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34001003)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郭俊兵冯崇锦陈勇王汉渝李楚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口腔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口腔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人表皮
  • 1篇人表皮生长因...
  • 1篇重组人表皮生...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炎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膜炎
  • 1篇口腔炎
  • 1篇口腔黏膜
  • 1篇口腔黏膜炎
  • 1篇急性
  • 1篇急性放射性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冯崇锦
  • 2篇郭俊兵
  • 1篇曹新平
  • 1篇李春阳
  • 1篇陈勇
  • 1篇程斌
  • 1篇李楚玉
  • 1篇王汉渝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年份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方法70只SD大鼠左侧颊黏膜接受X射线照射,共8次,总吸收剂量为80Gy。照射20、40、60和80Gy后,以及80Gy照射结束后2、4、6、8、14和21d随机处死6只,取左侧颊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右侧颊黏膜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当总吸收剂量达到60Gy时左侧颊黏膜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红斑,照射80Gy后开始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80Gy照射结束后4d左右出现大面积溃疡,80Gy照射结束后2周左右溃疡基本愈合。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过程,可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实验研究。
冯崇锦郭俊兵李楚玉王汉渝李春阳曹新平程斌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动物模型
rhEGF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9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预防性用药组;B组:治疗性用药组;C组:对照组;每组30例。用药组将rhEGF喷于受照射区的口腔黏膜表面,每天3~4次,对照组仅用多贝氏液漱口,每天3~4次。A组用药与放疗同期进行,B组用药待Ⅰ级放射性口腔炎出现后进行。评价3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73%(22/30)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出现在放射剂量≥10Gy后,而C组83%(25/30)出现在〈10Gy时,A组和B组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9/30)、96%(29/30)和37%(11/30)。用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组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时间平均≤7d,对照组≥10d。结论 预防性应用rhEGF可推迟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冯崇锦郭俊兵陈勇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疗效RHEGF
共1页<1>
聚类工具0