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2005A054)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冯莹叶絮刘凌蔡晓东庞缨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检查
  • 1篇低巨核细胞性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相关抗...
  • 1篇髓细胞
  • 1篇体检
  • 1篇紫癜
  • 1篇细胞性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检查
  • 1篇相关抗体
  • 1篇相关抗体检测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性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2篇庞缨
  • 2篇蔡晓东
  • 2篇刘凌
  • 2篇叶絮
  • 2篇冯莹
  • 1篇赖毅妍
  • 1篇周旭红

传媒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叶絮冯莹赖毅妍庞缨蔡晓东刘凌
关键词: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归纳总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象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情况,分析各种治疗的效果与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度和PAIg表达的关系及疾病的转归的情况,阐明骨髓检查对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广州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至2008年近11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的患者共198例,其中激素治疗有效136例,激素禁忌9例,激素治疗无效53例,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脾切除组21例,免疫抑制剂组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者占84.1%,激素治疗效果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切除组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与减少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抑制剂组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与减少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115例患者行PAIg检测,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者抗体阳性率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体阳性者激素治疗效果优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切除组中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抑制剂组中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PAIg阳性且激素治疗、脾切除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者,其抗体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3种治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者占大多数,其PAIg阳性率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和PAIg表达相关,脾切除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与巨核细胞数和PAIg表达无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ITP的诊断,是一项必要的方法,巨核细胞数及PAIg水平有助于激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刘凌冯莹庞缨叶絮蔡晓东周旭红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