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299)
- 作品数:23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亮施文健黄远星彭阳沈昕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季铵型阳离子纤维素吸附直接染料被引量:5
- 2016年
- 以异丙醇为分散剂,碱纤维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醚化接枝制得季铵型阳离子纤维素(QACC)。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中1 637cm-1处存在明显的季铵基的弯曲振动。经过改性的QACC结晶度下降。探究了QACC对直接染料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5.6~6.2、318K时,QACC对直接绿1、直接冻黄G、直接嫩黄5GB和直接橙S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03、433、918和526 mg/g;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7.2、73.7、59.7和72.8kJ/mol;QACC对直接染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式,都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QACC经8次解吸再生,吸附容量百分率可达92%,说明QACC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可循环利用。
- 沈昕施文健尹晓航马骏涛
- 关键词:直接染料动力学热力学
- PtAu插层类水滑石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抗CO中毒性能,降低成本,实现其大规模商业化,通过浸渍法和电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tAu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利用循环伏安扫描,交流阻抗测及计时电流测试研究不同摩尔比的PtAu插层水滑石材料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比表面积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摩尔比的PtxAuy/MgAl-LDH催化剂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特征,且BET比表面积均比商业型镁铝水滑石大。其中,Pt1Au0.5/MgAl-LDH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最高的电流密度和最小的电荷转移阻力,且表现出了良好的抗CO中毒性能及稳定性。
- 杨涯李亮杨俊豪胡守训王耀葳梁曼丽
- 关键词:电催化镁铝水滑石
- 二维电极电解法去除水中硝酸盐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前硝酸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地下水水质,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拟采用电化学方法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探究其机理、动力学、影响因素及实际地下水处理方法,为地下水脱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氯离子体系下,30.0 mg/L的硝酸盐在2.0 A电流下电解,其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40 h-1,产物中54%为氨氮,46%为氮气。在添加300.0 mg/L氯离子条件下电解,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29 h-1,其产物主要为氮气。硝酸盐去除速率随着硝酸盐初始浓度和电流增加而增加,随着氯离子浓度增加而略微减少。对实际地下水水样的电解结果表明,20.0 mg/L的硝酸盐在2.0 A、100.0 mg/L氯离子条件下电解,其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31 h-1,产物主要为氮气。二维电极电解过程中,硝酸盐扩散至阴极表面速率较慢,电解效率较低。
- 陈晨李亮彭阳刘玉洁杨尚静李向楠
- 关键词:硝酸盐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处理
- J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被引量:5
- 2015年
- 综合考虑显色反应选择性、反应速度、灵敏度和偶氮化合物的水溶性等问题,通过对偶合组分分子结构的理论设计和实验筛选,研究了显色反应方法和条件,提出利用J酸(2-氨基-5-萘酚-7-磺酸)作为偶合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溴化钾催化,室温下,亚硝酸盐与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在稀盐酸水溶液中发生重氮化反应,在碳酸钠水溶液中重氮盐与J酸偶合生成有色偶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80nm。所测苯胺、4-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3.95×10^4,3.24×10^4和3.91×10^4 L·mol^-1·cm^-1。水中共存离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采用J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上海市复兴岛运河水样,同时,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苯胺回收率为98.5%~10^2.1%,相对标准偏差2.08%。J酸是一种常见有机试剂,易溶于水,挥发性低,其毒性大大低于盐酸萘乙二胺。J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的测定。
