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676)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子杰孟庆刚杜宁樊碧发李娴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3篇夹脊
  • 3篇夹脊穴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炎
  • 2篇穴位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疼痛
  • 2篇痛阈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综合征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 1篇胆囊炎患者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镇痛
  • 1篇心肾

机构

  • 7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北京煤炭总医...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1篇孟庆刚
  • 1篇李娴
  • 1篇张赛
  • 1篇樊碧发
  • 1篇陈子杰
  • 1篇晋志高
  • 1篇杜宁
  • 1篇李彬
  • 1篇郑斌
  • 1篇王真真
  • 1篇晋志高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n hao de夹脊穴临床应用研究
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夹脊又名'挟脊'、'侠脊',原指挟于脊椎两旁的经穴,后作为奇穴名。夹脊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下侠脊者必已。'《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予以确定:自第一胸椎之下至第五腰椎之下为止,每椎...
闫琰杨丽娟姜慧晋志高
关键词:夹脊穴
文献传递
中医治疗胃溃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胃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胃黏膜缺损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的溃疡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复发率高,且病程长,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疾病。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对该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及近3年来中医学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以探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邵蕊王莹晋志高
关键词:病因辨证论治
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IBS患者有关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及针刺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经疼痛测量仪测量,选取穴位疼痛阈值较低以及临床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肝俞、三阴交、关元、天枢穴、合谷穴;药物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果:针刺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后主症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症肠鸣矢气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IBS患者腹部不适、泄泻、便秘、肠鸣矢气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赛贾思涵郑斌杨丽娟晋志高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刺
中药针灸治疗胆囊炎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6年
胆囊炎为胆囊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如何防治胆囊炎的复发是其治疗的难点。中药、针灸治疗胆囊炎具有独特优势,且疗效明显。本研究将近年来中药、针灸治疗胆囊炎概况进行综述。
王莹邵蕊晋志高
关键词:胆囊炎中药疗法针灸疗法
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颈椎病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并且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颈椎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安全可靠并且疗效优于手术等西医的治法。夹脊穴是经外奇穴,共34个穴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人们将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的穴位也归为夹脊穴即颈夹脊穴,同时将它应用到临床实验和研究中取得了可靠的疗效。本综述总结了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病因分析、治疗方法和针刺颈夹脊穴在治疗该病上的优势。
邵蕊王莹晋志高
关键词:颈椎病夹脊穴针刺
MAPK和NO相关信号通路在电针镇痛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针刺镇痛具有安全、疗效显著、属于绿色医药的特点,并且是一种非药物性的治疗,因此得到世界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电针(属于针刺的一种)镇痛具有其独特的机理,本文从细胞分子水平,以MAPK (其中包括P38 MAPK、JNK、ERK信号通路)和海马NO-c GMP-PKG信号通路为例,阐述与电针镇痛作用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疼痛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杜宁李娴樊碧发邵蕊
关键词:信号转导电针镇痛
针药结合对慢性胃炎大鼠胃组织IL-10和TNF-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从胃组织中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角度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8只,建立慢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空白组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2m L;针刺组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2m L,电针双侧脾俞、胃俞;中药组灌服贞芪扶正胶囊;针药组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每组均治疗6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胃组织上清液中IL-10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0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组织中IL-10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和中药组比较,针药组大鼠胃组织中IL-10和TNF-α含量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够降低慢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组织中IL-10和TNF-α的含量,对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邵蕊杨丽娟王莹晋志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贞芪扶正胶囊IL-10TNF-Α
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1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针刺神门、三阴交、安眠、照海、申脉、四神聪、心俞、肾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针治疗,取耳穴的肾、神门、交感、内分泌,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及效率,并于治疗前后判定中医证候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烦躁、疲乏健忘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除疲乏健忘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32.1%(18/56)、总有效率为82.1%(46/56),治疗组显效率为54.5%(30/55)、总有效率为94.5%(52/5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在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等方面改善明显,比单用体针疗效更佳。
张赛贾思涵杨丽娟晋志高
关键词:女性更年期耳针体针心肾不交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据统计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5%,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几千年的历史中,祖国传统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增长,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呈海量增长。基于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运用Cite Space3.8R1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国内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利用大量文献数据信息绘制该领域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国内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文献,以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及其知识领域结构,找到核心的学科领军人物及研究单位,发现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此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信息,为科学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王淑斌陈子杰程玉娟孟庆刚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知识图谱
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穴位痛阈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针刺1组选取与正常人腧穴疼痛阈值变化大的腧穴为主穴,结合临床辨证再选用适当的配穴;针刺2组以临床资料为基础辨证选穴,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观察3组治疗前后穴位疼痛阈值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针刺1组、针刺2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是80.0%、76.7%、56.7%,针刺1组、针刺2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1组、针刺2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腹部不适、泄泻、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纳呆、倦怠乏力、抑郁烦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要症状肠鸣矢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大肠经、小肠经、脾经、胃经大多数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IBS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为治疗选穴提供帮助,为疗效评价提供一种直观化、量化的新途径,为提高临床疗效及阐明针刺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杨丽娟王晓信李彬王淑斌张赛晋志高邵蕊王莹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刺疗法痛觉阈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