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22B03)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3
相关作者:田沈杨秀山郭荣波师晓爽莫春玲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乙醇
  • 8篇发酵
  • 7篇厌氧
  • 5篇纤维素乙醇
  • 4篇厌氧发酵
  • 4篇甲烷
  • 3篇乙醇发酵
  • 3篇能源草
  • 2篇厌氧消化
  • 2篇酮类
  • 2篇酮类物质
  • 2篇同步糖化
  • 2篇脱毒
  • 2篇总黄酮
  • 2篇总黄酮含量
  • 2篇细胞表面展示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酶
  • 2篇酵母
  • 2篇秸秆

机构

  • 10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田沈
  • 7篇杨秀山
  • 5篇师晓爽
  • 5篇莫春玲
  • 5篇郭荣波
  • 4篇陈宁
  • 4篇王传水
  • 4篇杜济良
  • 4篇吕喆
  • 3篇许晓晖
  • 3篇王震
  • 3篇吕途
  • 2篇孔晓英
  • 2篇袁宪正
  • 2篇孙永明
  • 2篇金怡
  • 2篇袁振宏
  • 2篇李春美
  • 2篇杨立贵
  • 2篇杨智满

传媒

  • 7篇太阳能学报
  • 4篇化工学报
  • 2篇新能源进展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chia stipitis Y7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水解液中发酵抑制剂糠醛的耐受性研究
2014年
对专利菌株(Pichia stipitis Y7)进行耐糠醛驯化,得到糠醛耐受性明显提升的菌株Y7-1。为解酵母菌株对糠醛的耐受性响应,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LC-Q-TOF对驯化前后两株菌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糠醛胁迫下,驯化前后的菌株在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差异。
莫春玲陈宁吕途杜济良杨秀山田沈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糠醛树干毕赤酵母耐受性
汽爆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补料同步糖化发酵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为提高反应系统中的底物浓度,减少酶用量,以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及高性能的酵母菌株Y5进行补料同步糖化发酵研究。通过同步糖化发酵策略的优化,经两次补料使反应体系底物浓度提高至25.7%,同步糖化发酵72h,即可获得41.7g/L的乙醇浓度,综合转化率64%。同时,纤维素酶及β-葡萄糖苷酶用量分别可降至7FPU/(g纤维素)及7IU/(g纤维素)。
王震吕喆王金平杨秀山田沈
关键词:同步糖化发酵补料响应曲面法
四种能源草中黄酮类物质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对杂交狼尾草、柳枝稷、芦竹及象草这4 种能源草的整株、茎和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总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酮物质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对整株分析的结果表明,柳枝稷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6.84 mg 当量槲皮素/g 干重,比芦竹、杂交狼尾草和象草分别高出59.8%、20.1%和11.2%.能源草的不同部位黄酮分布存在差异,叶中黄酮含量是茎的2.3 - 3.0 倍.杂交狼尾草叶中含量最高,为10.55 mg 当量槲皮素/g 干重.定性分析发现,4 种能源草的提取物中共含有14 种黄酮苷和2 种黄酮醇,包括槲皮苷、异鼠李素和槲皮素.该研究结果可为能源草作为天然产物提取原料提供理论支持.
杨立贵孙永明孔晓英李连华刘姝娜董鹏宇袁振宏
关键词:能源草液质联用黄酮苷黄酮醇总黄酮含量
几种轻工业加工废弃物厌氧发酵制取生物燃气潜力研究
2016年
本试验以典型的轻工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采用中温批式发酵工艺进行了厌氧发酵制取生物燃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渣、木薯杆、糖蜜酒精废水、肉食加工废水及果汁废水的产气率分别为623.7 m L/g VS、208 m L/g VS、223.0 m L/g COD、335.4 m L/g COD和383.4 m L/g COD,产甲烷率分别为355.1 m L/g VS、120.6 m L/g VS、94.7 m L/g COD、187.2 m L/g COD和136.1 m L/g CO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6.9%、58.0%、43.0%、55.8%和35.5%。这些典型的轻工业加工废弃物皆为生物燃气发酵的适用原料,但是有各自的发酵产气特点,可根据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及发酵工艺,以期取得更好的产气效果。
王瑶甄峰孙永明孔晓英袁振宏
关键词:厌氧发酵
汽爆柳枝稷乙醇发酵残留物两步厌氧消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木质纤维素乙醇发酵残留物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以汽爆柳枝稷高底物乙醇发酵残留物为底物,通过甲烷相出水回流至酸化相的方式进行厌氧消化产甲烷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发酵残留物可有效进行甲烷生产,通过回流方式,酸化相内过多的挥发酸注入到甲烷相中,甲烷相的出水回流至酸化相,平衡酸化相及甲烷相内的pH值和挥发酸的浓度,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进而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和甲烷产量。随着甲烷相出水不断地循环至酸化相,甲烷相内的产甲烷菌群也被加入到酸化相内,产甲烷菌群的不断增加、pH值逐渐升高、甲烷含量逐渐上升,使酸化相内产酸菌与产甲烷菌群逐渐趋于平衡,酸化相逐渐向甲烷化发展,并最终转变为产甲烷相。500 mL发酵残留物经厌氧消化,共产生48 L沼气,其中甲烷28.8 L,甲烷产率277 mL/g COD,COD去除率达90%,甲烷含量约60%。
白龙吕喆吕途杜济良杨秀山田沈
关键词:柳枝稷厌氧消化甲烷
