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GG30002037)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田少奇孙康张积华张才龙夏长所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细胞
  • 5篇脐血间充质干...
  • 5篇间充质
  • 4篇人脐
  • 4篇脐血
  • 3篇骨细胞
  • 3篇分化
  • 3篇成骨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裂解液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人脐血
  • 2篇人脐血间充质...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脐带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作者

  • 8篇孙康
  • 8篇田少奇
  • 7篇张积华
  • 7篇张才龙
  • 4篇夏长所
  • 3篇于腾波
  • 2篇吕江涛
  • 2篇周明
  • 2篇冯学涛
  • 1篇王丽
  • 1篇王远贺
  • 1篇刘世海
  • 1篇石新艳
  • 1篇刘世海
  • 1篇王翠
  • 1篇孙伟雪
  • 1篇张莹莹
  • 1篇那娜
  • 1篇吴丹
  • 1篇邢士超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本实验旨在探讨从脐血(UCB)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功率,并通过对影响其分离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稳定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而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种子或载体细胞。
田少奇张积华王妍孙康夏长所张才龙于腾波
关键词:细胞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脐血体外分离临床疾病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肪分化(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目前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从不同胎龄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诱导其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细胞呈螺旋状排列;透射电镜下可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胞核比例大,细胞器少,为低分化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最强,低胎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最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29,CD44和CD90,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CD45。成骨诱导后3周,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诱导3周,油红O染色可检测到胞质中脂滴的形成。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增殖特点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可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张才龙那娜张积华孙康田少奇夏长所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浓缩后血小板的裂解产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血小板裂解液作为一个整体,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实验分为以下4组:普通矿化液组,血小板裂解液组,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对照组。加入相应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周。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34(-)﹑CD45(-)、HLA-DR(-),CD44(+)﹑CD105(+)﹑CD146(+)。茜素红染色在3个诱导组中皆为阳性,染色效果未见明显差异,而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显示3个诱导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矿化液-血小板裂解液联合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矿化液组和血小板裂解液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单纯的5%血小板裂解液可以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且联合应用矿化液时能更有效地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吕江涛田少奇孙康张积华张莹莹张才龙刘世海冯学涛
关键词:血小板裂解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茜素红
影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关键环节(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脐血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较统一且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影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分离培养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从不同胎龄(≥40 周,37 周和≤32 周),脐血中单个核细胞数量(≥2.5×109L-1,<2.5×109 L-1), 不同细胞接种浓度(1×107,1×109,1×1011 L-1),不同体积分数胎牛血清(5%,10%,15%,20%)以及培养瓶是否被胎牛血清包被等方面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成功率为 58.3%,且随胎龄的增高而培养成功率降低(P<0.01);脐血中单个核细胞浓度≥2.5×109 L-1组培养成功率高于<2.5×109 L-1组(P<0.01);相同容量脐血中单个核细胞数量与胎龄呈负相关(r=-0.95,P<0.01);1×1011 L-1 组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扩增情况高于 1×107,1×109 L-1;体积分数 5%FBS 组间充质干细胞贴壁速度较其他 3 组略慢,但细胞纯度较高,且细胞传代速度与其他 3 组无明显差别;胎牛血清包被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后的纯度及扩增能力均高于未包被组。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选择较低胎龄的胎儿,采集足够量的脐血,以较高的细胞密度接种,培养基中添加较低浓度的胎牛血清,并将培养瓶预先用胎牛血清进行包被,能在体外建立稳定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体系。
张积华孙康王妍田少奇夏长所张才龙于腾波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影响因素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成骨成脂分化潜能被引量:9
2010年
