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10085)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自珍贾晓红石洪华李维德惠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农田
  • 1篇农田生态
  • 1篇农田生态系统
  • 1篇种群
  • 1篇物种
  • 1篇物种丰富度
  • 1篇绿洲
  • 1篇灰色评价模型
  • 1篇集合种群
  • 1篇丰富度
  • 1篇风险值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李自珍
  • 1篇李维德
  • 1篇徐中民
  • 1篇惠苍
  • 1篇石洪华
  • 1篇贾晓红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态风险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在绿洲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02年
生态风险评价 (ERA)是风险论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关于生态风险的定量评价和综合研究是目前国际上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探讨生态风险评价的内涵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试图就单个风险源给出一种实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盐渍化土壤的盐渍风险评价。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风险评价 ,构建了实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并对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在绿洲地区所选取的 2 5个样区中 ,土地盐渍化风险很大的占 8% ,风险较大的占 2 0 % ,风险一般的占 44 % ,风险小的占 2 8% ,其中生态风险很大或较大者属土地盐渍化治理的重点地区。
李自珍李维德石洪华贾晓红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值绿洲
集合种群模拟模型及其在竞争共存机制与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3年
以荒漠区人工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为背景,从宏观尺度研究了集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新模式,建立了基于Levins集合种群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物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参数下,模拟植被区的集合种群可以形成“海藻式”稳定的时空分布结构,在理论上表明相同生态特征的物种在空间生境中可以达成共存。为了达到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最佳,实现持续发展,对多物种集合种群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物种的种数为5时,空间上随机播种的模拟种群覆盖率达到最大,因而可发挥最大的治沙作用。另外,模拟还显示在播种时应采取集聚式的空间播种模式,以使种群具有较高的防沙能力。该结果可为生物防沙治沙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李自珍惠苍徐中民
关键词:集合种群物种丰富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