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7A01)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5
相关作者:袁红莉崔宗均王小芬李宝珍杨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纤维素
  • 5篇降解
  • 4篇秸秆
  • 4篇降解菌
  • 4篇发酵
  • 3篇生物滤池
  • 3篇纤维素酶
  • 3篇滤池
  • 3篇酶活性
  • 3篇木质纤维素
  • 3篇发酵条件
  • 3篇复合菌
  • 2篇稻秸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生物滤池处理
  • 2篇生物质
  • 2篇水稻秸秆
  • 2篇曝气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京市环境卫...
  • 1篇黑龙江省药品...

作者

  • 5篇崔宗均
  • 4篇王小芬
  • 4篇袁红莉
  • 3篇杨谦
  • 3篇郭鹏
  • 3篇李宝珍
  • 2篇李十中
  • 2篇王小娟
  • 2篇沈海龙
  • 2篇刘长莉
  • 2篇刘伟杰
  • 2篇杨金水
  • 2篇朱万斌
  • 1篇仉磊
  • 1篇吕育财
  • 1篇路鹏
  • 1篇黄晓梅
  • 1篇李国学
  • 1篇牛俊玲
  • 1篇杜然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水解物乙醇发酵菌群功能强化
2008年
在人工筛选得到的4株野生乙醇发酵酵母菌株基础上,加入康宁木霉,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菌群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转速×温度交互作用对菌群生物量形成具有极显著影响;Saccharomyces kluyveri菌及其与Cryptococcus flavescens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物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Saccharomyces kluyveri菌株对乙醇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是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关键菌,其他因子对乙醇生成量影响不大;菌群直接发酵秸秆水解物,能获得12.19 g/L的乙醇。
路鹏江滔任丽梅李国学沈世华陈丽君
关键词:复合菌种乙醇发酵正交实验
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地球上每年产生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可达2000亿吨,其中超过1500亿吨是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物质(Plantbiomass),是唯一可预测的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分解难,成为限制含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利用及环境治理上的瓶颈环节,因此加快分解木质纤维素无论对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还是环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质资源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纤维素分解光合作用产物环境治理
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COD木薯加工废水被引量:1
2009年
试验采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广西省南宁市的木薯加工废水,通过分析反应系统对COD、总氮(TN)的去除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从而考察二级BAF对高COD木薯加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级BAF工艺处理高COD木薯加工废水可行,当HRT=8 h,气水比为10∶1时,处理效果最佳,二级BAF的出水平均COD、TN分别为114.56、2.7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0%、94.01%。
刘伟杰袁红莉李宝珍杨金水单超
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
糠醛渣纤维素酶解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糠醛渣为原料进行纤维素酶解研究,考察了预处理方式、酶用量、底物浓度和酶解时间对糠醛渣酶解的影响,并将其与稀酸预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糠醛渣由于酸性较强并含有糠醛等抑制性的物质,不能直接用于酶解,水洗和Ca(OH)2脱毒法都可以显著提高糠醛渣的酶解效果;水洗糠醛渣的酶解最佳条件为:1∶9(g∶mL)的底物浓度、20FPU/g(酶活/底物),酶解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还原糖浓度为35 g/L,糠醛渣的转化率为30%,糠醛渣中纤维素的转化率为61%.
王琰杨森李十中
关键词:糠醛渣酶解纤维素酶
秸秆降解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提高纤维素酶活性,获得降解秸秆能力强的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通过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并进行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和液体发酵复筛,选择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以秸秆为底物进行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选育出6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T.viride)突变株,其中h157菌株CMCase比出发菌株提高72.53%,FPase提高42.18%,βGase提高85.15%.h157菌株以稻草和玉米秆为碳源可大幅度提高纤维素酶活,稻草和玉米秆的最佳比例为6∶1,最佳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为(NH4)2SO4和豆饼粉,最佳比例为1∶1,碳氮比为7∶1,碳氮质量分数为3.3%,最适产酶pH为5.2,最佳产酶温度为28℃,最佳产酶时间为第4天.
