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212)

作品数:21 被引量:293H指数:10
相关作者:毛中根叶胥孙豪杨丽姣张颖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居民消费
  • 3篇文化
  • 2篇市场化
  • 2篇文化消费
  • 2篇消费结构
  • 2篇IDS模型
  • 2篇场化
  • 1篇动员
  • 1篇动员方式
  • 1篇对称信息
  • 1篇需求收入弹性
  • 1篇一致性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镇居民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年龄
  • 1篇人口年龄结构
  • 1篇收入差距

机构

  • 18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聊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5篇毛中根
  • 4篇叶胥
  • 4篇孙豪
  • 2篇杨丽姣
  • 1篇桂河清
  • 1篇张恩碧
  • 1篇张颖熙
  • 1篇黄容
  • 1篇洪涛
  • 1篇王容梅

传媒

  • 3篇消费经济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财经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全球化
  • 1篇文化产业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对称信息下考虑产能约束的供应链合同设计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针对由产能约束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偏好,以及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研究品牌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与零售商定价策略,考察产能约束与不对称信息对产品定价和供应双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产能约束的品牌制造商有三种合同策略,即低价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以及高价合同等三种合同,在低价合同下品牌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其产能约束,而在后两种合同下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合同不能完美协调供应链。当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谈判时,若二者在高价合同下进行合作,则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实现"双赢"。
曾辰叶胥
关键词:产能约束合同设计不对称信息
农村居民教育支出比重与财政教育支出比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支出比重与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比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在短期内和长期内均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占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并且长期下降幅度比短期下降幅度要大。建议增加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发挥其"挤出效应",减轻居民教育负担,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教育消费公平。
张恩碧王容梅
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挤出效应
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增长阶段性分析——兼论文化消费“国际经验”的不适用被引量:21
2016年
在描述文化消费增长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增长阶段性规律:在达到一定条件之前,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消费的比重呈倒"U"形走势;在达到一定条件之后,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即后半段呈现"U"形走势。文章从收入分配理论、文化消费行为特征、需求收入弹性三个方面分析居民文化消费增长规律的成因,并结合1993—2012年的城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验证了居民消费需求层次变化和文化消费增长走势。最后讨论了文化消费"国际经验"在我国的不适用以及文化消费缺口问题。
毛中根孙豪
关键词:文化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中国的海外消费:特点、原因及对策被引量:6
2018年
中国海外消费呈现着规模大、购物消费明显、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等特点。海外消费,既反映了国民经济增长、本币升值、出境政策放松、境外支付便捷等各国一般性原因驱动使然,也反映了国内商品供需结构失衡、消费者对国内产品质量信心不足、国内部分高端商品价格偏高等中国特殊性原因作用下的结果。海外消费在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应对海外消费,日本和韩国采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国需实施吸引入境旅游、促使国内高端产品价格趋于合理、推动产品供给结构升级、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鼓励国内旅游公司走出去等措施,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毛中根武优勐
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多维分解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基于泰尔指数,从五个维度分解和测度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差异整体上趋于收敛;居民消费的群体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不平等次之,而区域不平等和省际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在群体、城乡、区域、省际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居民消费不平等成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等,有利于减少居民消费不平等。
孙豪毛中根
关键词:泰尔指数收入差距经济市场化程度人口年龄结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居民消费发展被引量:19
2016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方式更加优化、消费意愿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居民消费发展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结合消费发展的规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迈向消费增速稳定、结构优化、差距缩小的消费大国,走向理念升级、方式提升、层次丰富的理性消费大国,转向空间合理、领域拓展、自信提高的消费强国。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促进居民消费发展。
毛中根叶胥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消费
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测度及政策被引量:9
2015年
大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内需驱动,选择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在分析消费主导型大国特征基础上,文章设计了测量消费主导型大国经济的指标体系。依据大国经济2011年的数据,按照等权重计算方法测度了GDP排名世界前18位国家的消费主导型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的增长模式选择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消费主导型程度不同,经济增长模式最终趋于消费主导型;中国还不是消费主导型大国,尚处于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阶段。对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表明,中国具备向消费主导型转型的条件,应积极促进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增长转型。
孙豪
关键词:大国经济指标体系
要素重估:供给侧改革的机制与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动员模式体现为官员作为企业家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农民企业家、外资工厂经理、内资工厂经理共同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形成了当前的产能过剩。我国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处于底层地位,增长的路径依赖形成了对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依赖。改变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要素重估: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发展,意味着资本与经营的分离,要求生产要素定价市场化。只有政府打破对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的保护,释放其占据的生产要素,推动要素价格体系重构,社会资源才能够被新的企业家更有效率地支配,实现要素配置向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品质生活服务业的转移。服务经济的出路,在于要素价格的重估。
李鑫洋
关键词:市场化数量型增长
经济新常态与中国文化消费提升:一致性、新挑战及政策建议被引量:5
2016年
文化消费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消费提升,适应了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是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突破口;有利于产业转型与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益于市场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的转变,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绿色化发展。同时,文化消费提升在新常态下又将面临动力系统的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三重制动困境,走向重数量轻质量、重扩张轻发展、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错误导向,步入人才失衡的循环积累怪圈,陷入财政资金提不上、社会资金跟不上的资金不足困局等挑战。因此提出了完善动力机制、明确导向机制、升级人才机制、优化资金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毛中根叶胥
关键词:一致性
中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测度及差异分析被引量:52
2018年
研究目标:测度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剖析两者现状与差异。研究方法:构造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指标,问卷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数值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总体明显高于民生满意度,民生获得感大于、等于、小于满意度的样本数分别占总体样本的58.34%、2.3%、39.36%,且两者数值正负等级也差别明显;特征差异方面,民生获得感仅在不同的收入与年龄群体中有明显差异,而民生满意度在不同的年龄、居住环境、就业状态、收入、文化程度群体中都存在明显差异。第二,导致两者数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民生预期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之间有负向中介调节作用、预期值越高,民生获得感提高对满意度的促进作用越弱;导致不同的年龄与收入群体均在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中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年龄与收入能够同时影响到民生获得感、满意度与预期,其他个体因素则没有这样全面的影响。研究创新:测度与分析民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差异,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价值:有助于协同把握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为增强民生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叶胥谢迟毛中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