背景:对于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其报道尚较少,许多方面存在争议。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从不同胎龄脐血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情况及其超微结构;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分别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其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细胞呈螺旋状排列;透射电镜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核大,胞核比例大,细胞器少,为低分化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第3,5代细胞增殖能力最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均稳定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志物CD29,CD44和CD90等,不表达造血标志CD34和CD4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3周时茜素红染色可检测到大量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诱导3周时油红O染色可检测到胞质中脂滴的形成。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增殖特点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具有强大的生长增殖与自我更新能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间质组织细胞定向分化。
张积华孙康王妍田少奇夏长所张才龙于腾波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成骨细胞
可诱导表达hBMP-2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hBMP-2的慢病毒载体,并研究hBMP-2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中的可诱导性表达。方法以pcDNA-hBMP-2为模板,通过PCR反应获取hBMP-2,运用GATEWAY技术构建pLV/EXPN2-Neo-TRE-hBMP-2、pLV/EXPN2-Puro-EF1A-反向反式激活因子(reverse transactivator,rtTA),通过PCR鉴定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将重组慢病毒与辅助质粒共同转染293FT细胞,包装成能表达hBMP-2的可控性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用病毒转染HUMSCs,使用强力霉素进行诱导,分别在相同诱导时间(48h)不同诱导浓度(0、10、100ng/mL,1、10、100μg/mL)及不同诱导时间(12、24、48、72h)相同诱导浓度(10μg/mL)两种情况下用ELISA法测定hBMP-2的表达情况。对转染前后的HUMSCs进行成骨诱导,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物结节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hBMP-2的可控性慢病毒载体pLV/EXPN2-Neo-TRE-hBMP-2、pLV/EXPN2-Puro-EF1A-rtTA,并获得相应的病毒,病毒滴度分别为3.5×108TU/mL和9.5×107TU/mL;病毒转染HUMSCs后,HUMSCs可通过强力霉素的诱导可控性表达hBMP-2。在相同诱导时间情况下,强力霉素10μg/mL时诱导表达最强;而在相同诱导浓度下,hBMP-2的表达在诱导48h达峰值。HUMSCs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茜素红染色示胞浆中有大量红色的钙化基质沉积。结论通过GATEWAY技术可以建立携带hBMP-2目的基因的可控性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MP-2诱导HUMSCs成骨分化治疗骨坏死模型奠定实验基础,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思路。
周明石新艳田少奇王丽张积华孙康邢士超孙伟雪黄洪杰吴丹
关键词:HBMP-2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强力霉素
激素性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目的:拟应用马血清与皮质醇激素联合制备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模型,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激素联合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mL/kg,3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6mL/kg,再2周后注射甲强龙45mg/kg,1次/d,连续5d。激素组注射甲强龙45mg/kg,1次/d,连续5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激素给予前及激素注射后1,3,7和14d检测定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于激素注射后第2、4、8周行股骨头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和激素组大白兔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分别于激素注射后1d和3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RI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股骨头于激素注射后第4周出现坏死信号;激素组第8周出现坏死信号。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于激素注射第4周时股骨头出现骨小梁部分变细、断裂,空骨陷窝增加;第8周骨小梁稀疏、破碎,脂肪细胞增大,空骨陷窝明显增大。激素组病理坏死程度各时段均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轻。结果表明,激素联合马血清方法可成功制备股骨头坏死早期模型。
王远贺张才龙田少奇孙康王翠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新西兰大白兔血清三酰甘油病理学检测
血小板裂解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分化成软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产妇自愿捐赠脐带,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UCMSCs,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根据加入诱导培养基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以下3组:A组为H-DMEM培养基、10%FBS及10%PL,B组为H-DMEM培养基、10%FBS、10 ng/mL TGF-β1、1×10-7 mol/L地塞米松、50μg/mL维生素C及1%胰岛素铁硒传递蛋白(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ITS),C组为H-DMEM培养基、10%FBS、10 ng/mL TGF-β1、1×10-7 mol/L地塞米松、50μg/mL维生素C、1%ITS及10%PL。诱导培养2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基质的分泌,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表达。结果分离得到的hUCMSCs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记CD45、CD34和HLA-DR,而表达黏附分子和MSCs表面标记CD44、CD105和CD146。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示C组呈阳性,B组呈弱阳性,而A组均呈阴性。半定量RT-PCR检测示Aggrecan和Ⅱ型胶原在B、C组中均有表达,A组中未见表达;C组Aggrecan mRNA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10%PL不能诱导hUCMSCs成软骨分化,但它可当作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的辅助添加剂,对hUCMSCs成软骨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提供了新的可利用条件。
冯学涛田少奇孙康张积华张才龙刘世海周明吕江涛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血小板裂解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