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ZDOB8)

作品数:28 被引量:118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翔海马伟华于衍学郝亚明何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7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民族
  • 4篇文化
  • 3篇中华民族
  • 3篇宗教
  • 2篇道德
  • 2篇邓小平
  • 2篇真情
  • 2篇人类学
  • 2篇儒家
  • 2篇社会
  • 2篇维度
  • 2篇民族问题
  • 1篇大综合
  • 1篇道德风尚
  • 1篇吊庄移民
  • 1篇动力研究
  • 1篇多模态
  • 1篇新儒家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机构

  • 10篇南开大学
  • 9篇贵州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宿迁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江苏省宿迁中...
  • 1篇伍斯特理工学...

作者

  • 5篇李翔海
  • 3篇马伟华
  • 3篇于衍学
  • 2篇王纯磊
  • 2篇郝亚明
  • 2篇冯蕾
  • 2篇何丽
  • 1篇王群勇
  • 1篇刘畅
  • 1篇侯亚伟
  • 1篇张景霓
  • 1篇马伟宁
  • 1篇刘畅
  • 1篇平静
  • 1篇梅筱雪

传媒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人口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档案与建设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7篇2022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商量办事”与“自己决定”——邓小平与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研究
2018年
民族工作方法在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民族工作方法,继承了毛泽东民族工作方法的精髓,对江泽民直至习近平民族工作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其中,"商量办事"、让少数民族"自己决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民族工作态度,在当前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邓小平"商量办事论"和"自己决定论"进行深入研究,更具学术价值。
于衍学
关键词:邓小平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多民族观的演化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中国共产党人摈弃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消极的多民族观,从毛泽东起开始建构积极的多民族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发展着积极的多民族观。他们持有的积极的多民族观有共性和鲜明的个性。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的多民族观经过一个较长的演化过程后,逐渐演化成多民族优势论。这种演化具有一些基本特点。习近平关于多民族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重大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多民族优势论的正式确立。这是对历史上多民族问题论的重大突破,是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一大创新,极大拓展了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新空间。
于衍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唯乐不可以为伪”:对儒家乐教真情本质的考察被引量:2
2022年
“唯乐不可以为伪”阐明儒家的“乐”(yue)以真情成其感人深、化人速、致人乐(le)、效最捷之教。儒家乐教的真情本质自孔子发问:“人而不仁,如乐何?”便以“仁”所内含的“爱人”之情与“乐”所建塑的“合爱”之情同真并启;又经《荀子·乐论》《礼记·乐记》、嵇康《声无哀乐论》直证:“生于心”“感物而动”“不可免”的“乐”是“其声出于情也信”与“乐行志清”;并在诗、乐一体中以“好善恶恶”之真志“兴观群怨”,助推“礼”之践行。主体在乐所营造的真情世界,打开、抒发、共鸣、相知自身“仁心”中的真情,乐(le)且同乐(le)地化成仁者和仁之礼文社会。
魏冰娥
关键词:儒家乐教真情
《南京!南京》:“大国心态”的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研究"大国心态",除了宏观角度之外,还有微观角度,否则容易流于空泛。《南京!南京!》这部影片除了历史观、国民教育、艺术审美等价值外,还具有大国心态的认识价值。《南京!南京!》通过设置社会议题,反映出当下部分国人的大国心态。具体而言,它所设置的议题可以分为三类,即还原、反思的议题,抵抗、救赎的议题,以及走出"南京"的国际视野的议题。而分析这三个议题,又无不反映出当今中国人宽容、自信、开放的"大国心态"。电影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文艺形式,研究它所蕴含的国民心态,能更清楚地看到"大国心态"在当今中国的普及和深入程度。
刘畅
关键词:《南京!南京!》国民心态大国心态
基于大脑网络模块化的语言模因心理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大脑中的语码转换是神经语言学的探索焦点。语言模因强大的复制再生能力与其构建的心理动力密切相关,语言模因心理动力自成系统,它超越了人类的符号认知系统。神经动力学是语言模因心理动力的生理基础。基于大脑网络模块化的神经建构方式来考察语言模因心理动力触发的路径主要体现在:1)离散的大脑神经扩散方式;2)客观世界的相似性;3)大脑网络模块化的认知方式。
王纯磊王纯磊何丽冯蕾
关键词:模块化语言模因心理动力
基于三个认知维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构被引量:29
2019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各民族凝心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各民族能否凝心聚力,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实体认知、价值认知和路径认知三部分构成。实体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价值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点,路径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
于衍学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西方宗教起源论说及评述
2018年
宗教起源问题是宗教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其探讨或起始于古希腊。严格意义上,宗教起源论说或是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是在宗教文化而非意识形态视野下展开的,它标志着宗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文章整合19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评判其得失,不仅对宗教人类学理论建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当前纷繁的宗教现象。
阿俊敏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
论《苗族古歌》对社会传统道德风尚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苗族古歌》作为一种歌、舞、乐相衬和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引发力,表现为情景交融、源于实现活动的感性实践与价值场域,从而不知不觉地影响社会整体的道德风尚,形成了本民族认同的良风美俗。同时,借助意愿选择与德性活动的适度结合、连续沉思,塑造苗族勤劳勇敢、追求自由公正等民族精神和品质理念。
彭东琳
关键词:《苗族古歌》社会道德风尚
邓小平早期民族理论初探被引量:1
2018年
邓小平认为,解决好民族问题,国防问题才可能解决好,才能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宣传民族政策,消除民族隔阂,搞好民族团结,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事业,是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一切民族事务要同少数民族商量,让少数民族自己做决定,采取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是民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于衍学
关键词:邓小平民族理论
“孝”: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被引量:19
2010年
在中国文化中,"孝"不仅具有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孝"的根本精神是"报本反始",即一种受恩思报、得功思源的感恩戴德之情。它包括了三个具体的向度:为个体生命之本的祖先尽孝,为社会生命之本的圣贤尽孝,为类性生命之本的天地尽孝。它在根本精神上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构成了传统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吾性自足的形态与基督教皈依于外在上帝的终极关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仅仅通过揭露"孝"作为社会性的道德伦常规范的弊病并不足以彻底否定"孝"。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在"安身立命"的层面发挥"孝"的积极作用,是应当进一步予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翔海
关键词:安身立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