- 尹晓航施文健沈昕马骏涛李亮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 掺氮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以氮掺杂为代表的非金属掺杂TiO2光催化剂被誉为"第二代光催化材料"。首先系统评述了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N掺杂TiO2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焙烧法、水解沉淀法、有机前驱体热解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机械化学法等;N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磁控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以及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氮掺杂改进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性能、提高可见光利用效率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在氮掺杂TiO2催化剂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 王精志施文健顾海欣吴薇
- 关键词:氮掺杂二氧化钛催化
- 湖泊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分析
- 2013年
- 目前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底泥中磷的含量也与日俱增。不同形态分布的磷在自然情况变化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对于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测定了12个湖泊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底泥中与钙结合的磷较多,平均占总量的60%左右。射线衍射结果也表明12个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晶体钙矿物,平均含量约为49%。除了与钙结合的磷之外,其余的磷多数与铁、锰化合物相结合,其含量平均占总数的18%。黏土矿物及铝氧化物中结合的磷占总量的8%,与残余磷9%相当。松散吸附结合态的磷含量最低约占6%。研究磷的形态分布分析方法对于了解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以及磷在水体-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 李亮宋翠红黄远星
- 关键词:X射线衍射湖泊底泥
- 破碎小球藻细胞提取生物油脂新方法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进一步丰富藻类细胞的破碎方法,采用压力辅助臭氧法破碎小球藻细胞提取生物油脂,探讨了压力、循环数等物理因素对油脂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大压力0.8 MPa、80个循环数处理条件下,小球藻细胞明显破碎,溶液中总氮增加了68 mg·L-1,总磷增加了12.7 mg·L-1;在0.6MPa、80次循环数条件下油脂最大产率为26.7%;同时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主要成分为C16∶0与C18∶0.
- 李亮李洋洋黄远星宋翠红程豪奇
- 关键词:小球藻臭氧细胞破碎油脂
- 载锰氮化碳催化臭氧法降解水中草酸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草酸是废水中多种有机物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与臭氧反应速率很低,难以直接氧化去除。本研究通过热解法煅烧不同摩尔比例的三聚氰胺与醋酸锰(Ⅲ)二水合物,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载锰氮化碳催化剂,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载锰氮化碳催化臭氧法对草酸的降解效果,考察三聚氰胺与醋酸锰摩尔比、催化剂投加量、p H值、臭氧浓度等因素以及叔丁醇对草酸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臭氧氧化而言,载锰氮化碳催化臭氧法可以极大的提高草酸的去除率,在投加0.15 g/L三聚氰胺与醋酸锰20∶1的催化剂后,草酸在60 min的TOC去除率可达到89.1%。叔丁醇加入对草酸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表明·OH在载锰氮化碳催化氧化草酸的过程中起作用但不是唯一因素。
- 杨玉飞黄远星姚吉穆岩
- 关键词:催化臭氧化
- 醋酸镍催化法快速测定油脂碘值被引量:3
- 2017年
- 建立了以醋酸镍为催化剂快速测定油脂碘值的方法,并与韦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下,以大豆油为试样,韦氏法反应30 min时碘值(I)为125.8 g/100 g,反应转化率为99.2%。以醋酸镍作为催化剂,反应10 min碘值(I)即可达到125.9 g/100 g,反应转化率为99.8%。8次平行实验中,韦氏法和醋酸镍催化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299和0.456,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仅为0.81%。因此,醋酸镍催化法测定油脂碘值具有方法准确、操作简便、毒性小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油脂碘值快速测定方法。
- 彭阳施文健刘毅蒋方圆闻海峰
- 关键词:油脂碘值催化
- 沸石吸附水体中氨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近年来各大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浙江缙云有丰富的沸石矿藏,研究其对于沸石的吸附过程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显示:在288~318 K范围内的温度对沸石吸附氨氮过程影响较小,在氨氮初始浓度为30 mg/L的条件下,小粒径沸石对氨氮的48 h吸附容量为1.13±0.06 mg/g,去除率为91%。大粒径沸石对氨氮的48 h吸附容量为1.10±0.06 mg/g,去除率为87%。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适用于描述沸石吸附氨氮的热力学过程。本研究表明天然沸石是一种合适的吸附剂,可用于废水或者天然水体中氨氮的去除。
- 袁时珏黄远星李亮马腾飞薛磊
- 关键词:氨氮沸石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