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Z033)

作品数:23 被引量:315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浩天黄振华万丹李文娇郭恒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农户
  • 6篇农民
  • 5篇政府
  • 5篇公共
  • 4篇农户需求
  • 4篇文化服务
  • 4篇公共文化
  • 4篇公共文化服务
  • 4篇城镇化
  • 3篇意愿
  • 3篇政治
  • 3篇实证
  • 3篇农村
  • 3篇文化下乡
  • 3篇下乡
  • 3篇公共服务
  • 2篇有效实现形式
  • 2篇政府服务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土地流转

机构

  • 13篇河南师范大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3篇陈浩天
  • 7篇黄振华
  • 2篇万丹
  • 1篇徐春光
  • 1篇徐勇
  • 1篇张茜
  • 1篇陈琴
  • 1篇郭恒
  • 1篇李文娇

传媒

  • 1篇调研世界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攀登(哲学社...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软治理”要义与发展逻辑被引量:10
2016年
公共文化服务隶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我国顶层设计的重要治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软治理"工具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秩序是文化"软治理"形态的重要衔接纽带。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再造贯穿于文化治理的公共性重塑与发展逻辑。一方面,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定位优化了公共价值观趋于消解的多元文化生态;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治理合法性认知的"软治理"要义彰显了文化"公共性"的创制理路。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逻辑只有通过"批判"与"整合"的价值协商才能达成文化治理的理性共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治理耦合。
徐春光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城镇化布局下的村际治理:论域潜变与构架前瞻被引量:19
2014年
村际治理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面向,中央城镇化布局的嵌入无疑推进了村际治理的进程。长久以来,我国基层村际治理的边界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二元框架下的治理程式。"乡规绅治"是小农家庭模式的自治传统,人民公社国家工业化目标通过"政社合一"的模式实现行政渗透,村民个人治理能力在"乡政村治"的过程中得以提升,最终回应政府主导下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行政善治。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村际治理聚焦于四维架构的拓展,即社会管理由单向度向社会整合迈进,通过民主治理达成公共精神与政府责任的型塑。在社区建设中实现治理转型与共同体重构,在服务下乡过程中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圈。
陈浩天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村民自治研究的范式转换与理论提升被引量:21
2015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是村民自治研究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学界注重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和基本制度,遵循"价值—制度"的研究范式。近年来,有关"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讨论和研究明显增多,并引发政、学两界的新一轮关注。这一研究取向强调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及其外在条件,遵循"形式—条件"的研究范式。从"价值—制度"范式到"形式—条件"范式的转变,是村民自治研究的一次重要范式转换,这既是村民自治实践在理论上的客观反映,也是村民自治研究拓展自身学术空间的内在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方向性价值。
黄振华
关键词:村民自治研究有效实现形式
农村政治研究中的学科融合与发展——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回顾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政治研究逐步兴起。进入到90年代,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农村政治研究主题的深化以及海外中国研究的推动,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也开始出现。在路径上,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政治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融合;二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融合;三是政治学与历史学的融合。农村政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不仅增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也促进了农村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黄振华
关键词:学科融合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基于2009—2011年全国31个省份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关系到农村社会利益分配和结构调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全国31个省份248个村619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流转组织及流转服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但流转组织配置率低,宣传欠缺,且流转服务不到位,服务短缺。
万丹陈琴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四个视角——基于相关文献的检视和回顾被引量:8
2014年
由于研究旨趣的不同,学界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理论研究可以大体归为四个研究视角:一是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的视角;二是政治控制与社会动员的视角;三是基层民主与农民维权的视角;四是基层政府与村庄精英的视角。四个视角涵盖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国家与农民互动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需要看到,现有研究对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解释模式较为单一,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黄振华
关键词:政治控制基层民主村庄精英
资源下乡:农户需求治理与政府治道变革的服务转型被引量:34
2014年
国家惠农时期,各类资源依托公共服务推介到农村,政府有目标的资源输入逐渐成为中央顶层设计支持乡村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底层农村而言,"乡政村治"与农户需求彰显的资源议题铺垫了资源论争的基础,以资源为依托的精英治理与体制内竞争博弈,造就了"资源消解自治"与村庄治理"内卷化"窘境。诚然,资源重组的过程彰显了村民行动与治理变革的回应逻辑。惠农政策以服务的方式进行制度化的嵌入,其强化了农户行为需求与基层行政架构设计的契合。因此,要基于农户需求进行政府治道变革,建构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服务认同理念,凸显多元主体共治的资源整合模式,执行"政府—农户"双维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引导政府治道的服务转型。
陈浩天
关键词:资源下乡农户农户需求公共服务
能人带动: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条件被引量:40
2015年
农村集体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发起和带动。带动潜能和道德感是决定能人带动效能的主要因素。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挖掘和产生"强带动—强道德"型的能人。历史上看,人民公社产生了众多的能人,但由于将政治正确作为选拔公社干部的首要标准,很难保证能人对集体经济的有效带动。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下,作为基本生产决策单元的家庭有效激发了能人的带动效能,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营是对家庭承包制的改进和完善,其对能人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中国,着力提升能人的道德感成为未来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黄振华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道德感
农户个体差异与国家惠农政策嵌入的相关性研究——以20省“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为表达对象被引量:21
2014年
"新农保"制度作为国家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效果与农户个体差异休戚相关。本研究以全国20省194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个体年龄结构与参保率成正倚变关系,即年龄层越高、其参保意愿越强;受教育程度与参保率成逆倚变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其参保意愿不断弱化;务农家庭参保更积极,务工家庭参保率相对较低。同时,农户家庭结构类型与其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的相关度,家庭子女的数量与其参保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对于已经参保的农户而言,家庭收入对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效果甚微,但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别。
陈浩天
关键词:惠农政策新农保农户家庭结构农民
回应型政治:农户需求与政府服务衔接的国家整合被引量:11
2014年
国家整合能力的彰显取决于政府的资源汲取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三维均衡。农村公共政策之落实,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基层政府来维持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与公共治理。毫无疑问,国家"服务下乡"是政府与农户的双向治理回应,凸显了农户诉求与政府服务的嵌入。基层治理的回应是通过政策实践与价值重构来折射城乡二元融合的时代镜像。对于长期存在的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治理危机必须通过"政策下乡"来解构,并通过"软治理"回应和制度异化的消解来革新多中心服务的价值理念,从而达到农户需求与政府理性治理格局的多元议题整合。
陈浩天
关键词:农户需求政府服务多元共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