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NB2010-2130135-24)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林赵卫国刘利潘刚高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ISSR标记
  • 1篇桑树
  • 1篇种质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广东桑
  • 1篇核心种质
  • 1篇ISSR

机构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刘利
  • 2篇赵卫国
  • 2篇张林
  • 1篇黄勇
  • 1篇潘一乐
  • 1篇高丽丽
  • 1篇沈兴家
  • 1篇强胜
  • 1篇潘刚
  • 1篇陈俊百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ISSR标记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来自珠江流域(广东省和广西省)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珠江流域的64份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用13个ISSR引物从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5.15%,表明供试的广东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个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 0~0.929 7,相对偏高。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被分为2类,第Ⅱ类可进一步分为10个亚类。聚类结果显示,基于ISSR标记分析的64个广东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SSR标记技术在评价珠江流域广东桑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广东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张林高丽丽潘一乐刘利赵卫国潘刚
关键词:广东桑ISSR聚类分析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被引量:4
2011年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张林陈俊百黄勇沈兴家刘利赵卫国强胜
关键词:桑树核心种质ISSR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