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KYYW10)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海燕周岳溪何赞庞朝辉田华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污泥
  • 6篇污泥减量
  • 4篇水处理
  • 4篇污泥减量化
  • 4篇减量化
  • 4篇臭氧
  • 4篇臭氧氧化
  • 3篇硝化
  • 3篇反硝化
  • 2篇原位
  • 2篇污泥产率
  • 2篇解偶联
  • 2篇控氮
  • 2篇
  • 2篇除磷
  • 1篇运行效能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 1篇生物处理
  • 1篇剩余污泥

机构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北京首创股份...

作者

  • 10篇周岳溪
  • 10篇王海燕
  • 4篇何赞
  • 4篇庞朝辉
  • 3篇鲁智礼
  • 3篇张娜
  • 3篇汪莉
  • 3篇田华菡
  • 3篇柳栋升
  • 3篇赵林林
  • 2篇杨慧芬
  • 1篇赵华
  • 1篇苑泉
  • 1篇张乐
  • 1篇杨金刚
  • 1篇俞珊

传媒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针对当前日益突出的污泥处理处置难等问题,分别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了各种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污泥减量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鲁智礼庞朝辉王海燕周岳溪柳栋升张娜
关键词:剩余污泥污泥减量污泥产率解偶联生物处理
臭氧氧化对ASBR/SBR工艺SBR段污泥和上清液的性质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臭氧氧化对ASBR/SBR工艺中SBR段污泥性质和上清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0~0.349 g O3/g MLSS时,随着施加臭氧浓度的不断增加,MLSS、MLVSS和污泥的生物活性明显降低,但污泥的沉淀性却增强了。污泥上清液中,TN、NH4+-N、NO3--N、PO43--P和多糖浓度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分别可达232.4、130.3、23.9和23.8 mg/L;TOC和SCOD浓度在臭氧投加量为0.27 g O3/g MLSS达到最大,分别为3 255 mg/L和1 259.25 mg/L,而后稍许降低后趋于平缓分别保持在3 121.5 mg/L和1 202.8 mg/L。当臭氧投量分别增加到0.016 g O3/g MLSS和0.057g O3/g MLSS时,NO2--N和蛋白质浓度分别达到最大值9.97 mg/L和563.2 mg/L,而后两者浓度开始降低,最终分别降为4.3 mg/L和472.1 mg/L;在整个臭氧破解污泥过程中,溶液的pH值在逐渐降低,最后表现为弱酸性。
何赞王海燕田华菡赵林林汪莉周岳溪
关键词:臭氧上清液
原位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工艺的运行效能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ASBR/SBR原位臭氧污泥减量工艺,重点研究了原位臭氧氧化对SBR段污泥产率和出水水质的影响。两个相同的ASBR/SBR组合工艺同时运行,每隔3个周期向臭氧投加组SBR的曝气阶段原位间歇投加臭氧,臭氧投加量为0.027 g O3/g MLSS,连续运行40 d;对照组不投加臭氧作为对比。结果表明,原位臭氧氧化实现污泥减量约43.9%,臭氧投加组SBR段平均污泥产率系数为0.1447 g SS/g SCOD,而对照组为0.2580 g SS/g SCOD,投加组没有惰性污泥的累积,并且污泥沉淀性能得到改善。原位臭氧氧化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投加组与对照组相比,臭氧投加3周期后的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47.8、0.76、14.1和6.4 mg/L,去除率分别下降了4%、2%、3%和7.7%,其中COD、NH4+-N和TN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王海燕鲁智礼庞朝辉周岳溪柳栋升张娜
关键词:原位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污泥产率
废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工艺。重点介绍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和除磷特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对反硝化除磷技术进行了展望。
赵林林王海燕杨慧芬周岳溪周岳溪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反硝化聚磷菌废水处理
臭氧化对臭氧耦合ASBR/SBR工艺硝化、反硝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臭氧耦合ASBR/SBR污泥减量化工艺,研究了臭氧氧化对硝化和反硝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0.074gO3/gSS左右的条件下,系统进水的COD平均值由氧化前的659mg/L增加到氧化后的713mg/L,碳源量提高了8.2%。进水氨氮由34.3mg/L增加到39.9mg/L,出水氨氮由1.7mg/L升高至1.9mg/L,硝化能力基本未受到影响。SBR段的出水NO3--N平均值由5.85mg/L下降为2.2mg/L,表明系统的反硝化能力增强。投加臭氧前后,系统进水TN平均值分别为49.1mg/L和52.9mg/L,出水TN平均值分别为10.9和13.4mg/L,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7%和74.6%。可见,臭氧氧化未对SBR段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何赞王海燕田华菡汪莉周岳溪
关键词:臭氧氧化硝化反硝化
