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31070)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7
- 相关作者:周光益邱治军王旭黄志宏田大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韶关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州市流溪河降水离子浓度与电导率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对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流溪河地区采集的106次降雨水样(雨量范围0.7~268.6 mm)进行化学测试,研究了降水中几类主要离子含量与电导率的关系。结果显示:(1)通过各化学离子含量计算的电导率与对应实测的电导率之间存在-2.94%的平均相对误差。(2)H^+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水样中pH<5.6时是正相关,在水样中pH≥5.6时呈现负相关规律。(3)电导率随离子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水样的总离子浓度相同或者H^+和总离子浓度相同时,由于样品之间存在显著的其他化学组成差异,致使电导率的不一样。(4)将水样分成pH≥5.6和pH<5.6的两组后,每组中各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更好的回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pH值、电导率的测定并利用回归方程来预测水中的其他化学成分含量。
- 周光益田大伦邱治军王旭杨松刘敏
- 关键词:酸雨化学组成电导率
- 南岭杉木人工林光合-蒸腾作用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观测了南岭杉木人工林林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1)处于林冠不同高度(林冠顶部、林冠中部和林冠下部,下同)的杉木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特征均存在差异,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1±0.23)μmol.m-2s-1;(2)位于林冠不同高度的杉木叶的蒸腾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亦存在差异,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48±0.07)mmol.m-2s-1;(3)不同高度的杉木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日平均WUE为(3.41±0.19)μmol/mmol;林冠内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在该杉木人工林中并非限制因子.
- 梁瑞友黄志宏周光益邱治军
-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杉木人工林
- 流溪河小流域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被引量:20
- 2010年
-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流溪河流域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荔枝林的0~60cm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3种林分的土壤密度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大小分别为荔枝林1.45g/cm3、阔叶林1.22g/cm3、竹林1.11g/cm3。(2)3种林分0~60cm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竹林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荔枝林和阔叶林的总孔隙度相差不大;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阔叶林11.51%、竹林7.38%、荔枝林5.91%。(3)3种林分0~60cm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阔叶林63.39mm、竹林41.86mm、荔枝林33.96mm;3种林分的排水能力大小分别为阔叶林65.44mm、竹林43.59mm、荔枝林34.68mm。因此,流溪河流域不同林分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竹林在密度、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指标上优于阔叶林和荔枝林,而阔叶林则在土壤蓄水、排水指标上优于竹林、荔枝林。
- 邱治军曾震军周光益杨松谭斌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水源涵养常绿阔叶林毛竹林
- 不同理论方程模拟华南桉树人工林蒸散量的比较被引量:7
- 2008年
- 森林生态系统蒸散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过程,联系着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并与养分循环密切相关。以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纪家、河头林场为研究样地,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林地有关气象因子、土壤水文生态因子作了近4a的定位观测。选取TURC公式、Penman-Monteith方程(PM)和周国逸公式作为代表,三者分别以温度为指标、以辐射与能量转换为驱动因子和以物理过程为主导的蒸散量理论计算方法。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同水量平衡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各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其波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对于PM方程而言,结果对所选参数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于周国逸公式来说,在计算较小时间尺度(≤1a)蒸散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波动的原因可能在于参数的时间尺度匹配问题。对于TURC公式,计算结果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公式的经验局限性。理论计算值同水量平衡估算结果比较说明,三者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的年蒸散量。比较而言,周国逸公式计算结果的波动性范围较小,较适用于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蒸散量的计算。
- 黄志宏王旭周光益吴志祥
- 关键词: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蒸散量
- 南岭小坑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估算
- 2013年
- 粤北南岭是我国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本研究在进行样地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样地收获法实测了小坑流域地带性植被天然次生林3块代表性样地(小红栲-木荷群落、藜蒴栲-小红栲群落、木荷-杉木群落)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生长方程法估算了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果表明:(1)群落是以藜蒴栲、小红栲与木荷为主要建群种,为地带性植被类型;杉木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其中一个群落由杉木林皆伐转换而来有关;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分布符合正态分布;(2)胸径与地上生物量的曲线拟合回归方程B(kg.tree-1)=0.128*D2.367 8可获得二者较高的相关性(p=0.000 1);树高与胸径关系符合H=3.712 0D0.474 6(p<0.000 1);(3)地上生物量的估算结果为119.720 Mg.hm-2,比实测值高2.59%;地下生物量的估算结果为23.922±4.201 Mg.hm-2,系统总生物量为143.642±8.896 Mg.hm-2。
