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Z006)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邢瑞磊高奇琦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维也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政治
  • 4篇政治学
  • 3篇比较政治
  • 3篇比较政治学
  • 2篇方法论
  • 1篇调适
  • 1篇学科
  • 1篇特质
  • 1篇欧盟
  • 1篇先驱者
  • 1篇理性选择理论
  • 1篇逻辑
  • 1篇跨学科
  • 1篇公共选择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5篇邢瑞磊
  • 2篇高奇琦

传媒

  • 2篇欧洲研究
  • 2篇比较政治学研...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透析
2013年
一、公共选择的先驱者一般认为,直到政治学引入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后,公共选择才被赋予了跨学科研究的性质。事实上,公共选择自始至终都具备跨学科的特质。2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让-查理斯·波达(Jean-Charles de Borda,1781)和马奎斯·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85)
丹尼斯·缪勒邢瑞磊
关键词:跨学科先驱者特质政治学方法论
比较政治学与理性选择:理论与方法的双向综合
2014年
理性选择在逻辑上致力于演绎式的普遍性解释,而比较政治学则追求归纳式的地方性知识。所以,比较政治学者在使用理性选择时尤为谨慎,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这种逻辑张力会不断突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政治学者通常在理论建构与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折衷主义"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比较研究时的缺陷,但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就要求理性选择理论实现自我更新。作为回应,理性选择理论尝试把"简单"理性扩充为"充分"理性,致力于建立更具包容性的行为理论,从而在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两个层次上为比较研究提供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
邢瑞磊
关键词:比较政治方法论
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概念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概念研究是比较政治分析的起点。西方比较政治学中的概念研究主要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派别。一个是以萨托利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其倾向于用清晰简明的二分法来界定概念。另一个则是以科利尔和吉尔林为代表的折衷主义,其主张在具体情境的基础上调和两分法和分级法。西方的概念研究对于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西方相对成熟的概念分析框架对构建中国本土意义的比较政治学概念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同时,本质主义的概念观提醒我们要重视概念的主体性和一致性,而折衷主义则提醒我们要关注概念的情境性和复杂性。
高奇琦
比较视野下的欧盟政策制定与决策:理论与模式被引量:2
2014年
欧洲一体化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合作现象,是民族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超国家机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一些特定领域拥有超国家管辖权的一个渐进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创新与制度化是欧洲地区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制度设置及其决策机制就是欧盟运转的核心。然而,由于欧盟"超国家"与"政治体系"的双重属性,影响着研究者切入政策制定及决策的研究视角,加之欧盟的决策制度与机制不断变迁,致使其研究成为最为繁杂的一个议题。本文尝试梳理欧盟政策制定的现有理论与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建构一种综合性分析框架的可行性。
邢瑞磊
关键词:欧盟
从单因解释到多因分析:比较方法的研究转向被引量:17
2014年
比较方法是被国内忽视的科学研究方法。比较方法对于比较政治学乃至整个宏观社会科学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对国外比较方法两次浪潮的特征进行比较后发现,目前比较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从宏观讨论转向具体操作、从本质主义转向程度主义、从单因解释转向多因分析等重要趋势。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比较方法的多因转向展开。比较方法第一次浪潮中的求异法和求同法都力图实现一种单因解释。而在比较方法的第二次浪潮中,质性比较分析、原因分析和比较历史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试图在多因分析上寻求突破。比较方法的多因转向特征与哲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上表现出的宏观趋势是一致的。以上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对比较方法的多因转向趋势进行分析。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则需要辩证地看待单因和多因的关系,而贝叶斯分析的方法可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一些启发。
高奇琦
关键词:比较政治学
宏观与微观的融合:比较政治学研究路径的逻辑调适与演化被引量:1
2018年
现代比较政治研究以世界各国实现现代性的途径为问题核心,通过比较方法在'共时性'因果分析与'历时性'次序组合之间取得平衡结果,寻找与价值关联相一致的发展之路。在这个研究逻辑的推动下,比较政治学理论研究具有了同社会科学研究一致的知识背景和问题基础。相应地,比较政治理论研究围绕着确立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加强了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历史结构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理论取向的融合态势。现代比较政治学的逻辑演化有助于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定位核心研究问题,并为立基于中国经验,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提供支持。
邢瑞磊
理解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发展与论争被引量:15
2015年
理性选择理论以韦伯的"工具理性"和"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以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为起点,考察政治领域的各种政治行为,构成了现代政治科学的一个主流理论。然而,由于过于追求理论的简洁性,理性选择理论忽视了诸如制度和文化等制约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从而陷入到理论驱动而非问题驱动的问题之中。实际上,在理性选择理论发展和争论的过程中,随着"理性"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充,现在的理性选择理论已经可以把文化和制度因素纳入其中,构成了一种以个体工具理性为基础,同时亦能考察个体"价值理性行动"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如今,在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成为比较政治学的三大理论范式之一,还为学界推动人类行为与制度研究的整合性问题提供了思路。
邢瑞磊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