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613400)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志林蒋雪茵朱文清刘向委福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教育部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4篇发光
  • 11篇电致发光
  • 10篇有机电致发光
  • 9篇发光器件
  • 6篇电致发光器件
  • 5篇有机电致发光...
  • 4篇绝缘层
  • 3篇电子传输
  • 3篇修饰
  • 3篇有机薄膜晶体...
  • 3篇有机发光
  • 3篇有机发光器件
  • 3篇双绝缘层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管
  • 3篇白色有机电致...
  • 3篇白色有机电致...
  • 3篇薄膜晶体

机构

  • 17篇上海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五邑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包头供电局

作者

  • 17篇张志林
  • 16篇蒋雪茵
  • 10篇朱文清
  • 7篇委福祥
  • 7篇刘向
  • 6篇曹进
  • 5篇白钰
  • 4篇张晓波
  • 3篇刘善鹏
  • 3篇张浩
  • 3篇黄伟
  • 3篇陈玲
  • 2篇鲁富翰
  • 2篇徐维
  • 1篇张良
  • 1篇哈克
  • 1篇许少鸿
  • 1篇方亮
  • 1篇徐贵
  • 1篇马军伟

传媒

  • 5篇光电子.激光
  • 2篇Journa...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半导体光电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现代显示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YNTHESIS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I) COMPLEXES CONTAINING INDOLE DERIVATIVES I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MATRIX
<正>The photophysics of Cu(I)complexes have been great interest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including a variety of ...
Xiaohui LiuLixiang WangZhiyuan XieYanxiang Cheng
文献传递
具有新型电子传输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将8-hydroxy-quinolinato lithium(Liq)掺入4’7-diphy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作为n型电子传输层(ETL),将tet-rafluro-tetracyano-quinodimethane(F4-TCNQ)掺入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ono)triphenylamine(m-MTDATA)作为p型空穴传输层(HTL),制作了p-i-n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了检验传输层传导率的改善情况,制备了一系列单一空穴器件和单一电子器件.在引入BPhen:33wt%Liq作为ETL后,x%F4-TCNQ:m-MTDATA作为HTL后,器件的电流和功率效率明显改善.与控制器件(未掺杂)相比,性能最佳的掺杂器件的电流及功率效率分别提高了51%和89%,电压下降了29%.这是由于传输层传导能力的提高使得载流子在发光区域达到有效平衡.
徐维鲁富翰蒋雪茵张志林朱文清徐贵
关键词:P-I-NN型掺杂电流效率电子传输
基于接触势差法的表面功函数测试装置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接触势差法自行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表面功函数测试装置。基本原理是参考电极与样品之间形成电容,计算流过参考电极与样品之间的电流,通过确定电流的零点来获得功函数。此测量仪器由函数发生、功率放大、振荡器等多个功能模块组成。能在空气环境中快速测量半导体、金属、金属氧化物薄膜的表面功函数。我们运用此装置成功地对有机电致发光的阳极氧化铟锡(ITO)薄膜、p型硅片的功函数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样品经过UV-Ozone处理前后功函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器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张浩刘善鹏黄伟委福祥曹进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功函数ITO有机电致发光
大电流驱动下色度稳定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2006年
制备了蓝光染料BCzVB和红光染料Btp2Ir(acac)共掺杂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保持蓝光染料掺杂浓度为69/6而将红光染料掺杂浓度从6%,3%,1%减小到0.2%,器件色坐标从(0.60,0.35)调整至(0.55,0.34),(0.45,0.30)和(0.34,0.27),实现了白光发射。并且,器件在驱动电流4~200mA/cm^2变化范围内,发光色坐标稳定,几乎不随驱动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漂移。对器件发光光谱和亮度-电流密度曲线等分析表明:器件色度的稳定性是由CBP基质向Btp2Ir(acac)掺杂剂完全的能量传递、蓝光染料BCzVB向红光染料Btp2Ir(acac)不完全的能量传递等内在物理过程决定的。
张晓波委福祥刘向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色度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有高效空穴注入的高电子传输层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6
2009年
以MoO3或m-MTDATA作为空穴注入层,Alq3或Bphen作为电子传输层组合了4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为9,10-bis(2-naphthyl)-2-t-butylanthracene(TBADN)掺杂3%的P-bis(P-N,N-diphenyl-aminos-tyryl)benzene(DSA-ph)作为蓝色掺杂剂和0.05%的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9-enyl)-4H-pyran(DCJTB)作为红色掺杂剂。研究表明基于MoO3//Bphen结构的器件大大降低了驱动电压,改善了功率效率,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其值分别为5.43V和4.54lm/W。与基于m-MTDA-TA//Alq3结构的器件相比,驱动电压降低了40%,功率效率提高57%。
马军伟张良曹进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MOO载流子平衡
具有双绝缘层的有机薄膜晶体管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提高SiO2单绝缘层器件的性能,在SiO2绝缘层的表面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一层大约50 nm厚度的PMMA。实验结果表明用无机/有机双绝缘层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的性能同时降低器件的漏电流。计算出了载流子迁移率和开关电流比,基于PMMA/SiO2双绝缘层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开关电流比分别是4.0×10-3cm2/Vs和104。
刘向白钰陈玲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薄膜晶体管迁移率PMMA
具有缓变结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2007年
针对通常的突变异质结(HJ)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器件(OLED)稳定性差这一难题,制备了一种具有缓变结(GJ)的蓝色OLED,在空穴传输层(HTL)和发光层(EML)间构成GJ。与常规的HJOLED相比,具有GJ器件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在初始亮度为100cd/m2时半寿命达到6998h,是一般HJ器件的6倍。这主要是因为削弱了突变HJ产生的局部高电场,减少了产生的焦耳热,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但是,GJ器件效率相比HJ没有提高。因为GJ增大了空穴注入,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这样不利于载流子的平衡。为了补偿效率损失,在TBADN/Alq界面上插入Gaq薄膜。由于Gaq的LUMO能级在Alq和TBADN的LUMO能级间,形成了从Alq经Gaq到TBADN的势垒阶梯,提高了电子注入,进而提高了器件效率。这种GJ Gaq器件的效率比一般GJ器件提高20%,寿命是HJ器件的7倍。
张浩刘善鹏黄伟委福祥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稳定性
蒽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特性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改进传统的方法合成了三种9,10-二取代蒽衍生物蓝色荧光材料。比较了用这三种材料作发光层所制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特性、电流-电压-亮度关系,并探讨了三种蒽衍生物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合成的上述蓝色荧光材料具有原料易得、产物得率高、所制备器件性能好等特点。
丁邦东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蒽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
基于Alq_3及蒽类衍生物的微腔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被引量:4
2007年
制做了具有微腔结构的绿色和蓝色有机顶发射电致发光器件。利用Alq3和TBADN:3%DSAPh材料为发光层,Ag为阳极反射层,ITO为腔长调节层,Al/Ag为半透明阴极,电极的透射率在30%左右。通过改变ITO层的厚度,Alq3器件得到了不同颜色的发光光谱,实现了对光谱的调节作用;TBADN:3%DSAPh器件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蓝色发光光谱,色坐标为(0.141,0.049),半高宽为17nm发光光谱,实现了窄带发射。文章对微腔顶发射器件的发射强度和发光光谱半高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刘向白钰曹进委福祥张晓波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微腔
有机电致发光与有机半导体的发展被引量:6
2006年
有机电致发光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有机半导体的发展本文在比较了有机半导体和无机半导体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有机半导体的主要领域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有机光导、有机太阳电池、有机薄膜晶体管等的发展。
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有机半导体有机太阳电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