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320)

作品数:22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应明罗颂椒段银钟赵昱辉侯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P物质
  • 10篇细胞
  • 7篇牙齿移动
  • 6篇牙髓
  • 6篇牙周
  • 6篇相关肽
  • 6篇基因
  • 6篇基因相关肽
  • 6篇降钙素
  • 6篇降钙素基因
  • 6篇降钙素基因相...
  • 6篇降钙素基因相...
  • 6篇骨细胞
  • 6篇钙素基因相关...
  • 4篇血管
  • 4篇增殖
  • 4篇受体
  • 4篇破骨
  • 4篇破骨细胞
  • 4篇细胞增殖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解放军第10...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101...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8篇孙应明
  • 9篇段银钟
  • 9篇罗颂椒
  • 7篇赵昱辉
  • 3篇侯玉
  • 2篇吴红
  • 2篇汪银雄
  • 1篇何玉宏
  • 1篇张梦洁
  • 1篇殷越
  • 1篇孔苗苗
  • 1篇宁芳
  • 1篇陶睿
  • 1篇徐迈
  • 1篇李媛
  • 1篇梁志波

传媒

  • 7篇临床口腔医学...
  • 6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口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体外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了解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探讨CGRP在局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1.2 5 (OH) 2 D3 体外诱导培养大鼠破骨细胞 ,观察不同浓度的CGRP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 :10 -9mmol/L、10 -8mmol/L、10 -7mmol/LCGRP不仅明显减少了TRAP阳性染色单核 /双核细胞的数量 ,同时也减少了多核细胞的数量 (P <0 .0 5 ) ,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CGRP可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在局部骨改建中发挥调节作用。
孙应明罗颂椒赵昱辉李媛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破骨细胞细胞培养
免疫荧光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P物质神经纤维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稀少。正畸加力后2小时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开始增加,加力后1天达到最高水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撤力后2周,撤力后第4周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孙应明罗颂椒
关键词:P物质牙齿移动牙周膜免疫荧光
P物质缓释系统对正畸大鼠牙周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的生物活性及对正畸牙周改建中破骨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将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球(SP-PLGA NP)注射入正畸大鼠第一磨牙根尖水平龈下,分别在加力后1,3,7,14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和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并和单纯用P物质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加力后1天,三组间牙周都未发现有破骨细胞;加后3天,破骨细胞数量表现为P物质组>缓释纳米微球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后7天,表现为缓释纳米微球组>P物质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14天后,三组破骨细胞数量都有减少,但缓释纳米微球组数量最多。结论:P物质能促进正畸中牙周破骨细胞形成,而SP-PLGA NP能在较长时间维持这种作用。
孙应明
关键词: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微球破骨细胞牙齿移动
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K1受体在大鼠牙周及牙髓组织内分布广泛,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在牙髓成纤维细胞和牙槽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在牙齿根髓和冠髓内可发现染色阳性的血管样条索。结论:P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牙髓和牙周组织,细胞在牙髓及牙周炎症、修复反应中发挥作用。
侯玉段银钟孙应明
关键词:NK1受体P物质牙髓牙周组织
SP和CGRP在大鼠牙髓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组织中神经肽SP和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牙髓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SP和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S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在牙髓组织,并主要伴随在血管周围,CGRP阳性神经纤维与SP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类似,但数量较多。结论:CGRP与SP在牙髓组织中分布类似,可能包含在同一种神经纤维中,二者协同作用,调节牙髓血管的血流分布。
赵昱辉段银钟孙应明
关键词: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牙髓
大鼠磨牙移动致牙髓CGRP样神经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磨牙受力移动时牙髓组织中神经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大鼠磨牙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大鼠磨牙受力移动后不同时间段牙髓组织中神经肽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大鼠磨牙牙髓内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在牙齿移动早期急剧减少,此后逐渐恢复并超过正常值,约24h达到最大数量。结论大鼠磨牙移动时对牙齿产生伤害性刺激,引起牙髓末梢神经兴奋大量释放CGRP等神经肽,导致牙髓神经纤维中CGRP含量发生动态变化。
赵昱辉段银钟孙应明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牙髓血管
Neurokinin-1受体介导P物质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P物质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P物质在正畸牙槽骨改建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机械分离新生大鼠四肢长骨方法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K1受体在大鼠破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加入含不同浓度P物质(10-7—10-4mol/L)和10-5mol/LP物质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的培养液,观察P物质和NK1受体拮抗剂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大鼠破骨细胞内NK1受体呈强阳性表达,着色位于细胞浆,胞核呈阴性;P物质明显增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陷窝面积(P<0.05),但未见骨吸收陷窝数目明显增加(P>0.05)。NK1受体拮抗剂抑制了P物质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刺激效应。结论NK1受体可能介导P物质增强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从而在正畸牙槽骨改建中发挥局部调节作用。
孙应明罗颂椒赵昱辉
关键词:P物质破骨细胞
P物质受体在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P物质受体(NK1)在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NK1受体在大鼠破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NK1受体在大鼠破骨细胞内均呈阳性表达,胞质着色。结论P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并在正畸牙槽骨改建中发挥作用。
孙应明罗颂椒赵昱辉
关键词:NK1受体P物质破骨细胞
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粒的制备及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制备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缓释微粒,考察纳米粒一般性质、P物质生物活性保存情况,以及它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的作用。方法以PLGA为载体,运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物质缓释纳米粒,将其加入PDLCs的培养液中,运用四甲基偶氮吐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实验分为P物质组、缓释纳米粒组以及对照组。结果P物质缓释纳米微粒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114.56±21.42)nm。培养第1天时,各组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第3天时,P物质组A值大于另外两组,5d后缓释纳米粒组A值高于另外两组。结论建立了较好的P物质PL-GA纳米缓释微粒粉制备工艺,纳米粒中P物质生物活性保存良好,能持续释放P物质,较长时间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汪银雄段银钟吴红孙应明梁志波何玉宏
关键词:P物质牙周膜细胞药物缓释细胞增殖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变化
2006年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畸加力和撤力后不同时期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加力后2 h CGRP mRNA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增加,至加力后8 h开始增加,加力1 d^1 W达到最高峰,至撤力后2~4 WCGRP mRNA的表达量开始下降,但CGRP mRNA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RP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孙应明罗颂椒
关键词:牙齿移动三叉神经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