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28101)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邱中炎韩喜球王叶剑李洪林刘颖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洋中脊
  • 3篇热液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洋脊
  • 2篇热液区
  • 2篇中央裂谷
  • 2篇西南印度洋
  • 2篇南印度洋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大西洋中脊
  • 1篇地形分析
  • 1篇玄武岩
  • 1篇学科
  • 1篇学科综合
  • 1篇亚丁
  • 1篇岩浆
  • 1篇岩浆过程
  • 1篇岩石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6篇王叶剑
  • 6篇韩喜球
  • 6篇邱中炎
  • 2篇李洪林
  • 1篇刘颖

传媒

  • 4篇矿物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热液羽状流水化学参数异常和颗粒物成分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进行了热液异常探测,成功发现了大糦热液区。本文对该热液区附近采集的CTD水样开展了水化学与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在3 150~3 400m水深范围内水体存在Cl、Br、Mg负异常以及DFe和DMn正异常。其中Cl、Br、Mg的浓度较研究区海水背景值分别亏损2.87%~5.27%、3.21%~4.53%和2.52%~3.82%,Cl和Br的亏损指示海底释放的热液流体曾经发生了相分离。根据Mg的亏损情况,可以估算热液羽状流中热液流体的贡献约3.90%。DFe和DMn的浓度峰值分别为127nmol/L和29.0nmol/L,均出现在水深3 150m层位。颗粒物的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在2 900~3 400m深度范围内存在热液成因的富铁氧化物(FeO占49.1%~95.2%),与海水样品中发现的高浓度DFe和DMn相印证。根据实测底层流流速与Fe(Ⅱ)扩散半径对研究区的Fe(Ⅱ)氧化半衰期进行了估算,得到大糦热液区Fe(Ⅱ)氧化半衰期为0.56~2.22h。
蒋紫靖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
印度洋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研究了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AOC)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样品在主量、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AOC附近卡尔斯伯格脊和希巴洋脊的玄武岩均为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起源自亏损地幔,其中卡尔斯伯格脊的样品较希巴洋脊样品更亏损;欧文洋脊玄武岩样品为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其地幔源区可能有残余陆块物质的混染;亚丁洋脊玄武岩样品类型包括N-MORB、E-MORB和可能的大陆玄武岩,与洋壳形成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物质的贡献程度有关。除了卡尔斯伯格脊外,阿法热点对各洋脊的岩浆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黄凯晖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李洪林
关键词: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南印度洋脊玉皇山热液区的发现及其热液成矿作用特征
2015年
继2007年中国大洋第19航次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脊49.6°E附近发现首个海底黑烟囱以来(Tao et al.,2012),2010年,中国大洋21航次第7航段在49.2°E附近中央裂谷南侧的远轴山坡上又新发现一个热液区(韩喜球等,2010;Han et al.,2010),现场命名为玉皇山热液区(位置:49.265°E/37.935°S,水深1443 m)。该热液区位于龙旂热液区(49.65oE/37.79oS)以西40 km。
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刘颖裘碧波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海底黑烟囱中央裂谷热液流体大西洋中脊
对称与非对称扩张洋脊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过程:以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为例
2015年
<正>慢速扩张洋脊占全球洋中脊扩张系统的80%(Murton and Rona,2015),在全球洋中脊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南起2°S,以NW-SE向趋势延伸至10°N,洋脊的扩张速率为24.6~34.4 mm/a,属于典型的慢速扩张洋脊(Ray et al.,2013)。地形分析发现,其对称扩张洋脊段具有较窄的对称V形脊轴裂谷,发育脊轴新火山脊,扩张方向与脊轴的走向垂直;
黄凯晖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李洪林
关键词:洋中脊地形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
西南印度洋中脊45.3°E^56°E蚀变玄武岩地球化学
2015年
大洋21航次第七航段在西南印度洋中脊45.3°E^56°E洋脊段采集了20个站位的玄武岩和橄榄岩等岩石样品。本文选择了10件新鲜的和发生不同程度蚀变的玄武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裘碧波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黄凯晖
关键词:蚀变作用岩石样品橄榄岩绿泥石化热液蚀变
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天休热液区附近水体热液异常特征
2015年
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第一航段对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环境等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在63°50′E/3°41′N发现了一处新的热液区,并命名为天休热液区。天休热液区位于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中央裂谷南侧山坡,离中轴距离约为5 km,基底为超铁镁质围岩。热液区内有大量的活动烟囱群、死亡烟囱体、硫化物、热液沉积物与热液生物和显著的热液异常等(Han et al.,2015)。在天休热液区附近进行了两个站位的CTD调查并采样。其中,CTD01(63°51′E/3°42′N)
蒋紫靖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
关键词:烟囱体中央裂谷镁质学科综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