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AZ2019)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沈亚强程旺大姚祥坦张红梅徐素琴更多>>
相关机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水质
  • 2篇种养
  • 2篇种养结合
  • 2篇种养结合模式
  • 1篇低洼
  • 1篇低洼田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质
  • 1篇生物量
  • 1篇湿地农业
  • 1篇农业
  • 1篇藕田
  • 1篇物量
  • 1篇环境效应

机构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嘉兴市...

作者

  • 2篇姚祥坦
  • 2篇程旺大
  • 2篇沈亚强
  • 1篇徐素琴
  • 1篇张红梅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低洼田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构建的藕-鱼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底栖动物是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模式(莲藕-甲鱼模式、莲藕-彩鲤模式以及莲藕-泥鳅模式),以单养甲鱼模式作为对照,于种养结合前(2013年3月)、种养结合后作物生长旺盛期(2013年8月)以及鱼类捕捞后(2014年1月)3个时期对各试验田块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种养结合前后藕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底栖动物种类无显著影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科12属13种。但藕田套养水产动物,由于水产动物活动对底泥的扰动,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种养结合模式田块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较种养结合前大幅度增加。3种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后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12倍、336倍、11倍和273倍。而单养甲鱼模式池塘放养甲鱼后底栖动物生物量较放养前有所减少。另外,与单养甲鱼模式相比,莲藕-甲鱼种养结合模式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有所提高,而寡毛类密度、生物量则有所降低。此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3种种养结合模式藕田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3种种养结合模式中水质状况以莲藕-彩鲤模式最好,而莲藕-泥鳅模式水质最差。
沈亚强姚祥坦程旺大
关键词:底栖动物生物量水质
浙江北部低洼田湿地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的环境效应被引量:8
2014年
浙江北部地区地势低洼,种粮易涝,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作为湿地农业农作制度的创新,"水生作物-鱼类"种养结合模式在当地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善种养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在嘉兴市秀洲区3个农场开展了不同种养模式(藕-鱼和菱-鱼模式)的对比试验,对池塘水质、底质特征以及大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池塘水质有一定改善作用。虽然养殖鱼类后水体有机污染有一定程度加重,但由于水生作物的吸收作用,使得水体氮磷含量明显降低。与菱-鱼模式相比,鱼塘种植莲藕后,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底质的分析表明,鱼塘种植水生作物后,底泥中速效钾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在种植莲藕后。另外,由于施用化肥以及当年不收割引起的藕叶、茎杆等腐烂分解,使得藕-鱼模式池塘底泥中速效磷和总氮含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329.1%和361.9%。对种养结合区域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种养结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改善周边区域空气质量。
沈亚强姚祥坦张红梅王润屹徐素琴程旺大
关键词:低洼田种养结合模式水质底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