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l0002-017)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宝泉陈圣群周官辉王伟林聂春晖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401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肝癌
  • 1篇蛋白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X蛋...
  • 1篇诱导肝癌
  • 1篇载药
  • 1篇载药微球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充质...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 1篇排斥

机构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1篇杨世忠
  • 1篇陈黎明
  • 1篇朱统寅
  • 1篇郑树森
  • 1篇陈规划
  • 1篇周坦洋
  • 1篇孙军辉
  • 1篇张剑
  • 1篇汪根树
  • 1篇陈耿
  • 1篇张岳林
  • 1篇刘炜
  • 1篇杨扬
  • 1篇袁伟升
  • 1篇聂春晖
  • 1篇董家鸿
  • 1篇赵志远
  • 1篇张爱群
  • 1篇姜楠
  • 1篇张琪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15例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5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术后每月随访1次。15例患者共行23次TACE。结果15例患者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3%,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_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6.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新型HepaSphere微球栓寨治疗不可切除肝痛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伞忡均较好.远期妁果仍需扩大样本讲一击讽察.
周官辉孙军辉张岳林聂春晖周坦洋朱统寅王宝泉陈圣群陈黎明王伟林郑树森
关键词:TACE肝癌载药微球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组和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白细胞分类与发生AR的相关性。采用R0c分析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分别为(0.127±0.161)x10^9/L和(2.8±7.3)%,均显著高于NAR组的(0.071±0.100)×10^9/L和(1.0±1.1)%(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AR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45x10^9/L和2.35%,此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17和0.185),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6%和88.4%、28.6%和89.9%。结论肝移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对诊断A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汪国营李华刘炜姜楠朱焕兵张剑汪根树张琪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嗜酸性粒细胞
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c-Src激酶诱导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乙肝病毒X蛋白(HBx)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癌基因c-Src的作用.方法 通过HBx基因转染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量化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c-Src激酶的活化情况.抑制c-Src活性,通过实时PCR、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评价c-Src活化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结果 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SMMC-7721细胞中c-Src活化显著增加.给予c-Src激酶抑制剂PP2后,细胞由梭形恢复原来的上皮表型,而给予安慰剂PP3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一步证实,抑制c-Src活化能逆转HBx基因转染诱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使细胞再次发生间叶-上皮样转化,即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显著上调,间叶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HBx蛋白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时,c-Src活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杨世忠赵志远袁伟升陈耿张玉君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乙肝病毒X蛋白上皮-间充质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