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C1)

作品数:15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喻德跃盖钧镒陈远东汪潇琳宋海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大豆
  • 5篇基因
  • 3篇性状
  • 3篇小麦
  • 3篇克隆
  • 3篇QTL
  • 3篇QTL定位
  • 2篇蛋白
  • 2篇电子克隆
  • 2篇豆种
  • 2篇数量性状
  • 2篇数量性状位点
  • 2篇突变体
  • 2篇突变体库
  • 2篇启动子
  • 2篇气体交换参数
  • 2篇种子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喻德跃
  • 4篇盖钧镒
  • 3篇王慧
  • 2篇印志同
  • 2篇陈远东
  • 2篇孟凡凡
  • 2篇周益林
  • 2篇翟雯雯
  • 2篇陈华涛
  • 2篇段霞瑜
  • 2篇郭伟
  • 2篇宋海娜
  • 2篇徐世昌
  • 2篇汪潇琳
  • 1篇吴娟娟
  • 1篇张丹
  • 1篇许晓明
  • 1篇何月秋
  • 1篇马慧乾
  • 1篇丁一琼

传媒

  • 6篇大豆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核农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蚂蚱麦、小白冬麦、游白兰、红卷芒抗白粉病性遗传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我国地方品种是小麦白粉病抗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对地方品种抗源的利用奠定基础,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感病品种Chancellor分别与我国小麦抗病地方品种蚂蚱麦、小白冬麦、游白兰、红卷芒进行正交和反交,获得F1、F2代。根据白粉菌菌株的毒谱选用E09菌株对Chancellor与小白冬麦、游白兰、红卷芒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选用E30菌株对Chancellor与蚂蚱麦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正、反交情况下均表现出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抗性,说明这4个地方品种属于核遗传,其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翟雯雯段霞瑜周益林马慧乾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
小麦地方品种蚂蚱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SSR分子标记
对小麦抗白粉病地方品种蚂蚱麦和感病品种 Chancellor 进行正反交,获得了 F代、F代和测交一代群体。用小麦白粉菌株 E30在温室对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蚂蚱麦与 Chancellor 杂交的 F 代...
翟雯雯段霞瑜周益林徐世昌
文献传递
EMS诱发大豆“南农94-16”突变体库的扩建及部分突变体的SSR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稳定、高效的诱发点突变的诱变剂。采用EMS处理大豆"南农94-16"的种子,在初步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了大豆突变体库,获得95份茎、叶、花、种子等性状变异的突变材料。采用200对SSR标记分别对其中高蛋白、叶黄化等9个不同性状的突变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的变异。构建的突变体库不但可以作为新的种质资源,而且可促进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
陈远东喻德跃
关键词:EMS大豆突变体SSR
Analysis of QTLs for the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Upper and Down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被引量:6
2009年
Trichomes (plant hairs) are present on nearly all land plants and are kn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protection, specifically against insect herbivory, drought, and UV radi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ssociated with trichome density should help to interpret the molecular genetic mechanism of soybean trichome density. 184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soybean cultivars Kefeng 1 and Nannong 1138-2 were used as segregating pop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TDU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nd TDD (trichome density on the downer surface of leaf blade). A total of 15 QTL were detected on molecular linkage groups (MLG) A2, D1a, D1b, E and H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and among all the QTL, qtuA2-1, qtuD1a-1, qtuD1b-2, qtuH-2 qtuE-1, qtdD1b-2, and qtdH-2 were affirmed by multiple interval mapping (MIM). The contribution of phenotypic variance of qtuH-2 was 31.81 and 29.4% by CIM and MIM,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it might be major gene Ps loci. Only 10 pairs of main QTL interactions for TDU were detected, explained a range of 0.2-5.1% of phenotypic variations for each pair for a total of 22.8%. The QTL on MLG D1b affecting trichome density were mapped near to Rsc-7 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 SMV (soybean mosaic viru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richome density was the mixed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inheritance, and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causal nature between trichome density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DU Wei-junYU De-yueFU San-xiong
关键词:复合区间作图法表皮毛
MADS-box基因GmAGL15在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4
2008年