- 黄志宏陈步峰周光益吴仲民王旭李根梁瑞友
-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 广州流溪河降水化学成分及其海洋源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2006年6月~2008年5月在广州流溪河地区采集的106次降雨水样(雨量范围0.7~268.6mm)及其化学测试,论述了几类主要离子在降水中的含量特征、季节变化、物质的海洋来源以及雨水中离子平衡等。结果显示:(1)流溪河周边没有明显的点污染源,但酸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9.5%,说明降水中的污染物来自该地南部和北部污染区的中距离传输;如夏季和秋季时,台风等海洋气流把珠三角南部更多的NOx传输至该地,使得雨水中NO3-含量在夏季和秋季最大。(2)降水中的年平均F-、Cl-、NO2-、NO3-、PO43-、SO42-、NH4+、Ca2+、Mg2+、K+、Na+和Al3+离子浓度分别为3.76、22.80、0.45、25.22、0.86、62.9、41.5、35.77、2.93、5.45、14.8和0.943μeq.L-1;且单个降水事件中的离子浓度大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3)流溪河雨水酸度主要来自SO42-、NO3-和Cl-1,且主要靠中和因子较大的NH4+、Ca2+、K+等阳离子起缓冲作用;该地降水沉降中的强酸酸量为2.053keqhm-2a-1,NH4+、Ca2+、K+、Mg2+、Al3+的缓冲量分别为0.865、0.745、0.114、0.061、0.020keqhm-2a-1。(4)降水化学的月和季节波动明显,酸雨主要集中于雨季,而旱季雨水酸度较低,这和重庆及北京的情况相反。(5)在雨水中化学成分Na+全部来源海洋的假设前提下,分析得出:绝大部分Mg2+和部分Cl-(80.07%)、SO24-(2.91%)、Ca2+(1.86%)、K+(6.19%)来自于海洋,而F-、NO3-来自海洋的贡献率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 周光益田大伦杨乐苏邱治军王旭谭斌
- 关键词:酸雨化学组成
- 广东南岭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对广东南岭小坑自然保护区5种林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土壤肥力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林型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5.83±0.34)%)、土壤全N质量分数((0.369±0.019)%)较其他林型高,且林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林型的土壤碳氮比不同,其中马尾松林地最高(24.69±6.01),常绿阔叶林最低(15.77±1.59)。各林型间土壤全P质量分数、土壤速效K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均是以毛竹林林地质量分数(P,(0.045±0.001)%;K,(79.00±4.03)mg/kg)最高,表明毛竹林比较适合本地生长,对地力维持有一定作用,可以适当发展。除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外,其余3种林型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P缺乏,当地在林业经营措施中可适当施加P肥以提高地力。5种林型综合排序为常绿阔叶林(0.576)>毛竹林(0.481)>针阔混交林(0.196)>马尾松林(-0.558)>杉木林(-0.694),说明地带性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是当地最佳的林地利用方式。
- 黄志宏田大伦周光益梁瑞友
- 关键词:林型土壤养分
- ICP-AES直接测定土壤中多种交换性阳离子组成被引量:10
- 2008年
- 用5 g土样加50 mL的1mol.L-1乙酸铵振荡30 min,提取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直接测定土壤中多种交换性阳离子。该方法的钙(Ca)、镁(Mg)、钾(K)、钠(Na)和锰(Mn)检出限分别为:0.003 6,0.006 9,0.033 6,0.001 43,0.035μg.mL-1,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土壤有效态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测得值都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GBW07416标准物质11次测定钙、镁、钾、钠和锰的相对误差(RE)分别为-1.94%,6.61%,-2.5%,-9.09%和3.59%,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0.96%,1.80%,4.65%,0.54%,0.71%。
- 杨乐苏
- 关键词:土壤
- 南岭小坑木荷群落地上生物量被引量:10
- 2012年
- 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和评估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参数(吴仲民等,199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
- 李根周光益吴仲民梁瑞友
-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
- 南岭小坑藜蒴栲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规律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皆伐法对南岭小坑750 m2天然藜蒴栲群落的生物量进行实测。该群落有43个树种,其中藜蒴栲为优势种,测定胸径2.0 cm以上267株树木的树干、枝、叶烘干重数据以及胸径(D)、树高(H)数据;揭示了该森林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AGB)在森林各层次、各树种及乔木层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并建立了该群落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南岭小坑流域藜蒴栲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131.149 t/hm2,乔木层129.895 t/hm2,下木层1.563 t/hm2,层间植物0.267 t/hm2,凋落物层2.424 t/hm2。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分别是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85.0%、10.6%和4.4%。优势树种藜蒴栲和小红栲生物量占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46.3%和9.8%,这说明在早期演替的藜蒴栲群落中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种。乔木层各径阶(DBH<5,5—10,10—15,15—20,20—25,≥25 cm)生物量占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是1.0%,13.1%,52.2%,26.4%,4.6%和2.7%。天然次生藜蒴栲群落以D为自变量的总生物量模型是Wtagb=0.116D2.384,R2=0.934,该模型估算值比皆伐实测值低5.0%;以D2H为自变量的总生物量模型是Wtagb=184.274(D2H)0.881,R2=0.952,模型估算值比皆伐实测值低6.9%;这说明针对天然藜蒴栲群落,以D为自变量的总生物量模型更为实用。
- 李根周光益王旭吴仲民邱治军赵厚本梁瑞友
-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