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4047)

作品数:29 被引量:324H指数:10
相关作者:狄勤丰王文昌胡以宝杨海滨姚建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江苏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钻井
  • 9篇井眼
  • 8篇井眼轨迹
  • 7篇抽油
  • 6篇动力学
  • 6篇钻具
  • 5篇偏磨
  • 5篇钻柱
  • 5篇涡动
  • 5篇抽油杆
  • 4篇钻具组合
  • 4篇防斜
  • 3篇导向力
  • 3篇井斜
  • 3篇空气钻
  • 3篇空气钻井
  • 3篇防斜打快
  • 3篇杆柱
  • 3篇抽油泵
  • 3篇抽油杆柱

机构

  • 24篇上海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江苏油田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扬州工业职业...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江苏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22篇狄勤丰
  • 9篇王文昌
  • 7篇胡以宝
  • 5篇姚建林
  • 5篇杨海滨
  • 4篇朱卫平
  • 4篇顾春元
  • 4篇刘松林
  • 3篇张小柯
  • 3篇王掌洪
  • 2篇李天太
  • 2篇胥志雄
  • 2篇邹海洋
  • 2篇韩来聚
  • 2篇孙铭新
  • 2篇吴非
  • 2篇王小兵
  • 1篇刘小静
  • 1篇唐建东
  • 1篇韩洪升

