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

作品数:27 被引量:269H指数:12
相关作者:高星陈福友王昌燧张晓凌裴树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石器
  • 12篇旧石器
  • 9篇石器时代
  • 9篇旧石器时代
  • 8篇遗址
  • 6篇更新世
  • 5篇晚更新世
  • 4篇晚更新世晚期
  • 4篇考古
  • 3篇石制品
  • 3篇旧石器时代晚...
  • 3篇古人类
  • 2篇战国
  • 2篇水洞沟遗址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分析
  • 2篇孢粉
  • 2篇孢粉记录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分...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皇家安大略博...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文物研...
  • 1篇古脊椎动物与...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 1篇山西博物院
  • 1篇文学院
  • 1篇巴塞罗那自治...
  • 1篇十堰市博物馆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16篇高星
  • 8篇陈福友
  • 8篇王昌燧
  • 7篇张晓凌
  • 6篇裴树文
  • 6篇刘德成
  • 4篇周振宇
  • 4篇李锋
  • 4篇宋国定
  • 3篇彭菲
  • 3篇胡耀武
  • 3篇罗武干
  • 3篇关莹
  • 3篇王春雪
  • 3篇沈辰
  • 2篇张东菊
  • 2篇侯亮亮
  • 2篇王惠民
  • 2篇朱剑
  • 2篇王宁