以同源序列法克隆了大豆MADS-box基因GmAGL1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拟南芥AGL15蛋白的同源性为61%,其中在MADS区的同源性为84.3%,K区的同源性为63.2%。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GmAGL15在幼胚中高度表达,而没有检测到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分析发现,GmAGL15在大豆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开花后15d的幼胚中表达量较高,而在开花后30d的幼胚中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显示,基因GmAGL15对于大豆种子发育的调控可能有重要作用。
汪潇琳陈艳萍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种子发育
大豆磷效率QTL定位及互作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磷效率是复杂的数量性状,有一系列基因参与其中。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对影响大豆磷效率的加性和上位性QTL同时进行定位,比较在两种磷条件下的大豆磷效率QTL的表达差异。采用5个指标评估大豆的磷效率,包括:茎干重、根干重、根冠比、磷利用效率和磷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在8个连锁群上分别检测到3个和12个加性的QTL,可解释4.0%~13.8%的表型变异;另外,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2对和7对互作的QTL,可解释3.3%~19.9%的表型变异。本研究的QTL定位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大豆在不同磷条件下的磷效率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耿雷跃崔士友张丹邢邯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磷效率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位点
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是用来表示植物光合能力的常用指标。利用来自大豆品种科丰1号和南农1138-2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184个家系)及其分子遗传图谱,通过两年盆栽试验定位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有关的QTL。结果表明,4个参数的遗传力中等偏低,在0.48~0.60之间;两两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192~0.686之间;两年共检测到15个QTL,分别位于C1、C2、D2、E、H、I和O连锁群上,LOD值在2.25~6.31之间,贡献率为4.80%~12.30%;有6个QTL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它们分别是控制光合速率的qPnC1.1、控制气孔导度的qSCD2.1和qSCI.1、控制胞间CO2浓度的qCiI.1和qCiO.1,以及控制蒸腾速率的qTrO.1;检测到4个同时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的标记区间,它们分别是C1连锁群上控制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sat_311~sct_191区间,E连锁群上控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_172~satt268区间,I连锁群上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t726~satt330区间,以及D2连锁群上控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sat_296~sat_277区间。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RIL群体QTL分析
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亲本为科丰1号和南农1138-2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进行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以每个家系的平均存活时间为耐盐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RIL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JRIKY群体的耐盐性遗传符合F-3模型,即由3对主基因控制,没有多基因修饰,主基因遗传率是64.4%。利用Cartographer V.2.5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耐盐QTL,它们分别位于B1、G和K三个连锁群上,分别解释8.4%、17.9%和11.3%的表型变异。
陈华涛陈新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耐盐性QTL
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大豆抗虫QTL被引量:6
2007年
以大豆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Cartographer V.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定位大豆抗虫QTL。以斜纹夜蛾幼虫重为抗性指标,检测到1个与抗虫性有关的QTL,位于G20-O连锁群上,其端距离为31.91cM,加性效应估计值为0.0408,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11.74%;以蛹重为抗性指标,检测到2个与抗虫性有关的QTL,分别位于G8-D1b+W和G17-L连锁群上,其端距离分别为14.71cM和0.01cM,加性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0139和0.0103,对性状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1.30%和6.36%。
付三雄王慧吴娟娟刘华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抗虫QTL定位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英文)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大豆N2899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运用PDQuest软件比较分析不同发育时期(15,20,30,40,50DAF和成熟种子)大豆种子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在考染的2-D胶上共检测到337个蛋白点。有些蛋白质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出现,而另外一些只出现在发育早期或成熟的种子中。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30个差异表达蛋白,并用Pro-found(http://www.prowl.rockefeller.edu)工具,对质谱产生的肽质量指纹(PMF)数据进行NCBInr数据库检索,结果鉴定了18个蛋白质。比较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种子的成熟(如伴豆球蛋白)、逆境胁迫反应(如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细胞分裂(如Skp1)和蛋白运输(如钙网蛋白)等。研究表明,种子发育过程十分复杂,所鉴定的蛋白质,可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豆种子发育进程中蛋白的积累和调控奠定基础。
郑蕊徐晓燕李春梅盖钧镒喻德跃
关键词:大豆种子MALDI-TOF-MS蛋白质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