黄晓梅杨谦陈秀玲范金霞徐杰
关键词:绿色木霉诱变秸秆发酵条件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混合发酵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为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森林落叶土、腐烂的秸秆和农家堆肥等含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其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结果]最终筛选出4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初步判断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菌株的混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素酶活,菌株组合D6/D7的酶活72 h达67.12 U,相当于其单独培养时的2倍。多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菌株组合D6/D7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菌株的混合培养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尤其是菌株组合D6/D7。
卢月霞吕志伟袁红莉李振林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物质废水及降解菌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生物质污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COD值很高,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生物质污水,通过分析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去除率表征该系统对高COD生物质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进水运行10 h后,出水平均COD为74.90 mg/L,总氮(TN)为1.2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与94.5%,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的表面微生物的挂膜情况,并结合微生物分离、单菌处理效果评价、16S rDNA鉴定技术对系统内去除COD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优势菌群为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红球菌属、微杆菌属.
杨金水刘伟杰吴佳莲李宝珍袁红莉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微生物分离16SRDNA序列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几丁质酶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禾谷镰刀菌是引发麦类赤霉病的优势种,对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其致病机理。通过对禾谷镰刀菌基因组数据库的搜索分析,发现了16个ORFs编码的假定几丁质酶,它们都属于糖水解酶18家族。通过与它们的糖水解酶家族比较,对这些几丁质酶进行了系统的命名,按pI值从小到大进行编号为Chi18-1~Chi18-16,研究分析这些几丁质酶蛋白的信号肽、活性位点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并建立了系统发生树,为禾谷镰刀菌中的几丁质酶在其致病性和相关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冰南杨谦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几丁质酶
4组常温分解小麦秸秆复合菌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筛选常温高效产酶复合菌系,分别以枯叶土壤、牛粪、堆肥和自然腐烂的小麦秸秆为微生物源,通过"外淘汰法"筛选了4组常温分解小麦秸秆并产胞外酶的复合菌系WSD-5、N、M和D。培养15d后,WSD-5分解小麦秸秆75.6%,而N、M和D的分解率分别为65.0%、69.4%和67.5%。通过各复合菌系对小麦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的分解比较,可知WSD-5复合菌系具有明显的分解优势:相对于初始秸秆,WSD-5复合菌系使麦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减少了94.2%、81.9%和21.3%。4组复合菌系虽然均检测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滤纸酶的酶活性,但以WSD-5复合菌系的酶活性为最高。其中滤纸酶活性最高为1.30U/mL,纤维素内切酶活性达4.35U/mL,外切酶活性达到0.60U/mL,β葡萄糖甘酶活性达到0.43U/mL,木聚糖酶活性达到15.16U/mL。特异引物PCR结果显示,WSD-5复合菌系由真菌和细菌共同组成。
王小娟李培培袁旭峰王小芬崔宗均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微生物酶活性
一组小麦秸秆好氧分解菌复合系的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加快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酶解,提高小麦秸秆资源的利用率,探讨了一组小麦秸秆好氧分解菌复合系的酶活表达特性。该复合系能高效的分解秸秆,对纤维素的分解率达到80.0%,利用DNS法测定该复合系分泌的酶的酶活性。研究表明,在复合系分解的0~10 d内,0.78 g纤维素被分解,0.16 g半纤维素被分解;复合系分泌的酶是一组能够降解不同底物的酶复合系;复合系的最高纤维素酶活性(内切酶、外切酶、β-糖苷酶和总纤维素酶)为0.17 U/mL;最高木聚糖酶活性出现在第2天,其数值达到2.82 U/mL;最适木聚糖酶反应温度为50℃,最高耐受温度是60℃,最适木聚糖酶反应pH为7,pH≤5对酶活性产生强烈抑制;酶反应时间6~20 min时,酶活性急剧下降,以后至酶反应时间120 min时,酶活性下降缓慢。第3天的0.5 mL离心上清液在最适酶反应条件下酶解2h后,木聚糖底物被酶解6.76 mg,转化率为33.8%。
董玉玲朱万斌郭鹏王小芬张利莉崔宗均
关键词:小麦秸秆复合系好氧分解木聚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