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攀登计划(970231003)

作品数:62 被引量:790H指数:14
相关作者:朱文耀吴斌杨志根许厚泽彭碧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地壳
  • 14篇地球
  • 9篇自转
  • 8篇地壳运动
  • 8篇地球自转
  • 8篇形变
  • 7篇GPS
  • 5篇地幔
  • 5篇定轨
  • 5篇卫星
  • 5篇激光测距
  • 4篇人卫激光测距
  • 4篇全球定位系统
  • 4篇空间大地测量
  • 4篇潮汐
  • 3篇全球板块运动
  • 3篇卫星精密定轨
  • 3篇精密定轨
  • 3篇极移
  • 3篇海平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上...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国...
  • 4篇解放军信息工...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测绘科技...
  • 2篇郑州测绘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成均馆大学

作者

  • 15篇朱文耀
  • 10篇杨志根
  • 7篇吴斌
  • 6篇彭碧波
  • 6篇许厚泽
  • 6篇黄珹
  • 5篇朱耀仲
  • 4篇程宗颐
  • 4篇张飞鹏
  • 4篇冯初刚
  • 4篇熊永清
  • 3篇廖新浩
  • 3篇王小亚
  • 3篇马宗晋
  • 3篇孙中苗
  • 3篇董晓军
  • 3篇杜品仁
  • 3篇郑大伟
  • 3篇周永宏
  • 3篇孙付平

传媒

  • 12篇天文学报
  • 10篇测绘学报
  • 7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测绘学院学报
  • 2篇测绘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9篇2002
  • 17篇2001
  • 30篇2000
  • 7篇1999
  • 4篇199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常事件对EMD方法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被引量:104
2001年
作者指出异常事件在数据中形成局部的高频信号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分析这种存在异常事件干扰的数据 ,就会产生本征模函数 (IMF)的频率混叠现象 ,而造成物理过程的重叠 ,使得难以用时间过程曲线表现特定的物理过程。这一问题是 EMD方法中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利用干扰信号极值及其两边的极大与极小值位置与原始数据有明显对应关系的特征 ,将相关 IMF中的异常信息直接滤除 ,再用 Spline插值方法弥补滤除时段的数据 ,得到重新拟合的该 IMF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异常信号 ,提取的精度与异常信号的时段长度有关。而且 ,拟合结果消除了异常干扰 ,可以将该 IMF与其余 IMF一起叠加成没有异常干扰的数据。将滤除了异常干扰的数据再次进行 EMD分解 ,可以得到新的 IMF系列 ,而它与不加校正的分解结果有相当大的差别 ,可靠地反映了真实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只有在有效滤除异常干扰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的 IMF系列 ,并准确地描述各种尺度的现象 ;消除了异常干扰的 IMF可以任意单独或组合使用 ,表现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与过程 ;所讨论的方法只适合异常时段较小的情形。
赵进平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高频信号
复数矢量球函数的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给出了正交归一化的复数矢量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是球体位移的研究基础,采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可把位移场的球形场和环形场一同表示出来,为地球各种动力学效应的统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研究了在球坐标系下弹性应变张量与复数矢量球函数的一些关系,为地球弹性动力学方程的解算提供参考。
张捍卫郑勇刘长建
关键词:位移场地壳变形
关于构造热涌模型的进一步思考被引量:6
2000年
构造热涌模型是为解释全球岩石圈和若干局部构造运动特征而提出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它强调在岩石圈的分层结构中 ,层的介质相对而言有“软”、“硬”之分 ,硬层内近垂向裂缝发育 ,软层物质可沿层间流动和沿硬层内裂缝上涌 ,因构造裂缝的开合是变化的 ,对软物质上涌起控制作用。依据近几年来岩石圈的一些探测成果 ,将构造热涌模型发展为层块构造热涌模型。本文阐述了构造热涌模型的要点和立论根据 ,并根据这个模型对一些构造现象和板块构造理论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进行了讨论。
马宗晋杜品仁
关键词:地幔对流岩石圈
地球的弹性形变能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较完善的地球模型PREM ,通过求解弹性体的基本运动方程 ,得到形变位移矢量 ,由此分别计算出因日月引潮力势和地球自转离心力势引起的地球的弹性形变能 ,它将为弹性地球运动的Hamilton表达式提供摄动项的量级估计 。
夏一飞萧耐园
关键词:地球模型
应用人卫激光测距技术测定潮汐形变勒夫数被引量:4
2000年
本文讨论了利用人卫激光测距 (SLR)资料确定分潮波形式的地球固体潮汐形变勒夫数的可能性 ,并用约 1 1年的 Lageos- 1的人卫激光测距资料直接解算了四个周日波 Q1,O1,P1,K1和四个半日波 S2 ,K2 ,N2 ,M2 的弹性和粘弹性地球状态下的地球潮汐形变勒夫数 h2 s,l2 s,结果与 VLBI结果相符 ,与 IERS及 Wahr的模型值的潮汐响应趋势相符 ,这证明了利用SL R技术确定潮汐形变勒夫数是可行的。从而为传统技术和空间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有意义的方法和选择。
彭碧波吴斌许厚泽
关键词:人卫激光测距固体潮SLR资料潮汐形变
日长的十年尺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用高精度的日长资料和由人卫激光测距(SLR) 解算出的地球引力场系数J2 的变化序列ΔJ2 ,证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迁移对日长10 年尺度变化贡献仅占日长10 年尺度变化的4 % ,可以忽略;认为10 年尺度变化主要来源于地球各圈层的内力矩或相对角动量部分。
吴斌彭碧波钟敏
关键词:日长地球引力场人卫激光测距自转
地球轨道根数变化与第四纪冰期被引量:2
2001年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致的气候变迁所致;不同的地球物理资料中均存在上述类似的变化周期,表明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变化是全球性效应,证实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对天文气候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学理论的可能不足,对引起最近百万yr以来的近10万yr气候变化周期的可能天文机制也作了介绍。
杨志根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气候变迁
依据海洋环流模式和大地水准测量获取的中国近海平均海面高度分布被引量:18
2001年
依据嵌套于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的1/6高分辨率中国近海环流模式模拟结果和海平面气压分 布, 获得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平均海面高度(海面地形)分布. 结果表明, 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全球平均海面之上24.7 cm, 中国沿岸海面南高北低. 与由大地水准测量得出的沿岸28个验潮站平均海面高度相比较, 标准偏差为4.8 cm, 拟合系数达95.3%, 通过线性回归订正, 标准偏差可减至4.5 cm, 表明模式结果已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准确度. 依据模式结果给出了中国近海1/6分辨率的平均海面高度值, 由此并可将大陆与岛屿高程相联系, 给出中国台湾、东沙、西沙和南沙的平均海面高度.
方国洪魏泽勋方越王凯崔秉昊
关键词:海洋环流模式海面地形
结合现代大地测量成果探讨中国东部构造运动的力源问题
2001年
对中国东部所处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合现代大地测量成果 ,指出中国东部地壳运动主要是受陆陆碰撞 ,大洋板块俯冲及由二者引起的地幔对流三种主要因素控制 ,其中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对中国东部的水平地壳运动及地幔对流对中国东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水平方向上 ,中国东部地壳的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的压应力 ,但总体上是向东推移的。在垂直方向上 ,表现为南部隆升 ,北部沉陷。
常晓涛
关键词:IGS跟踪站GPS地球动力学
复数矢量球谐函数在形变场中的应用
2000年
研究了复矢球函数的理论性质 ,给出了一般向量场的复数矢量球函数表达及其有关的公式。
张捍卫郑勇刘长建
关键词:形变场向量场潮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