • 2篇王春雪
  • 2篇魏屹
  • 2篇吴新智
  • 2篇王辉
  • 1篇张兴凯

传媒

  • 27篇人类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13
2012年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李锋陈福友王辉刘德成王山张东菊李罡张晓凌高星
关键词:石制品晚更新世晚期
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的可能性
2014年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被认为是会控制用火的直立人.1929年裴文中等人开始在遗址中注意石器和用火遗迹的收集.1930年德日进等人对上一年发现的部分疑为用火遗迹的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游离碳.基于德日进等人的分析结果,1931年步达生改变了自身此前对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怀疑观点,认为在周口店主堆积中烧过的鹿角和骨骼标本是用火活动的证据.但1998年Weiner等人对第一地点第4层和第10层采集的少量样品进行了化验,认为周口店存在间接用火的证据,未见直接的原地用火证据,
钟茂华史聪灵高星吴新智陈福友张双权张兴凯JOHN W. Olsen
关键词: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骨骼标本
更新世东亚人群连续演化的考古证据及相关问题论述被引量:27
2014年
本文从考古文化的角度论证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连续性。通过对石制品原料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术、石制品类型、形态与组合特点、区域文化传统演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这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脉相承,古人群生生不息、连续演化。通过对中国旧石器文化体系中勒瓦娄哇技术制品、具有阿舍利风格的组合和石叶技术产品这些具有“西方元素”特点的文化成分的辨识与分析,指出更新世期间该地区石器生产基本维持在奥杜威模式内,来自西方的文化因素间或出现过,但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更没有发生对土著文化的置换,说明这一地区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移民和人群更替事件;基因混合与文化交流可能发生过,但其过程是融合而非替代。秦岭诸遗址、北窑、大地湾、徐家城、乌兰木伦、织机洞、井水湾、黄龙洞等遗址的地层和测年数据表明东亚不存在距今10~4万年间的材料空白,人类演化的链条没有中断过。古气候和古生物信息也对末次冰期导致本土人群灭绝的论断提出否定。这些考古材料与信息对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群连续演化及现代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和支持。“综合行为模式”等学说的提出强化了对本土人群生存能力的论述。对人类独特的行为特点与社会属性的观察和思考,也对本土人群与西方同类的隔离问题及不同地区人群长时期维持在同一物种内的可能性与动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高星
关键词:更新世现代人起源
试论偏翼镞的用途——史前人类是否认知光的折射?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初步搜集了我国各时期遗址中出土的偏翼镞,并根据偏翼镞多与鱼镖、鱼钩、网坠等捕鱼工具共出于同一遗址或遗迹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的原理,提出偏翼镞用于渔射的假设。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假设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偏翼镞飞行后的落点较对称形镞偏下,有可能专门用于渔射。这说明在史前时期,人类已经对光折射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王鹏
试论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性质被引量:6
2012年
1983年和198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发现了两处由动物骨骼围筑的圈状堆积,被发掘者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引来不少争议。目前已有一些文章就其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反驳者认为该堆积是流水作用的产物。本文引入西方的民族考古学视角,运用已有的民族考古学资料进行类比,从居住址的选址位置、结构特征和骨骼组成几方面入手,探讨了其作为居址及狩猎掩蔽所的可能性,并将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与国外旧石器时代居住址进行形态比较,发现二者共同点很少,由此质疑该圈状堆积人为作用形成的可能性。另外从其他自然形成机制出发因地制宜,对该遗迹现象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认为该遗迹可能主要是循环的冻融作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堆积。
魏屹陈胜前高星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冻融作用
云南禄丰古猿产地的獾类化石被引量:2
2014年
记述了云南禄丰古猿产地的一些獾类化石,主要据其牙齿和下颌特征订为食肉目、鼬科、獾亚科中一个新的属种——禄丰云南獾(Yunnanotherium lufengense gen.et sp.nov.)。从M1的冠面和牙根的特征看,可把宗冠福1991年提出、1997年所订的Trochotherium yuanmouense 1)的1枚M1(另1枚所谓m2经本文作者鉴定不属于这类动物)以及在元谋雷老发现的1枚M1和1枚m2放入这个属中。另外,产自禄丰古猿产地D剖面6层的1枚单个的m1也可归入这个属中。云南獾与欧洲的Trochotherium在牙齿(主要是M1)方面有某种程度的相像(如冠面较平坦、齿尖较低、齿根多),都是一类主要以软体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但二者之间在牙齿(特别是M1)的结构和下颌形态方面仍有明显的区别。这可能与二者所生长的时代以及生态环境不同有关。
祁国琴
关键词:鼬科晚中新世
现代各主要人群中面部 3D 几何形态的对比被引量:14
2016年
中面部的形态是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各人种的形态对比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面部骨骼形态复杂,骨骼表面不规则,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和比较。本文采用基于三维表面半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东亚现代人中面部的形态及其变异范围,并与其他各大地理位置中的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形态进行对比,为人类演化和对比不同人群的形态研究建立基础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面部形态能够大致区分各个现代人群,其中东亚现代人与除美洲印第安人以外的所有现代人的中面部形状之间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东亚现代人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现代人中面部形状之间的差别最明显,而与欧洲和东南亚现代人的分布范围有部分重叠。东亚现代人群中面部的平均形状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回缩,而两侧的结构向前方和两侧突出。而其他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平均形状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为突出,而两侧的结构回缩的特征。这些特点在东亚发现的化石人类标本中也有很高的发生率,这表明这些中面部特征在东亚人类进化的序列是连续的,并无受到干扰的迹象。
吴新智徐欣
关键词:现代人中面部
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热处理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热处理技术作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提高石器制作工艺水平的代表性技能,一直以来倍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在已经开展的40余年工作中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旧石器时代石料的特点及热处理研究的某些技术手段本身存在局限性,尚未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热处理行为及相关遗物,目前我国热处理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主要介绍旧石器时代热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工艺及相关研究手段,特别是针对热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相信随着认识的加深,石制品热处理研究会在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周振宇关莹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天津蓟县太子陵旧石器地点调查简报被引量:6
2013年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王春雪盛立双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
丹江口库区红石坎Ⅰ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8
2014年
红石坎Ⅰ旧石器遗址是丹江口库区一处重要遗址,埋藏于汉江右岸第3级阶地。2008年发掘并揭露525m2,出土石制品136件,采集22件。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人工石块、石锤、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镐、凹缺刮器、碎片等,具有南、北方石器工业过渡的文化特征,时代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李超荣李锋李浩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早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