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21100A45)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江明李玲郝建萍程虹钟笛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异常综合征
  • 6篇增生
  • 6篇增生异常综合...
  • 6篇综合征
  • 6篇骨髓增生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细胞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染色体核型
  • 4篇核型
  • 2篇形态学
  • 2篇性疾病
  • 2篇血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遗传学
  • 2篇巨核
  • 2篇巨核细胞

机构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玲
  • 8篇江明
  • 7篇郝建萍
  • 6篇程虹
  • 5篇钟笛
  • 5篇温丙昭
  • 4篇杜伟
  • 4篇陈双
  • 2篇王蕾
  • 1篇许建华
  • 1篇马遇庆
  • 1篇赵芳
  • 1篇刘洋
  • 1篇邡建萍
  • 1篇哈力达亚森
  • 1篇群虹
  • 1篇朱震宏
  • 1篇陈瑢
  • 1篇张正昊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七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恶性肿瘤治疗后继发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主要以淋巴瘤、乳腺癌多见,分别为4例及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过各种细胞毒药物,主要包括烷化剂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出血和感染,5例为全血细胞减少,2例为2系减少。结论恶性肿瘤治疗后合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MDS占大多数,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生AML前曾有MDS过程,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程虹江明李玲温丙昭
关键词:恶性肿瘤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同期确诊MDS与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比较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诊断、预后的关系,探讨MDS及AML患者不同年龄组染色体预后分层特征。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134例MDS和123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与AM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41%及61%。MDS与AML组异常核型分析显示:①MDS组以数目异常为主(主要为+8),AML组患者以结构异常为主,主要为t(15;17)及t(8;21),与FAB亚型相关性不明确的异常核型检出中主要为+8。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及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核型在MDS组均明显高于AML组;MDS组发生AML转化中有12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AML组有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是由MDS转变而来。②两组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MDS组随年龄增大异常核型检出率增高,其中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在MDS 3个年龄组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AML组异常核型检出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减少,≤30岁组明显高于≥60岁组,而复杂异常核型则显示≥6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核型预后分析,在MDS与AML组均提示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预后良好核型在MDS及AML则显示≤30岁组又明显高于≥60岁组。结论:MDS及AML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预后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江明温丙昭李玲陈双程虹郝建萍陈瑢王蕾赵芳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病态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2例MDS患者[包括2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及4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及44例ITP患者行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 RCUD、RCMD及ITP组各类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RCMD组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RCUD及ITP组(P<0.05),RCUD组高于ITP组,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病态巨核细胞形态的异常分布,在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小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多圆核巨核细胞,虽MDS组与ITP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RCUD及RCMD组的检出率又明显高于ITP组(分别为P<0.05、P<0.01)。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组,明显高于MDS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并且MDS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象中单圆核巨核及小巨核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杜伟程虹李玲钟笛许建华郝建萍江明温丙昭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态巨核细胞
难治性贫血与其它贫血性疾病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比较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本研究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是难治性贫血(RA)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并与其它贫血性疾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比较分析。取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制成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有核细胞,外周血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观察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细胞特点。结果发现,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细胞浆内颗粒稀少或缺如、Pelger核异常改变、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单核细胞检出率以及骨髓粒系各阶段细胞出现颗粒缺如,红系奇数核、核出芽,巨核系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等在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形态学是MDS诊断的基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在MDS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程虹江明杜伟钟笛郝建萍李玲
关键词:难治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贫血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对2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诊断分型。方法根据WHO(2008)标准对249例MDS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分析及骨髓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所有MDS病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均见有巨大形与椭圆形改变;幼红、幼粒细胞、Pelger样核异常细胞与无颗粒中性粒细胞检出率随分型进展而增高;骨髓发育异常细胞特点及比例随MDS亚型进展而更明显、更高;经动态随访观察,MDS随分型进展其转急性白血病(AL)率增高(P〈0.05);148例患者行免疫表型分析,随分型进展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表达逐渐增加;138例患者行染色体检查,其中异常核型表达53例(38.7%),主要见于20q-和+8,复杂异常核型16例(28%),其中5q-2例;180例患者同时行骨髓活组织检查,19例具有形态异常,符合MDS诊断,42例伴有骨髓纤维化。结论依据WHO标准多指标联合检测MDS有助于更准确的分型及诊断,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有助于判断预后。
程虹杜伟江明郝建萍陈双钟笛马遇庆李玲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分型
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形态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用瑞氏染色,对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主要以外周血椭圆形血小板和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为主,骨髓主要见于单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多圆核巨核细胞。(2)急性白血病(AL)组仅表现外周血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外周血小板体积小为主要特征尤以骨髓巨核细胞≤3个/片。(4)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组则以外周血巨大血小板及骨髓体积增大巨核细胞和多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特征。(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外周血小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均一较明显,骨髓则以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较高。结论以出血为起始的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均可见有病态细胞,尤以MDS组最为显著,提示病态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在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程虹江明杜伟钟笛郝建萍温丙昭李玲
关键词:血小板巨核细胞外周血骨髓
病态造血细胞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分型的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病态造血细胞与细胞遗传学改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分型的意义。方法对133例MDS患者行常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观察MDS各亚型各系列细胞的病态造血特点;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病态细胞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分析MDS各亚型与之关联。结果以检出病态细胞≥0.10为界,粒、红、巨核三系总检出率为43.4%,对低危[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有环铁粒幼红细胞(RARS)]、中危【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及高危[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三组进行比较,病态粒细胞及病态巨核细胞≥0.10者主要见于RCMD(P〈0.01),病态红细胞≥0.10者主要见于RA+RARS(P〈0.01)。MDS染色体核型异常总检测率44.0%,虽异常核型检出率RA及RARS组低于其他各亚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态细胞及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与MDS亚型间关系表现为:RA组核型异常且同时具有病态细胞≥0.10者占50.0%(3/6),RCMD组占76.0%(19/25),RAEB组占60.9%(14/23)(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同时具有病态细胞〉10.10者显示与MDS亚型有关联;密切监测造血及细胞遗传学改变对确诊MDS有帮助。
李玲江明陈双邡建萍钟笛温丙昭群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不同亚型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117例MDS患者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9例患者同时行间期FISH检测。形态学分析采用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涂片行瑞氏染色,骨髓分类500个细胞,外周血片分类100个细胞;染色体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和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17例MDS患者有52例显示核型异常,其中数量异常21例,结构异常21例,数量和结构均异常10例。各亚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RCUD 28.6%(6/21),RARS 20.0%(1/5),RCMD 46.2%(24/52),RAEB-Ⅰ50.0%(9/18),RAEB-Ⅱ55.0%(11/20),MDS伴有单纯del(5q)1例。MDS随着亚型进展,染色体复杂异常核型及预后不良核型比例增加,预后良好核型比例减少,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MDS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其染色体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与MDS亚型进展有关。
陈双张正昊刘洋江明郝建萍李玲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遗传学核型分析骨髓检查
血液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血液科与全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结果血液科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1株占70.7%,革兰阳性菌46株占29.3%,全院(除血液科外)共分离菌株3 8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37株占73.8%,革兰阳性菌1 005株占26.2%;血液科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2.9%、11.5%、10.8%,全院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6.6%、14.0%、13.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血液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与全院相似,分别为55.6%和4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全院,分别为88.9%、9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特别是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在原发病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感染发生,并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郝建萍朱震宏王蕾哈力达亚森
关键词: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