传媒

  • 7篇天然气工业
  • 6篇石油学报
  • 5篇钻采工艺
  • 3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石油机械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流体机械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抽油杆泵筒内流体压力变化规律
2006年
了解抽油泵筒内压力变化规律,有助于认识抽油泵在井下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分析和计算抽油杆柱底部受力。利用井下抽油杆柱力学检测装置对抽油泵筒内的压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抽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呈规律性变化。分析认为,抽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在上下冲程中的构成是不同的,下冲程的压力大于上冲程;下冲程固定阀完全关闭时泵筒内的流体压力达到最大值,上冲程游动阀完全关闭时泵筒内的流体压力达到最小值;泵阀的漏失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分析还表明,在井筒内的流体阻力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杨海滨刘松林
关键词:抽油泵泵筒
疏水纳米SiO2降低岩心流动阻力效果的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室内岩心流动实验,对疏水纳米SiO2降压增注效果、改善水相相对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纳米SiO2降压增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SiO2处理后的岩心,其水相相对渗透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达19%~87%。认为纳米SiO2能够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使岩石微孔道孔壁由亲水性转换为较强的疏水性,产生水流滑移速度,从而起到降阻增流的作用。
吴非狄勤丰顾春元施利毅王掌洪袁玉峰
关键词:岩心流动实验水相渗透率
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钻具组合动力学模型被引量:35
2007年
建立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钻具组合的动力学模型,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出钻具组合在井下的涡动轨迹、涡动速度和涡动方向,同时能近似地计算出这种钻具组合的动态相对防斜力大小。钻具组合的涡动使得钻头对下井壁的动态侧向冲击力明显大于对上井壁的动态冲击力,从而使钻头具有较大的动态防斜力。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参数和施工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钻具组合的涡动特征,从而使这种钻具组合具有较好的防斜效果。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的使用钻压比钟摆极限钻压提高50%以上,相应地提高了机械钻速。
狄勤丰朱卫平姚建林邹海洋
关键词:钻具组合动力学模型
无线监测示功仪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1
2006年
针对常规示功仪资料储存的容量有限和对油井不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不足,研制了无线监测示功仪。该示功仪将载荷和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以及太阳能供电等多种技术集于一体(1)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了光杆无线位移检测,解决了常规位移传感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2)应用CC1000无线模块,实现了油井示功图短距离数据无线交换,屏弃了常规仪器电缆通讯的方式;(3)通过增加仪器储存容量和移植USB接口,解决了常规示功仪储存数据量少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数据交换;(4)将太阳能电池与充电电池有机结合,圆满解决了仪器供电问题。
唐建东吴利文刘松林
八盘1井井斜控制技术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山前高陡构造防斜打快问题是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中遇到的难题之一。结合该油田八盘1井的防斜打快技术实践,探讨了垂直钻井系统PowerV的工作机理和控制指令,分析其在控制井斜中必须深刻了解的核心问题和防斜打快效果。同时,对八盘1井中使用较多的钟摆复合钻具组合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①钟摆复合钻具组合的结构特征及参数优化。②钟摆复合钻具组合现场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目前塔里木油田使用的钟摆复合钻具组合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带直螺杆的钟摆复合钻具组合集强力钟摆钻具组合与复合钻井技术的优点于一体,是目前钟摆钻具组合中效果较好的组合。双稳定器之间的钻铤在强度许可的条件下外径越小越好。
胥志雄狄勤丰杨进
关键词:钻井防斜打快垂直钻井系统复合钻井高陡构造井斜
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初探被引量:45
2003年
防斜打直技术应该朝着防斜打快方向发展 ,为此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斜打快方法———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 ,并利用专用软件系统SABHA对带有单弯螺杆钻具的滑动导向钻具组合在小井斜井眼中复合钻井时的导向力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这种导向力具有明显的降斜特征 ,并远远大于钟摆力。现场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文中给出了复合钻井导向力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的有关数据。
狄勤丰吴玉禄石向前
关键词:防斜打快技术动力学复合钻井仿真计算
N80钢在地层水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分别在空气和地层水两种环境中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N80钢的慢应变拉伸(SSRT)实验,并进行了断口电镜扫描分析。研究发现,N80钢在空气中断口为均匀的韧窝,呈韧性断裂;而在地层水中,出现了晶间断裂,显示出应力腐蚀断裂(SCC)的敏感性,力学性能明显降低,并受到应变速率与温度的共同影响。试片腐蚀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应力作用下的N80钢腐蚀速率比无应力状态下高12%,而添加适当的缓蚀剂可以减缓N80钢的应力腐蚀,缓蚀率为38%~43.2%,同时力学性能有所改善。
顾春元狄勤丰王掌洪
关键词:N80钢应力腐蚀定向井韧性断裂晶间断裂
空气钻井中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空气钻井中,携带岩屑颗粒的高速气体对管柱、尤其对地面的排气弯管会造成严重的冲蚀。利用CFD软件计算了90°弯角的排气管中气体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仿真了弯管中颗粒的运移轨迹,对比了不同弯角下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速率,定性地分析了岩屑颗粒对排气管的冲蚀规律。结果表明,在弯管外侧壁面的气体压力明显大于弯管内侧壁面,速度则体现相反规律;弯管外侧是最易发生冲蚀的位置;颗粒对弯管的冲蚀速率是随着弯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不同的弯角范围内,冲蚀速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在20°~40°范围内冲蚀速率变化较缓慢,在100°~140°范围内冲蚀速率变化速度明显增加。
姚建林狄勤丰王文昌胡以宝
关键词:排气管空气钻井
塔里木油田井口偏心对套管偏磨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井架不正或井口偏心,会造成近井口套管(或套管防磨套)的磨损。针对深井钻井中的井口附件套管偏磨问题,以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钻柱偏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套管/钻柱正压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偏磨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有效偏心距和上部钻柱的提升力是影响近井口套管偏磨的主要因素。有效偏心距越大,上部提升力越大,套管/钻柱之间的正压力将越大,磨损将越严重。由于上部钻柱的提升力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当尽量避免井口偏心或井架安装不正,防止有效偏心距过大而造成近井口套管的严重偏磨。
胥志雄王易斌胡以宝
关键词:钻井井口偏磨塔里木油田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RCLD的控制系统设计
2003年
研究了旋转导向井下闭环钻井系统RCLD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利用钻井液作为控制动力,使系统具有自行动力供应能力,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摆动幅度和平衡位置,从而达到改变导向力方向和大小的目的,进而实现井眼轨迹的闭环控制。
张锦宏狄勤丰
关键词:闭环控制井眼轨迹大位移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