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701)

作品数:19 被引量:421H指数:9
相关作者:王贵禧梁丽松马庆华董凤祥张日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冬枣
  • 3篇杂交榛
  • 3篇枣果
  • 3篇平榛
  • 2篇性状
  • 2篇枣树
  • 2篇色素
  • 2篇色素物质
  • 2篇榛子
  • 2篇克隆
  • 2篇花色
  • 2篇花色苷
  • 2篇黄酮
  • 2篇黄酮醇
  • 2篇黄烷
  • 2篇黄烷醇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克隆
  • 2篇果实
  • 1篇单株

机构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山东省果树研...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经济林...
  • 1篇河南省林业科...
  • 1篇河北女子职业...
  • 1篇新疆林业科学...

作者

  • 12篇王贵禧
  • 11篇梁丽松
  • 8篇马庆华
  • 3篇董凤祥
  • 3篇陈新
  • 3篇张日清
  • 3篇赵天田
  • 2篇范艳玲
  • 2篇韩颖
  • 2篇李新岗
  • 2篇王淑贞
  • 2篇周广芳
  • 2篇张学武
  • 2篇张琼
  • 2篇沈广宁
  • 2篇翟学杰
  • 2篇李琴
  • 1篇卢绍辉
  • 1篇孙灵霞
  • 1篇杨立军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Agricu...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枣针刺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定位与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以150株‘冬枣’ב临猗梨枣’F1代群体为试材,调查了4种类型枣针刺(中心干上长针刺、中心干上短针刺、二次枝上长针刺和二次枝上短针刺)长度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4种性状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4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F1代群体中趋向于同步分离。使用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枣针刺长度的QTL26个,包含控制中心干上长针刺长度10个,控制中心干上短针刺长度5个,控制二次枝上长针刺长度8个和控制二次枝上短针刺长度3个。各QTL的LOD值在2.53~5.27之间,可解释8.2%~44.2%的表型变异。26个QTL分布在分子连锁图谱的7个连锁群中,其中4个连锁群上的5个位点同时定位了2~3个类型的QTL,证实部分基因在对不同类型针刺长度的控制上存在一因多效。
齐靖董祯申连英毛永民李艳辉刘杰王晓玲
枣果皮色素物质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张琼沈广宁王淑贞祝恩元周广芳
关键词:黄烷醇黄酮醇花色苷
枣果皮色素物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张琼沈广宁王淑贞祝恩元周广芳
关键词:黄烷醇黄酮醇花色苷
平榛NAC转录因子的分离及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NAC转录因子是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植物特异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节和抵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Solexa技术对平榛花芽转录组文库进行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从平榛中克隆了一个与NAC类基因同源的cDNA序列ChNAC1,该序列长度为1154bp,具有长度为87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推测编码蛋白含有291个氨基酸,具有N-末端同源性较高且十分保守的NAC结构域和一个位于C-末端的高度可变区域。qRT-PCR分析表明,ChNAC1可以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上调表达,在4h时出现表达峰值。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hNAC1在雄花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芽、树皮和种子。推测ChNAC1可能参与植物响应低温反应过程。ChNAC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和探讨平榛NAC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赵天田陈新刘庆忠王贵禧梁丽松马庆华
关键词:平榛NAC
影响杂交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培养基组分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硼和钙配比对杂交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浓度间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钙浓度间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蔗糖150 g.L-1、硼酸100 mg.L-1时最适宜花粉管伸长;蔗糖的缺乏会导致胼胝质在花粉管顶端积累,使其生长停滞,缺硼时胼胝质在花粉管内分布正常。杂交榛花粉适宜的培养基为:蔗糖150 g.L-1+硼酸100 mg.L-1+氯化钙100 mg.L-1+琼脂10 g.L-1。
翟学杰董凤祥张日清王贵禧梁丽松