利用Flo1p锚定蛋白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三种纤维素酶的纤维素乙醇发酵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简化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实现纤维素利用与乙醇发酵的同步进行,通过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絮凝素(Flo1p)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Ⅱ(EGII)、纤维二糖水解酶Ⅱ(CBHII)以及来自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Ⅰ(BGLI)展示在细胞表面,构建同时表达3种纤维素酶的酵母菌群系统。经过免疫荧光验证展示酶的细胞蛋白定位,酶活测定,乙醇发酵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展示表达的3种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活性;在EGII、CBHII和BGLI协同作用下重组酵母菌株能够水解溶胀磷酸纤维素(Phosphoric acid swollen cellulose,简称PASC)并产生乙醇,乙醇浓度达到最大值0.77 g/L,乙醇产量为0.35 g/g,相当于理论值的68.6%。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利用Flo1p作为锚定蛋白的絮凝素展示系统,初步实现了纤维素利用与乙醇发酵的同步进行,为利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固定并表达纤维素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莫春玲杨越悦陈宁杨秀山田沈
关键词:细胞表面展示纤维素乙醇
厌氧发酵起始阶段通氧对玉米秸秆产甲烷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厌氧发酵起始阶段的氧供应量控制,研究了厌氧发酵起始阶段通氧对玉米秸秆产甲烷特性的影响。当氧气供应量为10 ml·(g VS)-1时,甲烷产量达到最大为299.8 ml·(g VS)-1,相对于不做处理的样品甲烷产量提高了8.4%。但是,氧气供应量的继续提高并没有带来甲烷产量的升高,当氧气供应量大于40 ml·(g VS)-1时,甲烷产量相对于不做处理的秸秆样品轻微下降。modified first order equation模型拟合分析表明起始阶段微好氧处理可以加快底物的水解速度,但氧气供应量过大会延长厌氧发酵的延滞时间。另外,经过起始阶段通氧处理,秸秆厌氧发酵的VS降解率也有所提高。
付善飞许晓晖师晓爽赵玉中王传水郭荣波
关键词:厌氧发酵通氧MODIFIEDFIRST
热带假丝酵母用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产乙醇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阐明专利菌种Candida tropicalis Y1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的能力,以未脱毒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分步糖化发酵(SHF)及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乙醇。研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w/v)、纤维素酶15FPU/(g底物)、纤维二糖酶Novozyme 188 20IU/(g底物)、接种量5%(v/v)及不需添加任何外源营养物质,该菌在SH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38.75g/L乙醇,为理论产率的77.9%,在SSF过程中的乙醇浓度为40.53g/L;同时,SSF与SHF相比,SSF可得到更多的木糖醇,且毒性物质乙酸的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该专利菌株不但有较强的耐发酵抑制剂的能力,而且有较好的代谢葡萄糖和木糖分别产乙醇和木糖醇的能力。
金怡王震吕喆莫春玲田沈
关键词:乙醇
纤维素酶细胞表面展示酵母菌群的构建及纤维素乙醇的发酵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以酿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为受体,通过a-凝集素锚定方式,将来自丝状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II(EGII)、纤维二糖水解酶II(CBHII)以及来自Aspergillus 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I(BGLI)展示在细胞表面,构建同时表达3种纤维素酶的酵母菌群系统。结果表明,固定展示在细胞表面的纤维素酶在发酵过程中可保持较好的酶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在EGII、CBHII和BGLI协同作用下使酵母细胞能水解纤维素并产生乙醇。将重组菌株Y5/EGII、Y5/CBHII和Y5/BGLI按1∶1∶1、1∶2∶1和2∶1∶1组合为不同的实验组,发酵结果显示,组合比为2∶1∶1的实验组效果最佳,最高乙醇浓度达到0.76 g/L,乙醇产量为0.33 g/g,相当于理论值的64.9%。
杨非金怡莫春玲杨秀山田沈
关键词:纤维素乙醇
纤维素乙醇统合加工过程中的酵母多酶共展示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统合生物加工过程(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生产纤维素乙醇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CBP需要一种"集成化"微生物,既能生产水解木质纤维素的多种酶类又能利用水解木质纤维素产生的糖类发酵产乙醇。以酿酒酵母表面展示技术为依托,建立CBP菌株多酶共展示体系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向:一是直接将纤维素酶展示在细胞表面,即非复合型纤维素酶体系;另一种是通过表面展示纤维小体(Cellulosome)将纤维素酶间接地锚定在细胞表面,即复合型纤维素酶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上两个方向阐述了近几年对于纤维素乙醇生物统合加工过程的研究进展。因纤维小体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比非复合型纤维素酶体系更强,所以其在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的组装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深入透彻地了解纤维小体的酵母展示技术,文中对纤维小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纤维素乙醇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进行重点论述,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陈宁莫春玲杜济良李春美田沈
关键词:纤维小体酿酒酵母纤维素乙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