传媒

  • 10篇人类学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南方文物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东方考古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性质被引量:6
2012年
1983年和198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发现了两处由动物骨骼围筑的圈状堆积,被发掘者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引来不少争议。目前已有一些文章就其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反驳者认为该堆积是流水作用的产物。本文引入西方的民族考古学视角,运用已有的民族考古学资料进行类比,从居住址的选址位置、结构特征和骨骼组成几方面入手,探讨了其作为居址及狩猎掩蔽所的可能性,并将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与国外旧石器时代居住址进行形态比较,发现二者共同点很少,由此质疑该圈状堆积人为作用形成的可能性。另外从其他自然形成机制出发因地制宜,对该遗迹现象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认为该遗迹可能主要是循环的冻融作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堆积。
魏屹陈胜前高星
关键词:民族考古学冻融作用
关中两汉先民生业模式及与北方游牧民族间差异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揭示作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主体汉族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及其转变,并探讨其在与游牧民族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陕西光明、官道和机场墓地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S稳定同位素分析。相比部分游牧民族,关中地区汉族具有和北方部分游牧民族截然不同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并且后者明显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从而发生了转变,这也体现了汉族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汉化"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张国文胡耀武Olaf Nehlich杨武站刘呆运宋国定王昌燧Michael P. Richards
关键词:汉族游牧民族
古骨可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重建古食谱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当前在古食谱研究中,胶原蛋白(不可溶性)的提取,主要采用明胶化法.然而,胶原蛋白的直接降解产物——可溶性胶原蛋白,常常予以忽视并摒弃.本文通过凝胶层析,分管提取了古骨的酸提取液,从中分辨出三个峰,对各峰提取物的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及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并与对应的不可溶胶原蛋白(ISC)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可溶性胶原蛋白(SC)在古食谱研究中的可行性.三个峰中,第二峰(保留时间在17.5~27.5 min)峰形最为平缓,表明其所含蛋白质的分子量不一致;其各管提取物,在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上与ISC最为接近.基于以上发现,可以看出,第二峰提取物即为SC.更为重要的是,两种蛋白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相近.具体而言,C/N摩尔比值落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异的平均值仅为(0.3±0.2)‰(N=2),δ15N值大约相差(0.6±0.1)‰(N=2);而C/N摩尔比值稍高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的平均值也仅为(0.4±0.1)‰(N=2),δ15N值也约相差(0.3±0)‰(N=2).这些差异,远低于δ13C和δ15N值在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差异(δ13C约为1‰~1.5‰,δ15N值约为3‰~5‰),表明SC与ISC具有相似的性质,其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食谱研究中极具应用价值.
王宁胡耀武侯亮亮杨瑞平宋国定王昌燧
关键词:凝胶层析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代淀粉鉴别的新方法-耐热性α淀粉酶降解法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古代淀粉粒鉴别的两种方法,即显微镜观察法和碘着色测试法,均不能确保鉴别的准确性。针对耐热性α-淀粉酶只对淀粉产生降解的特点,设计出古代淀粉粒鉴别的"耐热性α-淀粉酶降解法",并运用到考古样品中淀粉粒的分析和鉴定之中。本文详细介绍了耐热性α-淀粉酶降解法的原理和流程,并通过古代淀粉粒的鉴别实验,确定了该方法在确切鉴别考古样品中淀粉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现代大麦和莲藕淀粉粒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来源以及同种植物内部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其降解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而古代淀粉粒在耐热性α-淀粉酶作用下出现的降解速率差异的现象,或可揭示古代淀粉粒的植物来源,甚至长期埋藏对其产生的影响。
陶大卫吴妍Karen Hardy
关键词:淀粉粒降解
福建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孢粉记录的古环境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莲花池山旧石器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2005~2006年的考古发掘中揭露出一个包含有砖红土及网纹红土的地层剖面,在其中的3个石英砾石夹层中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光释光测年数据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的活动时间大致在60~26kaB.P.,对应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 3)。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面貌属于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植被面貌,林下生长有丰富的蕨类植物,在这一良好的生态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频繁。遗址石器工业面貌是以刮削器为主的小型石器技术类型。这种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主的特征不同于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以砍砸器为主的大型砾石石器工业传统,是我国南方地区MIS 3阶段开始广泛出现的技术特征。MIS 3阶段是寒冷干燥的末次冰期中一个温暖湿润的"间冰阶",该阶段全球范围内古人类技术出现明显变化,遗址显著增多,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莲花池山的研究结果显示,气候环境转变是南方地区技术传统改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南方地区多样化的区域小生境也提示这一文化传统的变革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
彭菲范雪春夏正楷
关键词:晚更新世古环境南方红土MIS
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是对柿子滩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的研究。该遗址分布于山西省吉县清水河流域,是一处含有细石器遗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年代为25000BP—10000BP。蚌质的出土遗物17件,发现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层位中,其中有穿孔的5件,有磨制痕迹的3件,分别发现于S9、S12A和S29三个地点。研究表明,蚌饰品穿孔有"钻孔"和"磨孔"两种形式,存在三种制作程序,早期到晚期的制作和穿孔技术表现出越来越进步的特点。
宋艳花石金鸣沈辰
关键词:柿子滩遗址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被引量:35
2011年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仪明洁高星张晓凌孙永娟
关键词:史前遗址
甘肃省水洛河、清水河流域2009年旧石器考古调查被引量:10
2011年
2009年6~7月在甘肃陇西盆地东部水洛河、清水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新地点16处;采集石制品200余件,动物化石60余件,其中大部分采自地层断面。石制品个体多较小,原料以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偶见砸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采用硬锤锤击法加工,以单向为主,存在少量两面加工者;毛坯以片状为主,显示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地层观察、石制品特征以及14 C测年结果表明,这些新地点时代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
李锋陈福友高星刘德成张东菊王山
关键词:旧石器晚更新世晚期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1977年出土石制品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发现于1974年,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取自梨益沟流水带来的河卵石,以石英岩和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砸击法应用较少。石器毛坯以片状居多,占63.6%;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和石球为主;石器由锤击法加工而成,加工部位多集中分布在毛坯的单侧或者单端,单向加工占72.4%,且以正向为主;双向加工占27.6%,多以复向加工为主。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石器组合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传统,大量石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剥片技术和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马宁裴树文高星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石制品
河南省淅川市王庄汉墓群M7彩绘颜料分析
2015年
一、引言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文化局等单位对丹江库区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王庄汉墓群,2003、2004年又两次对该墓地进行了复查。2009年9月,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
屈亚婷屈亚婷宋国定明朝方罗武干王昌燧
关键词:考古汉墓群文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