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KZCXZ-SW-117)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 相关作者:朱丽徐建华夏斌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运用熵值法探讨广州25年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状况被引量:13
- 2008年
- 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度量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演进状况和协调程度是指导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要条件。文章汇总了广州1978—2003年的城市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选取典型的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探讨期间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社会进步指数由1978年的0.08增长到2003年的0.88,对可持续发展系数的贡献率为28.91%;②广州市环境支持指标值变化明显,环境支持指数由1978年0.07增长到2003年0.76,对发展可持续系数的贡献率为19.69%;③经济发展进步较快,经济发展指数由1978年的0.02增长到2003年0.84,是三个指数中增幅最大的指数,对发展可持续系数的贡献率为51.4%;④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子系统也同步发展,环境子系统虽有起伏,但波折并不大,可持续发展水平系数曲线仍然保持向上的势头,经济与社会、环境基本协调向前发展。
- 朱丽
- 关键词: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熵值法
- 韶关市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对韶关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耕地统计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韶关市耕地数量经历了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并在1985年前后、1987~1990年和1991~1993年出现了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②耕地减少流向主要是改茶园、桑园、果园、国家基建、因灾害废弃和抛荒。耕地的增加主要来源是新开荒地和园地改为耕地。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作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的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此外,人口增加对耕地减少的驱动也不可忽视。
- 朱丽夏斌徐建华
- 关键词:耕地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