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68001)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建刚胡伟陈奕柏任伟新徐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福州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电子电信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动力反应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力特性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力
  • 1篇动力相互作用
  • 1篇动态参数
  • 1篇振动
  • 1篇支梁
  • 1篇数据融合
  • 1篇水压力
  • 1篇随机子空间
  • 1篇损伤识别
  • 1篇损伤识别方法
  • 1篇特性试验
  • 1篇土-结构体系
  • 1篇桥梁
  • 1篇桥梁结构
  • 1篇桩-土-结构...

机构

  • 8篇海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韩建刚
  • 3篇陈奕柏
  • 2篇胡伟
  • 2篇杜治光
  • 1篇徐晓霞
  • 1篇任伟新
  • 1篇肖天崟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运行检测的小波模态参数识别被引量:3
2008年
众所周知结构的运行条件和实验室测试条件明显不同,在实验室中结构的特性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构激励是已知的。但是对于正常使用的结构来讲,激励往往是不可测量的,同时大部分情况下是非稳态的。因此基于运行模态的结构分析方法被提了出来,并将它作为传统模态分析的一个补充方法。提出基于运行检测的小波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基于小波的模态参数识别是将信号变换到时(频域),这有利于识别结构的动态特征参数频率、阻尼和振型。给出运行情况下结构振动响应数据的小波变换的振幅和相位与特征频率及阻尼之间的关系。提出小波谱分析方法,并用它来识别结构的振型。数值模拟的例子表明,采用小波的识别方法所识别的结果与频域的峰值法和时域的随机子空间方法所识别的相符。
韩建刚徐晓霞任伟新
关键词:小波模态识别随机子空间
结构性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5种因素,即围压、超固结比、偏压固结比、动剪应力比、加载频率等对饱和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本文强调了结构性在饱和黄土动力特性研究中的重要性,结构性的破坏是影响土体动力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阐明了用塑性残余变形来表征土体内部结构的变化并以此作为孔压增长函数自变量的合理性。
胡伟韩建刚
关键词:饱和黄土孔压超固结比
桩-黄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2010年
引入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分别考察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土体结构性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身截面剪应力、水平位移、水平加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性、超孔压没有改变桩身各曲线的分布形态,但对其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土体结构性系数的增大,桩身截面剪应力及桩顶水平位移均先增后降,存在一个峰值点;考虑超孔压时,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桩截面剪应力最大值和桩身水平加速度最大值都有所增大,其中后两者的分布具有反相关性;不考虑超孔压力的影响总体上是偏于不安全的。
胡伟韩建刚郭娟
关键词:超孔隙水压力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
红层河谷区泥岩水化损伤特性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红层地区河谷附近的深基坑开挖后在降雨和地下水作用下极易发生坍塌或局部滑塌,为了研究水对红层泥岩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基坑内部钻芯取得的原状岩体,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通过开展室内扫描电镜及三轴压缩力学试验,对岩体的细观结构及力学参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水条件下泥岩微观结构疏松,裂缝发育明显。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泥岩内摩擦角小幅降低,而粘聚力大幅下降,且含水率与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均呈负相关。含水率较高条件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压密阶段区间增大,屈服阶段更为明显。基于微观特性及宏观力学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红层泥岩水-岩劣化效应的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可为红层区受水-岩作用影响明显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支撑。
张海康肖曦王展洪武峄
关键词:红层泥岩含水率
非均质基础与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动力反应分析
2007年
假定基础的剪切模量随深度呈线性变化,并引入结构微分算子,利用连续线性系统的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非均质基础地震的动力反应问题。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将基础简化为一剪切梁,分析了基础与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基础与结构的地震随机反应及平稳输入时土层最大位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参数。采用模态叠加法进行反应分析,与普通的分离变量法相比较,此方法概念明确、步骤简单。
韩建刚陈奕柏杜治光
基于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静力性能预测被引量:1
2008年
桥梁荷载试验法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检定手段,通过动、静荷载试验测试出桥梁结构的各种动、静载响应,评定桥梁实际承载能力和受力性能,是评价桥梁性能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基于环境振动的动载试验具有无须贵重的激励设备,不打断结构的正常使用,方便省时,只需测定响应数据等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桥梁结构检测之中。静载试验通常所需要的周期长、费用大、评定结果稳定可靠,而动载试验相对来讲周期短,费用较小,并且对于多跨桥梁可以评价整桥的结构性能,各有优缺点。本文基于环境振动试验测试桥梁在动载作用下的响应,得到桥梁的频率、阻尼和振型等模态参数,将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和静载试验结果相互联系起来,用结构的模态参数来预测结构的承载能力,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可以减少结构荷载试验的费用。
韩建刚肖天崟陈奕柏
关键词:荷载试验环境振动试验动态参数
基于改进曲率法和数据融合的梁体损伤识别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准确性,针对现有曲率法不能识别结构首尾单元损伤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曲率法。将三种损伤指标静态位移差曲率、模态振型曲率差、模态柔度差曲率进行改进及数据融合,提出了基于改进曲率法和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对简支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相比,采用基于改进曲率法和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损伤识别准确性,并且可以识别损伤程度。
张聪赵忠岳韩建刚
关键词:简支梁数据融合损伤识别
非均质基础与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动力反应分析
假定基础的剪切模量随深度呈线性变化,并引入结构微分算子,利用连续线性系统的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非均质基础地震的动力反应问题。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将基础简化为一剪切梁,分析了基础与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通过...
韩建刚陈奕柏杜治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