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803)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明星刘奕志李绍珍高劲松曾骏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细胞
  • 2篇晶状体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凋亡
  • 1篇永生化
  • 1篇永生化人
  • 1篇生化
  • 1篇兔眼
  • 1篇内障
  • 1篇周期
  • 1篇周期蛋白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周期
  • 1篇细胞周期蛋白
  • 1篇细胞周期蛋白...
  • 1篇细胞周期蛋白...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吴明星
  • 1篇曾骏文
  • 1篇高劲松
  • 1篇姬红培
  • 1篇李绍珍
  • 1篇刘奕志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探讨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 (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周期调控中的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周期蛋白激酶 (cyclindependentkinase 2 ,CDK2 )和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cyclin dependent kinaseinhibitor,CKI)p2 1基因的表达 ,阐明HLEC增殖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 ,PCO)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HLEC系HLE B3,用二步过量胸苷阻断法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收集不同时相的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CDK2 和p2 1的mRNA表达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和CDK2 及p2 1的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 :HLE B3细胞周期处于G1期 ,占 33 5 % ;S期 ,占 4 6 1% ;G2 期 ,占2 0 4 % ;处于S期及G2 期细胞的比例约占总数的 6 6 5 %。RT PCR检测 :可见不同周期时相的HLE B3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E和CDK2 )mRNA的表达 ,但在不同步化的细胞时相中未检测出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而在同步化的S期细胞中有少许p2 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未检测出细胞周期蛋白E阳性细胞 ,仅可检测出少部分p2 1阳性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
吴明星李绍珍曾骏文高劲松刘奕志
关键词:晶体上皮细胞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
Thapsigargin防治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thapsigargin(TG)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方法所有兔眼均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后实验组(右眼)晶状体囊袋内分别注入0.1mLTG(A组:0.3μmol/L;B组:1μmol/L);对侧眼(左眼)注入含相同溶剂的BSS液。术后第1、3、7、10、15、35d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第35d,Odrich法评估中央区后囊膜混浊程度。摘除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μmol/LTG组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但存在明显的术后早期眼前节炎症反应(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混浊等),于术后第15d左右消退。0.3μmol/L TG组眼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兔眼均未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1μmol/L TG组兔眼后囊膜区存在增生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论高浓度TG能够延缓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发展,但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毒性反应明显。
姬红培吴明星
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细胞凋亡晶状体上皮细胞CASPAS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