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科研课题(2009mw1)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董有海耿雷冯庆玲吴俊国甘少磊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形成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牵拉成骨
  • 1篇注射性
  • 1篇细胞
  • 1篇可注射
  • 1篇可注射性
  • 1篇骨细胞
  • 1篇骨再生
  • 1篇成骨细胞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篇洪洋
  • 2篇钱光
  • 2篇王明海
  • 2篇甘少磊
  • 2篇吴俊国
  • 2篇冯庆玲
  • 2篇耿雷
  • 2篇董有海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化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对骨再生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将血管化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骨延长区,观察血管形成及骨再生的情况,揭示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和成骨的关系。方法以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藻酸盐水凝胶为载体,复合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构建血管化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将其注入肢体延长动物模型骨延长区,以空白对照组、注射单纯成骨细胞复合可注射性纳米材料组为对照,通过组织学切片、毛细血管计数、骨小梁百分比面积测定,观察血管化及骨生成情况。结果毛细血管计数显示第3周:A组4.8±9.1,B组7.4±9.2,C组10.7±8.5;第6周:A组15.1±7.2,B组19.3±15.8,C组31.5±18.2,各时段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管计数值最高,血管化明显优于其他组。骨小梁百分比面积测定显示第3周:A组4.52±7.31,B组10.20±9.65,C组21.33±16.4;第6周:A组22.56±8.76,B组41.95±16.27,C组58.36±11.39,各时段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值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C组>B组>A组,C组骨小梁百分比面积最大。结论血管化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可促进骨延长区血管化及骨生成,优于单纯成骨细胞复合可注射性纳米材料。
王明海洪洋甘少磊冯庆玲吴俊国钱光耿雷董有海
关键词:血管化可注射性牵拉成骨
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2013年
目的:将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兔成骨细胞复合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外实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16周龄、体质量约1.5 kg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股骨大转子部和胫骨干骺端骨髓4~5 mL,将传至第三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以成骨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获取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注射纳米材料组的成骨细胞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可注射纳米材料组ALP活性值为2.135±0.085,对照组为2.141±0.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可见,成骨细胞在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上可良好地增殖、生长,细胞的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结论:可注射性纳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可注射性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王明海洪洋甘少磊冯庆玲吴俊国钱光耿雷董有海
关键词: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