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091110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朱诚吴立孙伟李枫王晓翠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滁州学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遗址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考古
  • 2篇环境演变
  • 2篇江汉平原
  • 2篇磁化率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研究
  • 1篇地产
  • 1篇地貌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地貌
  • 1篇地质灾害
  • 1篇第四纪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蚌埠学院
  • 1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国立高雄师范...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四川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作者

  • 10篇朱诚
  • 7篇吴立
  • 6篇孙伟
  • 4篇王晓翠
  • 4篇李枫
  • 3篇水涛
  • 3篇马春梅
  • 2篇李溯源
  • 2篇李兰
  • 2篇王鑫浩
  • 2篇章锦河
  • 2篇田晓四
  • 1篇朱光耀
  • 1篇李玉梅
  • 1篇黄蕴平
  • 1篇任黎秀
  • 1篇李开封
  • 1篇郑朝贵
  • 1篇欧阳杰
  • 1篇贾天骄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阜宁停翅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AMS-14C测年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考古和历史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苏北阜宁县停翅港遗址沉积剖面中35个样品粒度和磁化率的测试与分析,研究了该遗址地层不同时代的沉积相及其指示的环境变迁。结果表明,遗址剖面第5层及其以下的地层,磁化率值相对较低,细颗粒物质含量高,分选较差,偏度为近于对称至正偏,峰态处于中等变化,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则表明样品沉积物的单成因性或一源性更为显著,结合地层岩性特征分析,它们应属湖泊或沼泽等静水沉积环境的产物;而遗址剖面第5层以上的自然淤积层为黄泛时期的冲积—洪积物,与下伏层样品相比,这些沉积物磁化率值大幅度增加,粗颗粒物质含量百分比明显提升,沉积物粒度分选较差,偏度多为极正偏或正偏,峰态为窄峰、很窄和中等峰态,这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来黄河进入以南流为主的时段相吻合,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才结束700多年的由淮入海历史,形成今天的黄河。黄河故道江苏段西起苏皖交界处的二坝附近,经淮安、涟水、阜宁、响水,直至滨海大淤尖入黄海,其两侧是广阔的黄泛平原,据此判断,目前在阜宁周边地区发现遗址数量较少可能与河水泛滥使遗址深埋地下不易被发现有关。
贾天骄吴立朱诚孙伟李兰韩明芳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被引量:18
2013年
根据对贵州230处遗址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等喀斯特发育的高海拔区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仍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地区,但南部、东部等沿河地带和中西部的山间坝子开始有遗址分布。到商周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其中,东部和南部海拔低于1000m的地区遗址多分布在沿河地带,而西部和北部海拔高于1000m的地区遗址则分布在山间坝子。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环境的冷暖干湿波动对从事渔猎、采集及原始农业生产的古人类影响不大,人类居住空间变化更多的与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及适宜农业生产地方的空间差异,对贵州旧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影响显著。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临近水源的天然溶洞是人类居住的首选。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便于农耕的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成为人类的生活居住地。故新石器时代,贵州先民居住呈现洞穴和河流阶地或山间坝子并存;至商周时期,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
李开封朱诚王鑫浩曹波赵小帆
关键词:考古遗址自然环境
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动物骨骼化石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在丰富的AMS^14C测年数据基础上,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哺乳动物鹿、猪、牛骨骼化石的骨胶原C,N同位素进行分析,恢复中坝遗址过去哺乳动物的食性特征、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骨骼保存较好,骨胶原流失对C,N稳定同位素的成分没有影响.鹿骨胶原δ^13,δ^1N均值分别为–23.1‰和4.7‰,说明鹿生活在密闭的生境中,以树叶和灌木为食;牛骨胶原δ^13,δ^1N均值分别为–19.6‰和5.2‰,说明牛生活在开阔的生境中,以草本植物为食.C同位素分析显示鹿和牛都以C3植物为食物,表明鹿和牛生存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但t检验显示鹿骨胶原δ^13,δ^1N值比牛的都要小,这表明鹿和牛的生境不一样;牛和鹿的δ^13,δ^1N值还存在部分重叠,说明草食性的牛和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猪骨胶原δ^13,δ^1N分别为–17.1‰和5.5‰,t检验显示猪骨胶原δ^13,δ^1N值比牛和鹿的都要大,表明猪的营养级比牛和鹿的要高.猪的δ^13值范围很大,说明当时已经有家养猪的贸易.t检验显示不同时期遗址地层草食性动物鹿骨胶原δ^13值之间不存在差异,鹿骨胶原δ^1N值之间也不存在差异.表明2200-4200aBP期间,中坝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是中坝遗址地层比较完整的原因.在该地区能代表鹿、猪、牛δ^13值均值的最小样本数分别是8,73,16,而能代表鹿、猪、牛δ^1N均值的最小样本数分别是4,5,6.
