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9ZC018M)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9ZC018M)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秋玲孙可伟张春红李如燕李建昌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生物质聚氨酯制备中微波预处理对液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提高液化效率,以水为介质,将麦秆纤维在不同的微波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研究微波处理对液化效率的影响,利用FT-IR、SEM、XRD等仪器分析方法对微波处理前后的麦秆化学结构、纤维形貌和聚集态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微波加速液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微波预处理3 min可将液化反应时间由未处理时的60 min降低至处理后的40 min,效果明显;研究发现微波预处理不会改变液化反应的历程,但适当的微波作用使麦秆纤维的结晶度由未处理前的46.35%下降到30.7%,麦秆纤维表面变得疏松,可及度变大,因此反应活性增强。
- 陈秋玲孙可伟张春红
- 关键词:麦秆微波预处理
- 利用麦秆制聚氨酯多元醇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以聚乙二醇(PEG400)为液化试剂进行液化,讨论了麦秆纤维粒径、催化剂用量、乙二醇(EG)加入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液化残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为">12目",EG用量为20%,浓硫酸用量为4%,在160℃下反应60min时,所得残渣率最小,为0.8%。羟值、酸值的测试结果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液化过程中羟值逐渐减小,而酸值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反应后期有酯缩合反应发生。将液化产物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可制成泡沫材料,红外光谱证实生成物具有聚氨酯的典型特征。得到的泡沫材料密度为38kg/m3,抗压强度为118kPa,性能优良。
- 陈秋玲李如燕孙可伟张春红李建昌
- 关键词:小麦秸秆液化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