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127)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传明卢中辉张春梅王呈祥毛广雄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基本公共服务
  • 2篇公共
  • 2篇公共服务
  • 1篇地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势度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足迹
  • 1篇探测器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空心化
  • 1篇农民
  • 1篇农民收入
  • 1篇农民收入与消...
  • 1篇农民消费
  • 1篇农区
  • 1篇平原农区

机构

  • 10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8篇刘传明
  • 5篇卢中辉
  • 2篇毛广雄
  • 2篇张春梅
  • 2篇王呈祥
  • 1篇尚正永
  • 1篇徐海英
  • 1篇胡相峰
  • 1篇石卫星
  • 1篇张小林
  • 1篇蔡安宁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规划师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的城市规划转型被引量:6
2012年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转型发展都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回归了主动引导和公共政策的本性,是对传统空间规划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作为传统空间规划的城市规划存在诸多弊病,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研究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关系,以及分析两者的不匹配性,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城市规划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具体驱动机制在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主体功能区规划驱动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应是政策引导型规划、综合目标型规划、宜人特色型规划和主动引导型规划;转型的推动力在于政府,而推动政府的力量主要是绩效考核机制、公众参与和完善的审批制度。
刘传明卢中辉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机制及时空特征——以江苏省13城市为例被引量:42
2019年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刘传明张春梅任启龙宋佳沈茜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民生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9
2015年
江苏省凭借地理优势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该省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外资的大量涌入,对该省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关键影响。文章结合2005-2014年江苏省FDI的历史数据,从理论上分析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的结论。提出政府应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FDI的产业导向、提高农业利用FDI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石卫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基于科学发展的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淮河流域主要城市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间的经济竞争力不再局限于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构建包括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4个准则层的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淮河流域主要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省际分异格局明显,苏北、苏中城市经济竞争力明显高于鲁南城市,其次为豫皖两省城市.
刘传明尚正永胡相峰
关键词: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淮河流域
平原农区村民居住空间特征与迁居意愿——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选择地处苏北平原农区的淮安市所有15510个自然村和872414户农户全样本入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占比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对村民居住空间特征与迁居意愿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村落层面,平均规模小,单村独户多且村落分散,多数自然村远离镇区,近一半自然村位居"九靠近一滞洪"区域内。该格局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2)在住房层面,农村老旧住房比例高,全市40%农户在城乡同时拥有住房,但在城镇拥有住房率与到城区距离呈负相关,而农村住房空关率则呈现相反的空间格局。(3)在迁居意愿方面,54.1%的农户愿意集中居住且多意向实物安置,较低补偿标准和不便务农是不愿迁居的主要原因;移居城镇是货币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留村和入镇集中居住是实物安置农户的主要去向。在迁居意向农户中,近90%选择政府统建方式,近80%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流转承包地。(4)村民居住空间特征和迁居意愿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之间存有内在联系且均受多种因素影响。
刘传明尚正永周洪英王呈祥蔡安宁
关键词:平原农区
近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粮食生产效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提升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者、政府及农户关注的焦点。选择中国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包括农户直接投入和政府间接投入的指标体系,借助非径向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0—2020年研究区28个地级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平均生产效率值在1.0附近波动,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较大,但近20年呈现收敛态势;生产效率变化具有多样性,可分成7大类和11个小类;同级生产效率的地区集聚连片分布,且总体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生产效率空间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日照时间、人口密度和农业现代化程度是驱动空间差异的基础影响因子,其他因素解释力大小不等且存在年际变化。
刘传明范观宇毛广雄何品蓉
关键词:粮食生产效率
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以陆路交通设施为分析对象
2018年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密切相关,陆路交通设施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协调性关系.以交通优势度表征陆路交通设施水平,改进陆路交通优势度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个数、通达方向以及火车站的等级、个数与线路技术等级对陆路交通优势度的影响.结合GIS空间表达技术刻画了江苏省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规律.并利用两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全省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为协调,但苏北协调性相对较差.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刘传明毛广雄孙美洁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经济极化结构演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8
2018年
从空间自相关视角厘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地区的空间组织关系演化规律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集极、孤极和外围等概念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按两级三区和三级五区结构体系分别构建江苏省全局和局部经济空间极化结构,分析其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全局空间集极范围不断扩大,孤极数量减少,逐渐形成南集极北孤极、南极北外的空间结构,其间空间自相关作用逐渐增强,区位是极化动因;(2)局部空间演化走势不尽相同:沿江和沿京杭运河地区经济空间极化结构逐渐升级,而沿东陇海和沿海地区却相对恶化。因此认为当前江苏省全局空间中南北显著分化和局部空间相背演化现象值得关注。
张春梅张小林徐海英卢中辉刘传明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
淮安市农民收入与消费研究
2012年
淮安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经济状况在苏北具有代表性,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2/3。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当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淮安农民收入与消费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然后,分析了淮安农民收入状况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因素,以及对淮安农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存在问题作了初步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增收和提高消费的相关对策建议。
卢中辉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民消费
1995—2010年徐州市生态足迹测算与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徐州市1995~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通过分析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缓慢增长,2002~2010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生态赤字与生态承载力倍数由1995年的1.739增加大2010年的4.971;从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对徐州市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地;十五年来,徐州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不断缩小,说明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但资源利用效率仍不高.最后对徐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卢中辉陈红霞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