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2010SJ078)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白凯刘玉玲高升李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3篇颗粒污泥
  • 3篇好氧
  • 3篇好氧颗粒
  • 3篇好氧颗粒污泥
  • 1篇丝状菌
  • 1篇脱氮
  • 1篇脱氮除磷
  • 1篇去除率
  • 1篇污泥形成
  • 1篇菌胶团
  • 1篇反应器
  • 1篇SBR反应器
  • 1篇SVI
  • 1篇MLSS
  • 1篇沉降速度
  • 1篇除磷

机构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刘玉玲
  • 3篇白凯
  • 2篇高升
  • 1篇李莎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实验研究。在温度为室温,pH为7.0左右,曝气时间为150~180 min,沉淀时间9~120 min,曝气量为0.3~0.5 m3/h的实验条件下,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其颜色为浅黄色,粒径为1~2 mm,SVI为40 mL/g左右,MLSS为6 515 mg/L,平均沉降速度达到18.42 m/h。好氧颗粒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且成群出现,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6%和98%。
刘玉玲高升白凯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MLSSSVI沉降速度去除率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与机理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中的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废水为营养,表面气体上升流速为1.06~1.77 cm/s时,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SVI值由最初的168 mL/g逐渐降低至40 mL/g左右,污泥表现出了良好的沉降性能,同时,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96%和98%。研究认为,颗粒污泥的形成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水力剪切力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分布;从丝状微生物与微生态群落的关系分析,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相互依存,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提供了必要条件。
刘玉玲高升白凯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菌胶团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率研究
2012年
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在SBR反应器中利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N、P的去除效率研究。研究表明:在运行周期约为4 h,进水COD控制在500~1200 mg/L之间,室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对COD、氨氮、硝氮、TP的去除率稳定维持在97%、95%、92%、86%,说明好氧颗粒污泥特有的结构特性和生物特性有利于脱氮除磷。
白凯刘玉玲李莎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脱氮除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