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40106)

作品数:15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尚全王婧吉郭子宽邬永祥宋道辉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血糖
  • 3篇脂肪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病变
  • 2篇大血管
  • 2篇大血管病
  • 2篇大血管病变
  • 2篇血管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2篇刘尚全
  • 1篇吴东
  • 1篇宋道辉
  • 1篇陈蕾
  • 1篇王卫红
  • 1篇袁媛
  • 1篇邬永祥
  • 1篇郭子宽
  • 1篇王婧吉
  • 1篇任斌
  • 1篇田晓丽
  • 1篇李卫东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D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28例T2DM(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TSH进行分层:<4.5mIU/l分为单纯DM(糖尿病)组,4.5~10mIU/l为SCH1组,>10mIU/l为SCH2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在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SCH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OR=2.57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SCH的T2DM患者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SCH为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并高水平TSH,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需早期干预。
张卫星刘尚全陈丽李哲陈茜王举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脑血管疾病
垂体瘤转化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2009年
垂体瘤转化基因生理性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睾丸组织高水平表达PTTG,其他组织表达水平极低,但在各种原发性肿瘤组织中,PTTG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其在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PTTG受insulin、IGF-1、RunX2、P53、SP1、NF-Y、Ca2+、β-catenin/TCF和Estrogen等调控,涉及CaR、胰岛素受体等膜受体和PI3K、Wnt、MAPK等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刘尚全王卫红
关键词:垂体瘤转化基因细胞增生细胞转化肿瘤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患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往往超重及肥胖,并受动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的影响,导致胰岛素抵抗,且常常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AFLD的唯一已知有效干预措施是减肥,但目前尚没有批准的药物治疗。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的降糖药物,阻止葡萄糖在肾脏中的再吸收,从而增加尿葡萄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SGLT-2i还具有改善血压、体重、血尿酸、肝脏脂肪变性、氧化应激和炎症等作用。本文就SGLT-2i的作用机制、SGLT-2i改善NAFLD的可能机制、SGLT-2i对于T2DM合并NAFLD的干预作用及SGLT-2i的安全性作一综述,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参考。
徐云云刘尚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利拉鲁肽)和对照组(胰岛素加量),各30例。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体重(BW)、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血脂(TG、TC、LDL-C、HDL-C)、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记录胰岛素日用总剂量,低血糖发生事件以及复合终点(Hb A1c<7%+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的发生)达标率。结果 12周后最终57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PG、PPG、Hb A1c、TG、TC、LDL-C均有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BW、BMI和日用胰岛素总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在对照组中均增加(P<0.05);试验组FCP、HOMA-IR降低,HOMA-β增高(P<0.05),且复合终点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鲁肽与对照组相比可获得类似降糖效果,但其减重作用明显,降低了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复合终点达标率,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刘心苑刘尚全叶启宝谈银生田丽芳陈望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利拉鲁肽低血糖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评价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4例,其中2例失访,2例因经济原因停用,其余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尿糖、尿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有无低血糖、泌尿生殖道感染、酮症酸中毒、胃肠道反应、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尿葡萄糖、尿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泌尿生殖道感染(8.2%),偶有皮疹事件(2%)。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平稳控制血糖及减重,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江旭刘尚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淫羊藿次甙Ⅱ对小鼠成骨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17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次甙Ⅱ对成骨细胞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20.ng/dl淫羊藿次甙Ⅱ上调成骨细胞OPGmRNA的表达,且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淫羊藿次甙Ⅱ也显著增加成骨细胞OPG分泌水平,20 ng/dl淫羊藿次甙Ⅱ组的促分泌活性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提示淫羊藿次甙Ⅱ作为淫羊藿甙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在体外较低剂量即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王婧吉郭子宽宋道辉吴东邬永祥刘尚全
关键词:成骨细胞护骨素
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糖尿病患者形成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加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形成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CIMT增加(>0.9 mm)的T2DM住院患者810例,其中CIMT增加已形成斑块的患者521例(有斑块组),未形成斑块的患者289例(无斑块组)。通过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颈动脉斑块;采用床旁快速血糖监测的结果,计算入院前3 d内血糖水平标准差的平均值来评估血糖波动水平。记录所有受试者血脂、血压、血糖、HbA1c、吸烟及饮酒史、病程、年龄、性别、家族史、双侧颈动脉血管超声等情况,利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评估血糖波动水平对CIMT增加的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病程长/短比更大,而舒张压更低( χ^2/ Z/ t=-7.977、-2.870、-2.217、-2.378、22.346、-2.192, P均<0.05);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血糖波动水平与CIMT增加进展至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 χ^2=9.263, P<0.05)。二分类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OR=1.062,95% CI:1.043~1.080, P<0.05)、性别( OR=1.602,95% CI:1.085~2.366, P<0.05)、病程( OR=1.609,95% CI:1.098~2.357, P<0.05)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较大组(5 mmol/L≤SDBG<8 mmol/L)相对于血糖波动正常组斑块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MT增加的T2DM患者其血糖波动水平与斑块形成明显相关( OR=1.835,95% CI:1.102~3.055, P<0.05)。 结论:血糖波动水平升高是CIMT增加的T2DM患者形成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大的血糖波动参与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王继政刘尚全黄婷江旭张梦夏许莉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
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重组减毒沙门菌作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基因载体,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控作用。方法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予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KM种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空载组及治疗组,分别予以:5%NaHCO_3、5%NaHCO_3、同等剂量的空载减毒沙门菌及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灌胃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第0、7、14、21、28天的空腹血糖值及进食量、饮水量、体重变化,分别于治疗后第14天及第28天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小鼠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的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灌胃治疗后,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载组空腹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空腹血糖与空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小鼠体重变化有明显改善(P<0.01),多饮多食症状好转;第14天及第28天OGTT示:空载组血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糖较空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HE染色结果示,空载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与空载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 GLP-1重组减毒沙门菌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形态学变化,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田丽芳刘尚全李卫东田晓丽陈蕾任斌袁媛
关键词:GLP-1减毒沙门菌2型糖尿病链脲佐菌素
脐血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应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脐血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5天给予脐血干细胞(0.1 ml/100 g体重)尾静脉注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小鼠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并以OGTT实验评价小鼠胰岛功能,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脏及胰腺形态学特点,用Western blot和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以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基因(Maf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下降,胰腺组织PDX-1及MafA蛋白表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糖水平下降,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增加。HE染色提示小鼠肾脏及胰腺形态学变化得到改善,胰腺组织PDX-1及MafA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症状,降低血糖,改善小鼠胰岛功能及靶器官形态结构,并且具有上调PDX-1及MafA蛋白水平的作用,脐血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张维娜刘尚全袁媛李菲龚一昕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尿酸(SUA)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8例T2DM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腹部B超诊断NAFLD,分为非NAFLD组和NAFLD组,其中NAFLD组患者668例,非NAFLD组患者1140例。按照SUA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分析SUA水平与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人群中NAFLD的发生率为36.9%。Q1、Q2、Q3和Q4四组间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肌酐(SCr)、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中NAFLD的患病率随SUA水平的逐步升高(Q1、Q2、Q3、Q4)逐渐增加(13.07%,32.50%,41.71%,49.7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了SUA与其他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两种性别中SUA水平与BMI、SBP、TG、ALT、AST、γ-GT、SCr、FCP均显著正相关(P<0.01),与FPG、HDL-C、TBIL呈负相关(P<0.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G、ALT、FCP、SUA是NAFLD的影响因素(P<0.01,P<0.05)。结论T2DM男性患者中SUA与NAFLD密切相关,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云云刘尚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尿酸非酒精性脂肪肝性别血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