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397)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茶林冬玲黄彬张伟铮屈平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假单胞菌
  • 4篇耐药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内酰胺酶
  • 2篇耐药机制
  • 2篇耐药铜绿假单...
  • 1篇多药耐药铜绿...
  • 1篇亚胺培南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物敏感性试...
  • 1篇整合子
  • 1篇人树突状细胞
  • 1篇肉汤
  • 1篇肉汤稀释法

机构

  • 6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5篇陈茶
  • 4篇林冬玲
  • 4篇黄彬
  • 3篇屈平华
  • 3篇张伟铮
  • 3篇张妮
  • 2篇鄂顺梅
  • 2篇李有强
  • 2篇肖倩
  • 2篇袁慧
  • 2篇曾建明
  • 1篇罗强
  • 1篇郭冰
  • 1篇冉炜
  • 1篇周强
  • 1篇廖鑫
  • 1篇唐小龙
  • 1篇陈树林
  • 1篇张云燕
  • 1篇张文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准确性探讨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准确性,以找出适合临床开展的、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药物敏感性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药物敏感性试剂盒(ATB PSE5)、仪器法(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和VITEK 2)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检测66株黏液型PA,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其余方法作为测试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K-B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完全符合率(CA)为92.63%,严重错误(VME)为0.30%,重大错误(ME)为3.13%,一般错误(MIE)为3.94%;ATB PSE5与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8.89%,VME为0.83%,ME为5.83%,MIE为4.44%;MicroScan仪器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9.38%,VME为0.34%,ME为5.19%,MIE为5.07%。VITEK 2因结果缺失严重未进行比较。结论临床常用检测PA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中,以K-B法检测黏液型PA最为可靠,但应延长孵育时间至48 h或放至CO2孵箱24 h后读取结果更为直观、准确。
蓝锴张伟铮罗强周强张文唐小龙
关键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
3-O-C12-HSL通过阻碍人树突状细胞成熟介导Th细胞极性分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信号分子3-O-C12-HSL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成熟及n细胞极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人外周血CDl4+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IL-4诱导其分化为Mo-DCs。CCK-8法检测3-0.CIrHSL对Mo.DCs活性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3-O-C12-HSL对Mo-DCs表型(CDlle-,CD40、CD80、HIJA.DR)的影响;ELISA检测Mo—DCs培养上清IFN-1和IL-12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3-O.C旷HSL对Th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3-O-C12-HSL终浓度200μmol/L时可影响Mo-DCs活性。与脂多糖对照组比较,终浓度50μmoL/L和100μmoL/L的3-O-C12-HSL明显下调脂多糖诱导的Mo-DCs表面分子CD40、CD80和HLA-DR分子表达水平,抑制Mo·DCs分泌IL-12,促进Mo.DCs分泌IL-10,抑制Th细胞增殖和IFN-γIL-12分泌,促进n细胞分泌IL-10。结论3-O-C12-HSL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Mo-DCs成熟,诱导Th2细胞极性分化,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张云燕李有强冉炜黄彬郭冰廖鑫陈茶屈平华张轩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医院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72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可分成17基因型(A~Q),其中A型40株。结论本地区虽未发生暴发流行,但仍存在流行优势克隆株,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感染和暴发流行。
陈茶林冬玲李有强张妮袁慧曾建明张伟铮黄彬
一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基因结构分析
2012年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7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整合子分布情况,并对其中一株vim2基因阳性菌株整合子结构及定位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以PCR扩增多药耐药PAE的vim2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电泳胶回收DNA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以Pubmed在线软件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72株非重复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intⅠ基因阳性率高达99.0%,在一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PAE vim2)中检测到双整合酶,两整合酶及其相连的不同基因盒均位于细菌染色体上,其中一个结构为intⅠ-sul1,位于Tn21样转座子中,另一个为Tn402样的Ⅰ类整合子,后者携带vim2等基因盒。结论多药耐药PAE整合子的携带率高,且在一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双整合酶耐药结构,可能是引起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遗传物质基础。
陈茶黄彬曾洲榆林冬玲肖倩张妮陈树林鄂顺梅屈平华
关键词: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PCR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1年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临床已分离到大量多重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该文就外膜通透性障碍、作用靶位改变、产生灭活酶、形成生物膜和主动外排泵系统等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林冬玲陈茶曾建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生物膜主动外排泵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亲缘性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医院4所分院临床分离的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性、主要耐药机制和亲缘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β-内酰胺酶GES、KPC、IMP-1、IMP-9、VIM-1、VIM-2、SIM、SPM、GIM、AIM、NDM、KHM、DHA、PDC、OXA-40、OXA-23等18种基因,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 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IMP-9、PDC、oprD2、intⅠ1基因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0.8%、98.6%、86.1%、100.0%,KPC、IMP-1、VIM-2、DHA基因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8%、9.7%、13.9%、18.1%,GES、VIM-1、SIM、SPM、GIM、AIM、NDM、KHM、OXA-40、OXA-23基因均为阴性;72株铜绿假单胞菌有52株产金属酶;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分3群,每群均存在克隆传播。结论产生金属酶是7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陈茶林冬玲张妮袁慧张伟铮鄂顺梅屈平华肖倩黄彬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耐药机制基因亚胺培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