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3100)

作品数:21 被引量:276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卫庆何兴陈小平邵丁丁王恒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血吸虫
  • 9篇吸虫
  • 6篇原虫
  • 6篇日本血吸虫
  • 6篇疟原虫
  • 4篇多态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多态性
  • 3篇体外
  • 3篇免疫
  • 3篇恶性疟
  • 3篇恶性疟原虫
  • 2篇蛋白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星状细胞
  • 2篇血吸虫病
  • 2篇血吸虫病肝纤...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潘卫庆
  • 3篇陈小平
  • 3篇何兴
  • 3篇王恒
  • 3篇邵丁丁
  • 2篇张丽丽
  • 2篇钟翔
  • 2篇徐新东
  • 2篇赛雪
  • 2篇张青锋
  • 2篇赵静
  • 1篇师文娟
  • 1篇张苍林
  • 1篇张晶晶
  • 1篇曾山
  • 1篇李明
  • 1篇燕贺
  • 1篇王剑
  • 1篇胡晶莹
  • 1篇孙晓东

传媒

  • 7篇国际医学寄生...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Asian ...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病变是导致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该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何兴潘卫庆
关键词:血吸虫肉芽肿肝纤维化
用于遗传操作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机械断尾尾蚴制备的童虫的体外培养,并用于相关的遗传操作。方法采用常规1 640培养基和添加激素等成分,建立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的体外培养,并采用电穿孔技术将外源的小RNA分子导入到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结果成功体外连续培养了14d的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并建立了电穿孔技术将小RNA分子导入到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的方法。结论建立的日本血吸虫机械童虫体外培养方法和转染小RNA分子的技术为血吸虫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章勋赵静邹膺潘卫庆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电穿孔
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体外转染siRNA的效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体表渗透法、电穿孔法、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 000以及纳米材料聚乙烯亚胺(PEI)4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体外转染siRNA的转染效率,以期筛选理想的转染方法。方法选用携带有红色荧光标记的化学合成siRNA,并且据根不同转染方法说明步骤优化体外转染条件,分别转染日本血吸虫机械脱尾童虫。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虫体转染情况并计阳性虫数,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入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过体外转染条件的优化,电穿孔和纳米材料介导的siRNA转染效率达到了90%以上。应用RT-PCR验证,4种方法中,电穿孔转染法和纳米材料转染的siRNA对靶基因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电穿孔法转染抑制率达(45±9.63)%,纳米材料转染抑制率达(37±6.17)%。结论除了常规的电穿孔法,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的转染载体,能够有效地传递siRNA进入血吸虫童虫体内,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这将为日本血吸虫功能基因学的研究提供高效的转染工具。
赵静林超潘卫庆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IRNA转染效率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稳定、高效的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体外灌注、11.5% 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CD11b磁珠阴性分选方法相结合分离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结果 11.5% 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后细胞得率可达到(7.66±2.43)×106个/鼠,存活率为96%~98%。CD11b磁珠阴性分选后肝星状细胞得率可达到(3.9±1.33)×106个/鼠,CD11b、F4/80双阴性细胞纯度为90.8%~95.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稳定、高效,能够有效去除kupffer细胞的污染,为进一步研究HSC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功能提供基础。
赛雪何兴潘卫庆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密度梯度离心
肝星状细胞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被引量:6
2013年
肝纤维化是包括血吸虫感染在内的各种慢性肝脏损伤的共同的最终病理结局。静息状态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成具有增殖、收缩和致纤维化作用的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近年来,HSC被证明在人和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HSC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功能以及血吸虫虫卵与HSC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治疗和预防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赛雪何兴潘卫庆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血吸虫病
Analysis of var genes cloned from a Plasmodium falcivarum isolate in China
2012年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rar gene repertoire and characterise the rhondroitin sulphate A (CSA)-binding activity of the Duffy-binding like(I)BI.) domains encoded by the var2csa gene of a Plasmodium falciparum(P.falciparum) isolate in Hainan Province,China.Methods:The sequences of var DBL1 regions were PCR-amplified,sequenced and the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was bioinformalically analysed.Recombinant proteins encoded by the var2csa genes were expressed and purified.The binding activities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to CSA receptor was detected by ELISA assays.Results:Fifty six unique DBI.a sequences were obtained,and the sequences represented similar diversity to the var genes of the genome parasite 3D7.There are two var2csa genes in the P.falciparum isolated from Hainan Province.Unlike in other falciparum parasites such as HB3,the two var2csa genes are more diverged.The receptor-binding capacity of DBL-5εand DBI.-6 e domains of HN var2CSA was studied.Conclusions:This work represented the diversity of rar genes of a P.falciparum isolate in China.
Ning JiangLi MengHui-Jun LuWei KangShuai PengWei-Qing PanJi-Gang YinQi-Jun Chen
关键词:MALARIAPLASMODIUMFALCIPARUMVARIATION
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37
2011年
我国于2010年7月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很多人对此充满信心,也有不少人对此心存疑虑。本文就我国当前消除疟疾工作的外部环境、机构建设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消除疟疾的观念和认识、技术措施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当前消除疟疾的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目前是我国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但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才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高琪
关键词:疟疾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探讨疟原虫MIF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2009年
通过生物芯片的方法,寻找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PyMIF)和宿主小鼠来源的MIF分子(MmMIF)在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面的差异,从而研究这2种MIF分子在作用机制上的异同。将亲和纯化原核表达的带His标签的重组MIF蛋白,通过C8柱去除内毒素后,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纯化高质量的RNA,然后通过信号发现者通路芯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yMIF可能参与了多个细胞存活和抗凋亡相关的通路并上调了一些炎症基因的高转录,扩大了炎症反应并参与了维持靶细胞活性信号通路的转导。
钟翔曾山邵丁丁王恒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疟原虫基因芯片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疟原虫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疟疾是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感染性疾病之一,但是目前药物抗性虫株的出现、有效疫苗的缺乏,特别是对疟原虫生物学、疟疾病理机制以及宿主在疟原虫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等方面了解不足是控制疟疾的主要困难。大量研究发现,机体内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包括疟疾在内的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受到研究者日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疟原虫等寄生虫中也先后鉴定出MIF分子,它们不仅在结构上具有高等生物MIF分子的典型特征,而且还具有与之相似的功能。尽管其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迄今为止多项研究表明,这些宿主MIF的同源分子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该文综述了宿主MIF和寄生虫MIF在疟疾感染和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
邵丁丁王恒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疟疾贫血
日本血吸虫虫卵特异性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日本血吸虫虫卵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的分子的克隆及其多态性分析。方法在NCBI数据库及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Human Genome Center,CHGC)日本血吸虫基因数据库中筛选出两个类IPSE(IL-4-inducing principle of S.mansoni eggs)基因(AY812212和AY223149)、一个类蛇毒过敏样蛋白基因(AY812797)和一个类亲环素蛋白基因(AY814078)。用RT-PCR检测表达谱,并从日本血吸虫虫卵cDNA文库中克隆这四个基因。定向克隆入质粒pET28-a,经双酶切鉴定筛选得重组的阳性克隆后测序。所得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Vector NTI Suite 7.0、Mega 4.0和在线软件Rankpep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pET28a-223149,pET28a-812212,pET28a-812797和pET28a-814078,并测定和分析了这4个基因。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免疫逃避有关。
蔡兴雁李静惠施文钧李军庄文佳陈小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克隆基因多态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