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0623-E0371)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小红陈鸿辉谭见容梁佩红戴丽冰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在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 2008年
- 背景:单纯的聚乙烯醇材料对细胞的黏附能力有限,用胶原蛋白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后能否改善其对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作用尚无公认。目的:探讨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用Ⅰ型胶原胶表面修饰后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8/2007-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Ⅰ型胶原蛋白胶,由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研制的胶原胶制剂。方法:用聚乙烯醇纺丝编织成条束状支架材料,用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分别种植到聚乙烯醇和经Ⅰ型胶原胶修饰过的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PVA/COL)支架材料上,立体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细胞在聚乙烯醇与PVA/COL纺丝编织材料上生长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情况,对比评价编织构建的聚乙烯醇和经Ⅰ型胶原胶修饰过的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细胞相容性的优劣。在电子拉力机测试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力学性质,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细胞在聚乙烯醇和经Ⅰ型胶原胶修饰过的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黏附增殖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NIH-3T3细胞株比人前交叉韧带细胞生长旺盛。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细胞在经I型胶原胶修饰过的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上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增多,在聚乙烯醇支架材料上细胞生长形态较好。I型胶原胶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但对人前交叉韧带细胞作用不明显。拉力测试该编织材料负荷-拉伸曲线与人及兔前交叉韧带的相似,柔韧性好,最大负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2.61N,14.96MPa和202.08MPa。结论:Ⅰ型�
- 戴丽冰邹海燕叶春婷白利明杨小红沈雁陈鸿辉谭见容
- 关键词:聚乙烯醇前交叉韧带
- Ⅱ型胶原基质海绵和基质膜的材料特性与生物相容性比较
- 目的:通过测试Ⅱ型胶原基质海绵和Ⅱ型胶原基质膜的材料特性和细胞生物相容性,比较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优劣,探讨生物材料提纯制作成形等工艺上的经验。方法:通过改进固有方法提取、纯化Ⅱ型胶原,以不同的工艺分别制成Ⅱ型胶原基质海...
- 杨小红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
- 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MRI与组织学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评估自行研制的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既往方法研制成Ⅱ型胶原,利用胶原的自发荧光特性测试其孔径大小;将材料移植到软骨缺损动物模型上,以随机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动物实验。通过MRI联合组织病理学HE、番红O、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及新生软骨面积测定、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软骨缺损修复状况。结果Ⅱ型胶原海绵自发荧光分层扫描显示其孔径为(93.26±38.40)μm,较接近最适软骨生长的孔径。通过横向比较动物实验同一时相点各组MRI对照组织学结果可以看出,Ⅱ型胶原海绵组在6周时首先出现零星、孤立的软骨信号,而番红O染色和免疫组化的结果证实新生的软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泌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基质的功能。天狼猩红偏振光测定结果显示,Ⅱ型胶原海绵组新生软骨面积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改进方法提取纯化的Ⅱ型胶原,无论组织病理还是MRI的结果均显示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有显著效果。
- 杨小红陈鸿辉廖鹰扬曾旭文梁佩红康宁梁治平谭见容梁伟国
- 关键词:软骨关节组织学
- 组织工程胶原海绵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孔径结构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制备组织工程胶原海绵支架材料,采用聚乙二醇脱水法将胶原溶液于4℃下进行分时段脱水,制得不同胶原浓度的溶液,并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制成多孔海绵材料。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力机等手段对海绵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胶原浓度的溶液制备出不同孔径、孔隙率及平衡含水率的海绵材料,且力学性能也存在差异。从而通过控制胶原溶液的浓度,可制备不同孔径大小的海绵,以适应构建不同种类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需要。
- 秦胜男陈鸿辉杨小红叶春婷康宁谭见容戴丽冰
- 关键词:胶原孔径
- 经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交联的Ⅱ型胶原海绵的制备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用碳化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 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对Ⅱ型胶原海绵进行交联,评价了交联前后材料理化性能的改变,探讨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提取Ⅱ型胶原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冻干成多孔海绵材料后,室温下交联24h,再次冻干成为Ⅱ型胶原海绵支架材料。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力测试机等手段对海绵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兔软骨细胞种植到交联后的Ⅱ型胶原支架材料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1)交联后的海绵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交联组相比明显提高,达到(2.18±0.47)MPa;(2)交联组材料的抗胶原酶降解能力显著提高,4h后仅降解了8.28%。交联后孔径大小约为90μm,孔隙率和平衡含水率平均为93.39%和97.78%;(3)软骨细胞在Ⅱ型胶原海绵上生长状况良好。[结论]交联后的Ⅱ型胶原海绵保持其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力学性能和抗降解能力。
- 秦胜男陈鸿辉杨小红康宁谭见容梁佩红戴丽冰叶春婷
- 关键词:碳化二亚胺交联
- 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在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8年
