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07021030)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马恩波张建珍郭亚平杨美玲刘晓健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稻蝗
  • 2篇东亚飞蝗
  • 2篇中华稻蝗
  • 2篇转移酶
  • 2篇谷胱甘肽
  • 2篇谷胱甘肽S-...
  • 2篇飞蝗
  • 1篇胆碱
  • 1篇稻蝗属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杀虫
  • 1篇杀虫活性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酶基因表达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几丁质

机构

  • 4篇山西大学

作者

  • 4篇马恩波
  • 3篇张建珍
  • 3篇郭亚平
  • 2篇吴海花
  • 1篇刘晓健
  • 1篇张建琴
  • 1篇宣涛
  • 1篇李大琪
  • 1篇阴琨
  • 1篇李涛
  • 1篇杨美玲
  • 1篇田怀东
  • 1篇薛春荣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5-氨基乙酰丙酸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杀虫活性及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杀虫活性及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华稻蝗4龄若虫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的ALA(A1:250mmol·L-1;A2:450mmol·L-1;A3:750mmol·L-1;A4:1000mmol·L-1)处理中华稻蝗,观察其对中华稻蝗的毒性效应和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ALA处理组中华稻蝗死亡率依处理剂量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处理组A3、A4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6.19%和80.21%;LD50值为3.61(3.29~3.93)mg·g-1虫重(95%置信范围)。生化研究结果显示,最高浓度A4处理组雌、雄虫体内AChE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51.53%和42.65%,差异显著(P<0.05);GPx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42.82%和43.85%,差异显著(P<0.05)。同时,中华稻蝗GSTs活性随ALA处理剂量升高而增高,A4处理组雌、雄虫体内GSTs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171.05%及97.42%,差异显著(P<0.05)。【结论】ALA对雌、雄中华稻蝗均有明显的毒性效应;ALA可引起AChE和GPx光失活,从而导致中华稻蝗神经传导受阻同时抵御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高剂量ALA激活GSTs,可引发昆虫对光毒性物质的自身反馈抵御反应。
阴琨马恩波薛春荣吴海花郭亚平张建珍
关键词:中华稻蝗5-氨基乙酰丙酸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东亚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分离纯化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硫酸铵沉淀技术和GSH-agarose亲和层析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5龄若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GSTs活性在硫酸铵各沉淀段均有分布,但在55%~100%沉淀段活性较高,在硫酸铵饱和度为85%时比活力最高,达到420.33μmol/min/mg protein,纯化倍数为18.86。根据硫酸铵粗沉淀谷胱甘肽S-转移酶结果,选择硫酸铵浓度为60%~90%沉淀段进行GSH-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比活力最高达到1365.29μmol/min/mg protein,纯化倍数达到61.25。经SDS-PAGE鉴定,得到的GST为1条带,亚基的分子量约为24kDa。
宣涛吴海花郭亚平田怀东马恩波
关键词:东亚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纯化
稻蝗属特异性SCAR分子标记的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稻蝗属特异性DNA分子标记,为稻蝗属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稻蝗属物种及其近缘属种的大量RAPD-PCR结果,筛选出稻蝗属物种特异性的RAPD条带,对该特异RAPD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基于所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稻蝗属不同物种和蝗总科其它物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随机引物S823可在稻蝗属不同物种扩增出约650bp的RAPD条带,经对该条带的克隆、测序,发现在3个受试的稻蝗属物种中序列同源度达92.3%—96.6%,序列G+C含量大于15%,并富含大量的A、T重复区;基于已知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稻蝗属7个物种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550bp),而对赤胫伪稻蝗及蝗总科其它物种均无扩增条带。【结论】鉴定了稻蝗属特异的RAPD条带,基于该条带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可用于稻蝗属物种的快速分子鉴定。
张建珍李大琪李涛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稻蝗属RAPD-PCRSCAR分子标记
氟虫脲对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探讨氟虫脲可能的作用靶标及毒性机制,本研究以重要农业害虫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为材料,采用简并引物扩增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OcCHS1)的部分cDNA序列;以氟虫脲浸渍法处理2龄中期中华稻蝗及1,2和3龄东亚飞蝗若虫为处理组,丙酮处理为对照组,使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氟虫脲对蝗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的OcCHS1部分cDNA序列,其长度为312bp,编码10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HM214491,与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LmCHS1)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度达95%。RT-PCR结果显示,处理组几丁质合成酶1扩增带均强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华稻蝗2龄中期若虫OcCHS1mRNA表达提高了1.02倍,东亚飞蝗1,2,3龄若虫LmCHS1mRNA表达分别提高了34%,82%和89%,差异显著(P<0.05)。分析基因表达提高的原因是几丁质合成受阻后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代偿性增加,由此推测几丁质合成酶可能是氟虫脲作用的靶标之一。
刘晓健杨美玲张建琴马恩波张建珍
关键词:东亚飞蝗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氟虫脲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