臭氧耦合ASBR/SBR控氮磷污泥减量化水处理工艺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传统污泥减量化工艺中氮磷难以达标的问题,以ASBR/SBR组合工艺为基础辅助臭氧氧化预处理,提出了臭氧耦合ASBR(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实现污泥减量与氮磷协同控制,系统评价了该工艺对污泥减量和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未投加臭氧时,SBR的污泥表观产率系数Yobs(即降解每克COD产生的悬浮固体的量)均值为0.228 g·g^(-1),投加臭氧(投量为0.074 g·g^(-1))后Yobs均值降低至0.132 g·g^(-1),降低了42%;臭氧投加前后出水COD、NH+4-N、TN和PO3-4-P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在91%、95.2%、74.7%和49.4%左右;投加臭氧使得SOUR(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即每小时每克污泥所需氧气量)由2.8 mg·(g·h)^(-1)降低至2.4 mg·(g·h)^(-1),表明臭氧氧化并未明显抑制生物活性;此外,投加臭氧使得MLVSS/MLSS由0.85降低至0.83,表明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惰性物质的累积。实验结果表明,臭氧耦合ASBR/SBR工艺在实现污泥减量和控制氮磷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俞珊何赞王海燕周岳溪
关键词:污泥减量
PCR-DGGE研究臭氧耦合ASBR/SBR控氮磷污泥减量化工艺中的细菌多样性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PCR-DGGE技术对臭氧耦合ASBR/SBR控氮磷污泥减量化工艺中的ASBR和污泥减量化前后的SBR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BR中的主要细菌类群为Firmicutes类群,β-pro-teobacterium类群,γ-proteobacterium类群和Bacteroidetes类群;污泥减量化后SBR中细菌丰富度与减量前相比有所增加,但是相似性指数极高,为85%;臭氧施加进行污泥减量对SBR中的优势菌群多样性影响不大,污泥减量化前后SBR反应器内均存在Firmicutes bacterium,Candidate division TM7,ammonia-oxidizingbacterium,Bacteroidetes bacterium,β-proteobacterium,Denitrifying bacterium,Pseudomonassp和Nitrosococcus halophilus Nc4,其中减量化后Bacteroidetesbacterium,β-proteobacterium,Denitrifying bacterium和Nitrosococcus halophilus Nc4的数量略高于污泥减量化之前。
赵林林王海燕杨慧芬何赞周岳溪张乐庞朝辉
关键词:污泥减量化PCR-DGGE
污泥减量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现有各种污泥减量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了污泥减量与氮磷去除之间的矛盾,并对污泥减量同步脱氮除磷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赵华王海燕杨金刚周岳溪苑泉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减量脱氮除磷
污泥减量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9年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从基于微生物隐性生长、代谢解偶联、微型动物捕食和维持代谢等方面阐述了污泥减量化水处理技术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何赞王海燕田华菡汪莉周岳溪
关键词:污泥减量解偶联
原位臭氧氧化对活性污泥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研究
2012年
将厌氧序批式间歇反应器(ASBR)和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串联组成污泥减量新工艺,着重探讨了对SBR段进行原位臭氧投加时,臭氧氧化作用对系统硝化和反硝化能力的影响,并以不投加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将臭氧原位投加到ASBR—SBR组合工艺的SBR段,臭氧投加量为0.027g(以每克MLSS计),每隔3个周期再次投加、连续运行40d,试验组SBR段臭氧投加当期出水COD去除率为86%,比对照组下降了9百分点,但臭氧氧化细胞内大量有机物进入混合液中,为反硝化作用提供了外加碳源,对污泥反硝化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试验组部分硝化细菌由于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而失去活性,但是随着剩余污泥量的减少,系统的污泥龄延长,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使得系统的硝化能力基本未受影响;试验组臭氧投加当期SBR段出水NO2--N平均浓度比对照组的高18.9%,但经过3个周期的运行后,其SBR段出水NO2--N平均质量浓度降低至7.57mg/L,基本与对照组持平;试验组臭氧投加当期SBR段出水NO3--N的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但经过3个周期的运行后,试验组出水NO3--N平均浓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臭氧投加当期SBR段出水TN和对照组的出水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和75%,但试验组再经过3个周期的运行后,出水TN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2%。可见,原位投加臭氧并未对SBR段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鲁智礼庞朝辉王海燕周岳溪柳栋升张娜
关键词:原位臭氧氧化硝化反硝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