- 探讨聚乙烯醇(PVA)纺丝纤维编织用I型胶原胶(COL-I)表面修饰后,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ACL)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用PVA纺丝编织成条束状支架材料,用NIH-3T3细胞株和人前交叉韧带(HACL)细胞分别种植到PVA和经COL-I修饰过的PVA纺丝纤维编织(PVA/COL)支架材料上,立体培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评价材料经I型胶原胶表面修饰前后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纺丝编织材料上细胞附增殖情况;在电子拉力机上测试PVA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PVA和PVA/COL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黏附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在PVA/COL支架材料上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增多;COL-I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但对HACL细胞作用不明显。拉力测试该编织材料柔韧性强,最大负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2.61 N、14.96 Mpa和202.08 Mpa。说明I型胶原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和HACL细胞在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黏附、增殖,可促进NIH-3T3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聚乙烯醇纺丝纤维编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
- 戴丽冰邹海燕叶春婷白利明杨小红沈雁陈鸿辉谭见容
- 关键词:聚乙烯醇I型胶原前交叉韧带
- 聚乙烯醇-胶原凝胶研制及作为组织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英文]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聚乙烯醇对细胞黏附能力有限,在聚乙烯醇中加入胶原蛋白能否改善其细胞的黏附性?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胶原复合材料,并探讨其作为软组织替代材料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kg,雌雄不拘,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市级实验室完成。牛I型胶原购自广州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乙烯醇-124购自广州南方化玻仪器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7/2006-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完成。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制备:配制5g/L的牛Ⅰ型胶原与5%的聚乙烯醇-124以1∶1混合,真空冷冻干燥成为凝胶状,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②细胞毒性试验: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剪成10mm×5mm×1mm小片,γ射线消毒后,分别放入48孔平板中,每孔加入1×104个3T3细胞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③体内埋植试验:将实验兔背部脊柱两侧各作2个纵切口,形成皮下腔隙。分别于手术形成的皮下腔隙植入4块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分别于术后1,4,8周各取3只实验共9块标本及其周围组织作病理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膜内部结构、细胞毒性试验及体内埋植试验结果。结果:①聚乙烯醇-胶原材料内部结构:真空冷冻干燥的聚乙烯醇-胶原为白色的凝胶,扫描电镜见其表面和切面内部有贯通的三维孔隙。②细胞毒性试验结果:3T3细胞在PVA-胶原材料上能三维生长、形态正常。③体内埋植试验结果:聚乙烯醇-胶原植入1周后,产生了正常的异物反应,材料与组织界限分明。4周后,只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胶原纤维和假单层立�
- 叶春婷黄耀熊邹海燕陈鸿辉彭燕豪
- 关键词:胶原聚乙烯醇生物材料
- Ⅱ型胶原海绵的材料特性及对软骨缺损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海绵的材料特性与其在修复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对比Ⅱ型胶原海绵与Ⅱ型胶原膜的力学、孔径方面等材料特性的差异,并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A组接受Ⅱ型胶原海绵移植,B组接受Ⅱ型胶原膜移植,而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不予治疗,分别于2、6和12周取材,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软骨缺损处修复的效果。[结果]Ⅱ型胶原海绵与Ⅱ型胶原膜在材料特性上有显著差异,胶原自发荧光分层扫描通过图像分析得出A组平均孔径为(93.26±38.41)μm,弹性模量(0.098±0.0017)MP/m2,均较B组更为理想。组织学显示A组6周时生成大量新生软骨,12周时新生软骨形态与成熟度已经接近正常,较B、C两组更为优越。[结论]Ⅱ型胶原海绵有理想的孔径和合理的生物力学结构性质,有利于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具有良好材料特性的组织工程基质。
- 廖鹰扬陈鸿辉杨小红梁佩红戴丽冰谭见容
- 关键词:生物力学孔径软骨缺损
- 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骨组织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改进既往标本制作方法,探讨应用不同浓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骨组织包埋效果的影响,寻找不脱钙骨组织标本包埋制作的理想方法。[方法]骨组织标本取材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转入含有15g/L过氧化苯甲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UMMA)中,每24h换液1次。从转入UMMA渗透液开始,每天抽滤30min,以排除组织中的气体。MMA聚合过程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以30g/L、35g/L、40g/L三种筛选浓度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密切观察样本聚合情况。[结果]3种浓度及凝结时间观察比较,加速剂浓度为35g/L的标本,在室温25℃左右,约7d时间开始凝结,并逐渐变硬,组织与包埋剂的硬度均匀,效果理想,制作的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两种清晰的矿化标记;加速剂浓度为40g/L的标本,约3~4d开始凝结,但出现大量气泡影响观察及制片,效果欠佳;加速剂浓度为30g/L的标本,观察30d仍未见凝结。[结论]过氧化苯甲酰浓度为35g/L的包埋剂对不脱钙骨组织包埋效果最为理想,应用本研究方法能为骨科基础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硬组织制作技术平台。
- 谭见容杨小红康宁王文陈鸿辉梁伟国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
- 专用四肢关节磁共振在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新西兰成年白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后的低场强专用四肢关节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40只兔左膝关节随机分为两组:A组:通过手术形成软骨缺损,不植入Ⅱ型胶原;B组:缺损内填充Ⅱ型胶原,术后2、6、12、18周分别行专用关节MR扫描,扫描后取材,行组织学检查。【结果】A、B两组手术区均显示有规律的动态MR改变,结合组织学分析,A组是软骨缺损的自我修复过程,B组是填充物的成熟过程。12周时两组均可见关节软骨信号,B组软骨信号较光滑,与组织学结果相符。【结论】专用四肢关节MR检查具有评价关节软骨修复的潜力,可望成为一种无创的软骨修复术疗效评价方法。
- 曾旭文梁治平陈鸿辉钟敏之陈松杨小红梁佩红
- 关键词:软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