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123)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韩丹刘青汪胜邹祖玉吴俊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电刺激
  • 6篇海马
  • 4篇强直
  • 4篇强直电刺激
  • 3篇癫痫
  • 2篇电网
  • 2篇电网络
  • 2篇神经元
  • 2篇尾壳核
  • 2篇细胞
  • 2篇壳核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特征
  • 1篇电振荡
  • 1篇调节网络
  • 1篇信息编码
  • 1篇印防己毒
  • 1篇印防己毒素
  • 1篇英文
  • 1篇诱导大鼠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韩丹
  • 5篇刘青
  • 4篇汪胜
  • 4篇邹祖玉
  • 3篇刁芳明
  • 3篇吴俊芳
  • 2篇王文挺
  • 2篇魏晓菲
  • 2篇甘丽
  • 1篇尹世金
  • 1篇覃星奎
  • 1篇齐勇建
  • 1篇刘慧浪
  • 1篇胡玲
  • 1篇周晓燕

传媒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神经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鼠尾壳核-海马癫痫电网络的神经信息编码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强直电刺激大鼠右侧尾壳核(CPu)时,CPu-海马(HPC)网络癫痫的神经信息编码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59只。急性或慢性强直电刺激CPu(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right CPu or chronic tetanization of the right CPu,ATRC or CTRC)(60Hz.0.4~0.6mA,2s)诱导大鼠癫痫模型。结果:①ATRC可以诱导双侧HPC神经元出现非对称性癫痫相关性单位电活动.增加对侧HPC单位放电时间间隔(Interspike interval,ISI)点分布的分岔角度。②CTRC可以诱导双侧CPu网络出现尖波样连续发放,同侧振荡样网络发作具有明显的相位移动特征;频率变化顺序为70Hz、110Hz、35Hz以及30Hz.与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振荡波波峰间隔(Interpeak interval,IPI)和波峰振幅逐渐增大,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③CTRC后加ATRC可以分别诱导双侧CPu网络出现原发性后放电。结论:激活CPu可以跨大脑半球重建双侧CPu—HPC癫痫电网络.其神经信息编码特征可能成为癫痫发生的神经信息学基础。
甘丽刘青刘慧浪刁芳明邹祖玉韩丹
关键词:尾壳核海马神经信息编码强直电刺激
电刺激构建大鼠皮层网络癫痫的海马细胞电生理特征
2005年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强直电刺激右后背海马(hippocampus,HPC)诱导出现双侧皮层网络癫痫的前背HPC神经元电生理机制。实验共用雄性SD大鼠35只,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大鼠右侧后背HPC(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right posterior dorsal hippocampus,ATPDH)诱发癫痫模型。四通道同步记录双侧皮层电图(electroeorticogram,ECoG)或前背HPC深部电图和双侧前背HPC单位放电。结果显示,ATPDH可以引起以下效应:(1)双侧皮层癫痫样电活动起源于同侧HPC单位后放电,继而引起对侧HPC单位后放电,最终形成对侧和同侧皮层电图癫痫发作样电振荡;(2)增强双侧皮层4-10Hz节律性电振荡或诱发双侧HPC100-250Hz电振荡,与此同时双侧HPC神经元均表现为非对称性电活动;(3)双侧HPC神经元锋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点呈现非规则性环状分布。同侧HPC爆发式单位放电ISI点分布的环状分层较规则、发生率较高,并与同侧HPC电振荡最大振幅的正弦式波动形成明显的时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ATPDH可诱导双侧皮层和HPC电图形成癫痫电网络。当皮层或HPC癫痫网络重建过程中,HPC神经元放电具有特征性ISI点环状分布等编码形式。