田晓四朱诚孙智彬水涛黄蕴平FLAD RowanK李玉梅
关键词:中坝遗址Δ^13C古生态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李枫吴立朱诚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欧阳杰
关键词:江汉平原RB/SR磁化率干湿变化
南京幕府山地区地质灾害与地热调查被引量:6
2011年
南京幕府山地区依山傍江,地处南京市规划战略发展中心位置,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早期采石等原因,地貌景观破碎,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整个幕府山地区存在着较多的滑坡灾害隐患区。同时,近年来还发现该区蕴含较丰富的地热资源。调查表明,幕府山地区存在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废弃白云石矿坑的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的高地。
孙伟朱诚王晓翠马春梅李兰章锦河吴立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质地貌地质灾害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3
2012年
对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4000cal.aBP前本区史前文化遗址在空间上不断扩大,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马家浜—河姆渡文化时期,另一次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同时以河流谷地为通道,史前文化从西向东不断向沿海扩展。4000cal.aBP后,以马桥文化为代表的各史前文化地域明显收缩,东向沿海扩散的趋势终止,同时伴随有南北两种不同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转变。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分布与全新世海面波动有显著的关系,尤其是杭州湾两岸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与海面变化的关系最密切,7000cal.aBP以来的低海面—海退成陆过程为史前居民提供了广阔的陆地生存空间。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变迁与环境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对比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环境演变记录表明,4000cal.aBP前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东向地域扩展是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背景下进行的,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的扩展和延伸;而4000cal.aBP后史前文化的地域收缩是在气候干冷和沿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以上初步证明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收缩与环境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气候环境变化正是引起上述这种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气候环境成为浙江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对文化的分布、传播、扩展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立朱诚郑朝贵李枫马春梅孙伟李溯源水涛王鑫浩邵仕训周曜何婷婷
关键词:环境演变史前文化全新世
苏北梁王城遗址文化层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苏北梁王城遗址地层中Cu、Zn、Pb、Cr、Ni和Al的含量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试,评价该遗址不同历史时期重金属污染程度。单个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Cu>Zn>Pb>Ni>Cr。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单个金属污染程度不同。Cu的污染程度最大出现在战国、北朝和宋代;而Zn的污染程度最大出现在北朝;文化层中Pb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Ni和Cr各个历史时期污染程度没有什么明显变化。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开始增大,到战国时期达到最大,污染程度接近中度污染水平,然后开始减小。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研究表明Cu、Zn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Ni、Cr来源相似主要来自母质风化;重金属Pb既有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又有部分来自母质风化;明清文化层中Pb的富集系数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Fe大量冶炼和Pb使用量增大有关。金属冶金技术和金属使用情况有关因素可能是影响遗址地层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
田晓四朱诚水涛马春梅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
湖北江汉平原JZ-2010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与环境演变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AMS14C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代用指标粒度、磁化率的分析和研究,重建了研究区12.76 cal ka BP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1)12.76-6.70 cal ka BP,区域环境处于偏干的晚冰期向湿润的早全新世发展阶段.2)6.70-4.47 cal ka BP,区域环境湿润,为湿度配置最佳的全新世适宜期,这是大溪文化向屈家岭文化转变时期自然背景.3)4.47-3.67 cal ka BP,区域气候环境偏干,其中经历了明显的4.2 cal ka BP干旱事件.4)3.67-1.22 cal ka BP时期,环境向湿润发展;在2.5 cal ka BP左右水动力条件明显变强,此时正对应于古云梦泽扩张时期.5)1.22 cal ka BP后,研究区处于湖泊面积减小的干旱时期;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达到高峰,围湖造田等农业活动也是江汉平原湖群趋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晓翠朱诚吴立孙伟李枫周凤琴齐士峥龚琪岚
关键词:江汉平原湖泊沉积沉积环境磁化率
南京幕燕地区旅游地产开发条件与思路研究
2011年
在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推动下,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普及和大众消费向多样化的转变,旅游地产应运而生。在对南京幕燕地区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环境生态和资源特点,分析研究区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遵循"生态为本、休闲为主、文化为魂"的理念,提出在幕燕地区建设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区、滨江旅游公馆区、军事主题公园的思路,为幕燕地区旅游地产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王晓翠朱诚孙伟吴立章锦河任黎秀
关键词:旅游地产SWOT分析
海峡两岸2011年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2011年
为促进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科研的进一步互动与交流,由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高雄市台湾地理学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1年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研讨会"于2011年9月16日至17日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峡两岸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普及。
吴立李枫朱诚
关键词:环境教育第四纪地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