关键词:杂交榛花粉萌发胼胝质培养基
平榛ChWRKY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根据平榛花芽转录本高通量测序的结果,采用RACE-PCR法克隆到1个平榛WRKY基因,全长1273bp,推断其编码317个氨基酸,命名为ChWRKY1。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WRKY家族第2类成员,只含有1个WRKY结构域,锌指结构为C-X5-C-X23-H-X1-H,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它与杨树PtWRKY5、葡萄VvWRKY4的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分别为69%和64%。采用qRT-PCR,以Actin为内参对ChWRKY1基因在自然条件下花芽部位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下12月份达到最高的表达量,随后表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对平榛根蘖苗进行4℃低温胁迫处理,叶片中ChWRKY1基因快速上调表达,4h达到最大表达量,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平榛对低温胁迫的早期应答反应;冬季(1月份)ChWRKY1基因在韧皮部中的表达高于花芽和雄花序,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
赵天田王贵禧梁丽松马庆华陈新
关键词:平榛WRKY基因克隆
杂交榛不同枝段绿枝扦插生根特性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29
2009年
采用简单重复扦插试验,设置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浸蘸1 500 mg.L-1IBA,清水处理为对照,3次重复,研究了杂交榛绿枝不同枝段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不同枝段皮部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榛子绿枝扦插以表皮生根为主,不同枝段部位在生根时期和生根指标上存在差异;幼嫩的上段插穗从扦插至生根只需13 d,而中段和下段分别需要19、22 d;发育枝上、中、下段和萌蘖上段经1 500 mg.L-1IBA处理的生根率、根数、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发育枝上段生根最好,萌蘖上段、发育枝中段和下段生根能力依次降低。扦插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至第1根出现期达到最大(峰值),处理和对照间、不同枝段间在峰值处存在差异,发育枝上、中、下段POD活性在峰值处的大小与其扦插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PO活性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双峰特性,扦插时至愈伤形成期PPO活性有一个增高期,诱导期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第2次快速提高,至第1根形成期PPO活性达到最达值,之后有所下降;IAAO在愈伤形成期和第1根形成期之间的表皮瘤状突起形成期(诱导期)达到最大。
勒栋梁董凤祥李宝王贵禧
关键词:杂交榛子绿枝扦插PPO
不同肥料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在冬枣生长期施用氨基酸肥、矿物质肥和稀土肥等3种肥料,研究了3种肥料对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都促进了冬枣果实的横向生长及单果质量的增加,稀土肥和矿物质肥的效果更明显;3种肥料处理都提高了冬枣果实的总糖含量,含糖量上升主要集中在花后70-90 d,以双糖积累为主,其中矿物质肥的效果最明显;在花后90-110 d,冬枣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快速增加,氨基酸肥和稀土肥明显地提高了这2种单糖的含量,氨基酸肥和矿物质肥都提高了冬枣果实生长后期维生素C含量,而稀土肥使果实维生素C下降;矿物质肥和氨基酸肥处理后的冬枣果皮比对照薄,稀土肥加厚了冬枣果皮厚度。3种肥料的肥效为:矿物质肥〉氨基酸肥〉稀土肥。
胡新艳王贵禧梁丽松续九如
关键词:冬枣氨基酸肥稀土肥
平欧杂交榛在牡丹江南部地区引种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平欧杂交榛是平榛和欧洲榛的杂交品种,具有质量好、口感纯正、产量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牡丹江南部地区与原产地辽宁沈阳具有较近似的气候条件,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在牡丹江南部地区引种平欧杂交榛是可行的。
李严寒尚立权张文达杨凯
关键词:气候条件引种评价
冬枣锈病发生与叶龄及其解剖结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讨冬枣叶龄、叶片解剖结构与锈病侵染和发病程度的关系,对冬枣3种不同叶龄的叶片进行锈病接种试验,并对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叶龄叶片感病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成熟叶<长成叶<嫩叶,由此可见,成熟叶对锈病的抵抗力最强;3种叶龄叶解剖性状在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但气孔开张结构性状差异不显著。文章筛选出了与冬枣锈病发生有关的叶片形态结构指标,为合理的控制冬枣锈病和筛选抗锈病冬枣优良单株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琴马庆华王贵禧张日清梁丽松
关键词:冬枣枣锈病叶龄叶片解剖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