汪胜刘青邹祖玉韩丹
关键词:皮层海马强直电刺激
电刺激诱导大鼠海马癫痫电网络神经信息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探讨电刺激致海马(hippocampus,HPC)癫痫网络的神经信息特征和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对该信息特征的调制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50 ̄250g。急性强直电(60Hz,2s,0.4 ̄0.6mA)刺激右侧后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posteriordorsalhippocampus,ATPDH),双电极同步记录同侧HPC网络和单个神经元电活动。分析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ripple)功率谱(powerspec-trum)、尖波连续发放峰间间隔(interpeakinterval,IPI)和单位时间内平均频率(Hz),并同步分析单个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ISI)的变化特征。发现:(1)ATPDH诱导的HPC癫痫放电模式主要包括rip-ple和具有稳定频率特征的尖波样连续发放;(2)东莨菪碱(i.p.)可以提前ripple第1组分最大功率(μV2)与单个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最大ISI出现的时间,对最大ISI的作用更明显;(3)东莨菪碱可以部分再现重复施加ATPDH诱导出现巨大尖波连续发放IPI和神经元放电ISI平行发展特征。结果提示: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可以同时调制HPC癫痫网络成员电场和细胞的瞬时编码信息;而成员电场ripple功率谱/连续尖波IPI和神经元放电ISI点分布的对比研究,可以用于分析癫痫网络瞬时编码信息和药物生物学效应。
吴俊芳王文挺魏晓菲韩丹
关键词:功率谱电刺激
激活大鼠右侧尾壳核重建双侧海马癫痫网络的细胞机制(英文)
2004年
目的  探讨强直电刺激大鼠右侧尾壳核 (rightcaudateputamen ,RCPu)重建双侧海马 (hippocampus,HPC)癫痫电网络的细胞机制。 方法  实验共用雄性SD大鼠 10 1只 ,体重 2 0 0~ 2 5 0g。急性强直电刺激 (6 0Hz ,2s,0 .4~ 0 .6mA)RCPu (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caudateputamen ,ATRC)或右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dorsalhippocampus,ATRDH) ,同步记录双侧前背HPC神经元单位放电 ,比较激活RCPu或RHPC时 ,神经通路长度对HPC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单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结果 (1)ATRC和ATRDH均能明显地调制单个HPC神经元的紧张式放电成为节律性爆发式放电。 (2 )ATRC引起的HPC爆发式单位放电串放电时程长[(6 5 0 .738± 5 6 .4 19)ms ,n =12 0 ]、串间隔短 [(interburstinginterval,IBI ,(772 .6 0 0± 4 6 .6 6 5 )ms,n =90 ) ;相反 ,ATRDH引起HPC的爆发式单位放电特征是串放电时程短 [(2 70 .6 12± 19.917)ms,n =12 3](T =6 .35 3,P <0 .0 0 1)、IBI长 [(1373.6 6 3± 12 1.2 36 )ms,n =10 3](T =4 .6 2 7P <0 .0 0 1)。 (3)ATRC诱发的海马细胞单位后放电时程长 [(7.0 6± 0 .776 )s,n =10 4 ]、潜伏期长 [(8.77± 1.2 31)trains ,n =30 ],而ATRDH诱发的单位后放电时程短 [(3.93± 0 .
刁芳明韩丹尹世金甘丽邹祖玉
关键词:双侧海马癫痫细胞机制强直电刺激
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的海马-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右侧海马(HPC)微量注射印防己毒素(PTX)诱导HPC癫痫电网络重建过程中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形成。方法:将PTX(7.2μg)微量注射到大鼠右侧HPC诱发HPC癫痫,四通道同步记录左侧深部电图、单个HPC细胞外单位放电、左侧股动脉血压和标准II导联心电图。结果:将PTX微量注射到右侧HPC后可以引起以下效应:①对侧HPC神经元长时程爆发式单位放电与单位后放电,并具有相似的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s,ISI)点分布;②延迟对侧HPC神经元爆发式单位放电与相对应的股动脉血压下降发生的时间关系;③出现复合式的对侧HPC神经元爆发式单位放电或单位后放电和股动脉血压下降耦合;④具有相似点分布特征的对侧HPC网络波峰间隔(interpeak intervals,IPI)和单个神经元ISI共同参与了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构成。结论:将PTX微量注射到右侧HPC可以在诱导对侧HPC癫痫网络形成的同时通过特征性的瞬时编码形式调制HPC-体循环动脉血压调节网络的功能活动。
周晓燕刘青魏晓菲汪胜吴俊芳邹祖玉齐勇建韩丹
关键词:海马信息编码印防己毒素癫痫
电刺激大鼠尾壳核诱导丘脑外侧背核神经元出现与海马电图变化相关的特征性放电脉冲间隔(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旨在探讨电刺激右侧尾壳核(caudate putamen nucleus,CPu)对双侧丘脑外侧背核(laterodorsal thalamic nucleus,LD)单个 神经元放电和海马(hippocampus,HPC)电图瞬时时间编码形式的调制性影响。用2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0-250 g),重 复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右侧尾壳核(acute tetanization of the right caudate putamen nucleus,ATRC)诱发大鼠癫痫模 型,4通道同步记录双侧LD神经元单位放电和双侧HPC深部电图。结果如下:重复施加ATRC可以诱导大鼠出现(1)双侧 LD-HPC癫痫电网络间的功能性环状联系。起始点为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随后出现同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 后放电,然后呈现同侧HPC电图原发性后放电,最终引起对侧HPC电图脱同步化效应;(2)双侧LD神经元放电脉冲间隔 (interspike intervals,ISIs)散点分布形式与刺激前呈现镜像对称特征。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后放电的ISI点分布基于底层而且持 续时间较长,具有更加明显的突触可塑性特征:(3)随着ATRC串次的增加,对侧LD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间的爆发式放 电时程逐渐延长、可以募集增强海马电图同步化电活动;显现对侧LD神经元单个放电脉冲与HPC电γ电振荡(20-25 Hz)间 的锁相(phase—lock)和锁时(time-lock)关系。结果提示:ATRC町以募集形成具有联系的双侧LD神经元放电和HPC电图特征性 的神经信息编码形式,以对侧更加明显。这些跨越大脑半球、涉及多结构的功能性神经信息网络的建立很可能是癫痫发生、 发展和扩布的重要信息编码机制。
刘青韩丹汪胜邹祖玉
关键词:海马尾壳核强直电刺激
急性大鼠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脉冲间隔特征被引量:2
2005年
受到刺激后即刻出现的海马(hippocampus,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是癫痫相关性细胞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放电脉冲间隔(interspikeinterval,ISI)和串内平均频率(Hz)特征及其在网络癫痫形成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实验用急性强直电刺激(60Hz,2s,0.4~0.6mA)大鼠右侧后背HPC(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posteriordorsalhippocampus,以后简称ATPDH)或右侧尾壳核(acutetetanizationoftherightcaudateputamennucleus,以后简称ATRC)诱导HPC或皮层网络癫痫,重点观察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模式和上述的瞬时时间编码特征。结果表明:(1)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先易化后抑制或先抑制后易化,其ISI序列分别表现为先小后大的“头尾”式分布或先大后小的“尾头”式分布。(2)ATPDH主要引起“尾头”式(35/57串)、而ATRC主要引起“头尾”式(12/22串)ISI点分布的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串内“头”、“尾”平均持续时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3)ATRC可以诱导双侧HPC单位后放电出现交互的“头尾”、“尾头”式ISI点分布特征。(4)多串电刺激可以诱导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特征性ISI点分布重复显现。(5)特征性HPC原发性单位后放电伴随出现网络癫痫发作样高频电振荡。这提示:强直电刺激诱导的HPC神经元原发性单位后放电“头尾”或“尾头”式ISI序列分布规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所记录神经元的诱发性易化或抑制活动的程度,用于网络癫痫形成中单个成员细胞癫痫相关性电活动机制的分析。
刘青吴俊芳汪胜胡玲覃星奎王文挺刁芳明韩丹
关键词:海马电振荡电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